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聰&陳莎莎
琵琶洞簫合奏《春江花月夜》
維也納金色大廳
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一輩子只傳下了兩首詩。
一首叫做《代答閨夢還》,知道的人寥寥無幾。
可怕的是第二首,此作一出,中國詩歌瞬間便矗立起一個一覽眾山小的高峰,雲遮霧繞,聳入雲霄,仿佛傳說中的神山,高聳的山壁上只刻著八個滄桑的大字:
空前絕後,冠絕古今。
若虛,這個名字登時讓人想到《笑傲江湖》里那個仙風道骨的世外高人,風清揚。他的故事與他的這首驚世之作,則仿佛那個傳說中的人物獨孤求敗的曠世絕學,「孤獨九劍」。
孤獨、求敗。這真真是對張若虛及他這首詩,最貼切的寓言。
這首神作,便是《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這首詩真的是中國詩歌的巔峰之作?什麼樣的詩敢稱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看看歷代大家對這首詩的評價,也就知道了。
《全唐詩》:以孤篇壓倒全唐。
王闓運: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胡應麟:出劉希夷《白頭翁》上。
鍾惺《唐詩歸》: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真化工手!
王堯衢《古唐詩合解》:情文相生,各各呈艷,光怪陸離,不可端倪,真奇制也!
黃家鼎:五色分光,合成一片奇錦。不是補天手,未免有痕跡。
聞一多更是徹底: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讚嘆是饒舌,幾乎是褻瀆。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還用多說什麼?
而基於這首巔峰詩詞演變的古曲《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獨奏曲,名《夕陽簫鼓》,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
作為中國傳統音樂中的一顆光彩奪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兩岸輕輕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眼前,美到心窩,看到心醉!
- 內容來源網絡,如涉版權請聯繫小編QQ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