河北省11市對口援助新疆巴州的10個縣市概況

2019-07-07     丹楓飛雲

河北省:對口支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兵團第二師

石家莊市---庫爾勒市

張家口市---和碩縣、第二師二十四團

滄州市---輪台縣

承德市、衡水市---尉犁縣

承德市---第二師三十三團

邢台市---若羌縣 第二師三十六團

唐山市---且末縣 第二師三十七團

邯鄲市---和靜縣 第二師二十二團

廊坊市---焉耆回族自治縣、第二師二十七團

保定市---鐵門關市 第二師 二二三團

秦皇島市---博湖縣

1、博湖縣——以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得名

—秦皇島對口援助

博湖1971年建縣,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而得名。 截止2008年,博湖縣轄5鄉2鎮;全縣總面積380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為164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43.2%;總人口61830人(2013年),「十佳示範縣」、「國家園林縣城」。

博湖縣,古焉耆國、危須國地。西漢為漢西域都護府轄地。唐代屬焉耆都督府。元代屬察合台汗國。 明代屬哈密都護府。清代屬伊犁將軍,民國屬焉耆行政公署,建國後屬博湖地區屬和碩縣,1971年博湖縣正式成立,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管轄。

代表景點:博斯騰湖

2、鐵門關市—因中國古代二十六名關之一的鐵門關得名

—保定市對口援助

鐵門關市由「一區二鎮」組成,面積590.27平方公里,人口5萬。市名源於中國古代二十六名關之一的「鐵門關」。2012年鐵門關市成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秦漢市轄境位居渠犁國境,漢代屬西域都護府,唐代屬焉耆都督府。元代屬別失八里行尚書省,清代屬喀喇沙爾直隸廳,1899年升為焉耆府。1920年設焉耆道,1939年屬焉耆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0年焉耆專員公署。1954年庫爾勒專署。1979年成立庫爾勒市。1983年撤銷庫爾勒縣,縣所轄區域併入庫爾勒市。鐵門關區域仍屬之。2012年成立縣級鐵門關市。

代表景點:鐵門關

3、焉耆回族自治縣——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焉耆國

—廊坊市對口援助

焉耆縣位於天山南麓焉耆盆地腹心,地處南北疆交通要道,東南與博湖縣接壤,北與和靜、和碩縣相連,南與庫爾勒市相依,西南與庫爾勒市、輪台縣毗鄰。全縣行政總面積2570.88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場。人口15萬人。焉耆是南北疆重要的物資集散地之一,是相鄰的和靜、和碩、博湖等縣和兵團農二師八個團場的商貿中心。

秦漢時期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焉耆國。西漢在焉耆屯田,北魏時在焉耆設鎮。唐代在焉耆設立都督府,清代在焉耆設立廳,後升焉耆府,管轄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所屬各縣市。新中國成立初期,焉耆曾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 1954年3月成立焉耆回族自治縣。

代表景點:相思湖、霍拉山

4、和靜縣——土爾扈特部東歸祖國定居地

—邯鄲市對口援助

和靜縣,位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北部,境內山川秀麗,奇峰疊起,氣候宜人,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人口大縣,1939年設和通縣,同年8月改為和靖縣,1965年,改和靜縣。地處新疆心臟地帶,周邊與烏魯木齊、昌吉、伊犁、阿克蘇、吐魯番等地區15個縣市相鄰,是世界上與周邊接壤縣市最多的縣(創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 ,是連接南北疆的交通要道,區域交通條件優越,南疆鐵路橫貫南北。

漢代為焉耆國地。 唐宋兩代先後分屬察合台汗國和葉爾羌汗國。 1771年,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從俄國伏爾加河流域東歸祖國定居和靜,東歸文化得到世世代代蒙古族人民的傳承與發展。

代表景點:巴音布魯克大草原、天鵝湖自然保護區

5、且末縣——原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且末國

—唐山市對口援助

且末縣,位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南部,塔里木盆地東南緣,阿爾金山北麓。東與若羌縣交界,西與民豐相鄰,南與西藏接壤,北部伸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與尉犁、沙雅縣相望。縣城且末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1270千米。全縣總面積138680平方千米(為全國面積第二大縣),總人口56627人(2003年)。總面積中,山地面積6.23萬平方公里,占44.42%;沙漠面積5.38萬平方公里,占38.37%;山前傾斜平原面積2.41萬平方公里,占17.21%。國道315線和塔中沙漠公路橫貫縣境。縣城距自治州首府庫爾勒市667公里。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漢為且末國地,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因避戰亂,鄯善王率4000餘戶西奔且末。隋大業五年(609年)設且末郡,統肅寧、伏戎二縣,唐上元三年(676年),且末郡改為「播仙鎮」,屬隴右道沙州。元稱「者里輝」。明代稱「扯力昌」。 1914年設縣,以古國名命名。 民國歸阿克蘇轄。 新中國成立後,屬焉耆專區。 1954年,屬庫爾勒專區。 1960年至今,隸屬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代表景點:且末胡楊林民族風情園,阿爾金山狩獵區且末狩獵場,中崑崙野生動物觀光娛樂園,托乎拉克莊園

6、若羌縣——古若羌國、樓蘭國、鄯善國,有羅布泊

若羌縣地處巴州東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南緣,土地面積20.23萬平方千米,是全國轄區總面積最大的縣。縣駐地距州府庫爾勒444千米。若羌縣自古以來就是內地通往中亞和新疆通往內地的第二條戰略通道,也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要道。全縣轄兩個管委會、四鎮、四鄉、一團場。總人口5.2萬人(2013年),

若羌縣境內高山、盆地相間,地形多樣。北部有塔里木盆地及東天山的北山部分,東南部和南部為崑崙山—阿爾金山山地,崑崙山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若羌紅棗、若羌灰棗聞名全國,先後被授予「中國紅棗產業龍縣」、「中國紅棗之鄉」、「國家園林縣城」等多項榮譽稱號。2018年12月,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若羌,原為「婼羌」,是由古代羌人的一個部落名稱而形成的地名。西漢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婼羌國,漢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為樓蘭國。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更名為鄯善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設鄯善郡,同年廢郡置鄯善鎮,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鄯善城改名石頭鎮(又稱典合城),隸沙州,五代十國至北宋,石頭鎮先後屬西州回鶻,和于闐國。宋淳佑十一年(1251年)屬別失八里行省轄。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石頭鎮改名為羅布鎮。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羅布鎮為別失八里察合台政權所統治。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設卡克里克縣丞,1903年升婼羌縣,屬焉耆府轄。民國屬阿克蘇道(後改焉耆道)。 1949年,屬庫爾勒行署轄。1958年,屬巴州。1959年,改「婼羌」為「若羌」。 2015年06月新疆若羌已啟動撤縣建市,擬建為樓蘭市。

若羌縣曾經是多種文化交流、互化、傳播的孔道,又一度是最開放的地域之一。若羌縣境內共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處,分別是:樓蘭古城、米蘭古城、海頭古城。

代表景點:樓蘭古城、米蘭古城、海頭古城。、羅布泊、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

樓蘭美女雕塑

樓蘭古城遺址

7、尉犁縣—西域36國之一的渠犁國

—承德市、衡水市對口援助

尉犁位於巴州腹地,地處庫爾勒市南50公里處,總面積5.97萬平方公里,轄7鄉1鎮9個社區、50個行政村,國道218線橫貫全縣,是南疆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礦產資源、旅遊資源特別豐富,有庫爾勒的「後花園」之稱。

渠犁為漢初西域的渠犁國。漢滅渠犁國,設都尉,稱渠犁城。唐置焉耆都督府,渠犁地屬之,1899年清政府在漢代渠犁、山國舊地及卡克里克置新平縣。1914年改稱尉犁縣。先後屬焉耆道,焉耆行政區行政公屬。 建國後,1950年4月屬焉耆專員公屬。 [1954年屬庫爾勒專員公屬。 1960年起尉犁縣屬巴州。

代表景點:尉犁羅布人村寨、胡楊生態園

8、輪台縣—原烏壘國、西域都護府駐地

輪台縣地處巴州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是古西域都護府所在地,314國道、南疆鐵路、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與縣境相連。距庫爾勒187公里。 輪台縣總面積14789平方公里,轄7個鄉、4個鎮。2013年末全縣總人口近12萬人。 2013年,輪台縣實現生產總值60.3億元,比2012年增長17.0%。 2017年獲「國家園林縣城」稱號。 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漢代是西域36國中的城邦之一。 輪台國於漢太初三年(前102年)被李廣利所滅。 漢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復國為烏壘國。 西漢神爵二年(前60年),境內設西域都護府。唐時屬龜茲都督府烏壘州。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改置輪台縣,民國時期先後隸屬阿克蘇道和焉耆專區。 1960年隸屬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烏壘國故址在今輪台以東的小野雲溝附近。西漢及東漢初,以烏壘作為西域的中心,它是西域都護府駐地。烏壘國為漢通西域北道必經之地。

代表景點:塔里木胡楊公園

輪台廣場

9、和碩縣—唐代名將哥舒翰的故里、和碩特蒙古封地

隸屬於巴州,名稱來源於和碩特蒙古。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天山南麓,焉耆盆地東北部,北依天山。東鄰托克遜縣,南接尉犁縣,西與焉耆相連,西北與和靜相望,西南依博斯騰湖。2013年,和碩縣轄2個鎮、5個鄉,面積12753.83平方公里,總人口7.55萬人。

漢為危須國地,魏晉時併入焉耆。 唐時境內有歌舒部,據說大唐開元名將哥舒翰就是歌舒部落的頭領。 明為和碩特蒙古遊牧帶。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厄魯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碩特部落東歸後,被清政府安置在今和靜縣和和碩縣境內。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和碩成立設治局,隸屬焉耆行政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局治遷至烏什塔拉。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成立和碩縣。 1954年,隸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景點:金沙灘旅遊度假區

金沙灘

10、庫爾勒市——巴州駐地

庫爾勒市(Korla)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州府,位於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東北邊緣,北倚天山支脈,南臨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古絲綢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也是該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庫爾勒市是全國文明城市,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面積7268平方公里,人口48.7萬。

秦漢時期庫爾勒市位居渠犁國境,漢朝設使者校尉、西域都護府,渠犁屬之。西域都護陳睦治埒婁城。 北魏本地為焉耆鎮柳驢城,屬北魏。唐屬焉耆都督府。宋屬西遼,元代庫爾勒地屬別失八里行省,歸察合台後王治地。1899年喀喇沙爾直隸廳升為焉耆府,庫爾勒為焉耆府治地。1939年設庫爾勒縣,屬焉耆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0年焉耆專員公署成立,庫爾勒縣為焉耆專署轄治。 1954年6月置庫爾勒專署(轄庫爾勒縣、輪台縣、尉犁縣、婼羌縣、且末縣)。庫爾勒縣為庫爾勒專署轄治。1960年12月1日,庫爾勒專署併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遷庫爾勒縣城。 1979年成立庫爾勒市,隸屬巴州。 1983年撤銷庫爾勒縣併入庫爾勒市。 2012年境內中部設鐵門關市。

景點:庫爾勒園藝場牧區大峽谷

圖片轉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d9__2sBmyVoG_1Z_8z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