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一個35歲女人的貪嗔痴
問:冷愛老師:你好,我35歲,女,短婚離異沒孩,法學碩士,身高長相中上(經常被人說像俞飛鴻)。在鄭州周邊小城有穩定工作。
三歲母親去世、在舅舅家長大,只有姥姥最在乎我,14歲開始住校。
因幼年的經歷,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理想化。
一直努力證明自己,什麼都想給自己最好的。也確實還算優秀,大學時主動追求了自己認為比較完美的戀愛,男友帥氣、溫和、家世好、特別寵我。
但畢業時,他卻說我單親家庭、家庭條件不好跟我分手。
從那之後自卑了,想更努力通過一個好的工作再找一個閃閃亮的男友、擁有完美的生活。
可是擇業時,卻因沒勇氣、想儘快自立,報了周邊的小城。這中間一直不甘,考了法碩,還想考到省直機關,但一直未成功。
想找一個各方面優秀的男朋友,可是我看上的我不敢表白或看不上我,看上我的看不上,就這麼糾結著,中間抑鬱過,還因家人催促結了一段倆人都很痛苦的婚。
自己學習心理學慢慢走了出來,找到了自己,鼓足勇氣離婚。現在比以前自信,雖還想一個更大的平台,但明白了幸福是我人生的唯一目的,路不止一條,盡力就好。
遇到了一個很愛我的人,我的同事,離異女兒七歲,父母退休家裡小康。
他不是特別吸引我的人,我對他百分之七十的喜歡,但讓我覺得踏實溫暖,是那種他說:你有夢想我支持,但北上廣你不要去了,頂多周邊的鄭州,這不是因為我去不了,而是因為你顛沛流離半輩子,我想給你一個家。
他包容我、愛我、支持我,我明白35歲現實中一個又互相喜歡又合適的不多了,要珍惜、相處中只要能達到我對幸福的要求就是他吧!但有時還因不夠喜歡不甘,我要怎麼辦?
冷愛回覆:
我想給你三條建議:
第一條,關於人生規劃,我們一直倡導要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Better Me。
這個「Better Me」,是指我們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一直走在一條努力向上的奮鬥道路上。而不是說:我的人生就跟某一個目標槓上了。
舉個例子,北上廣當然很好,但不代表著每一個人都要去北上廣,也不是每個人都得跟北上廣耗上了。
你從一個鄭州周邊小城能夠去鄭州發展,這就是比以前更好了。
不管是通過省直機關,還是怎樣的方式,你能夠去往一個更好的平台,有更大的發展,這就是一個Better Me的人生。
我們就應該倡導這樣一種對「更好自己」的追求,而不應當抱著這種難以完成的執念。
當你放下北上廣的執念,你會發現鄭州也很好,這是一個人生心態的問題,一定要重新去梳理自己的心態,不要把自己的全部人生跟任何一個東西耗上了。
第二條,除了人生規劃層次的這種心態以外,你看待其他事物的心態也有很多可以調節、改進的地方。
當然,我相信你已經比過去有更多更好學習的部分,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的你還是貪、嗔、痴全占:
- 你想找一個閃閃亮的男朋友,這可能就是貪,為了滿足一種虛榮心;
- 不管是因為童年的經歷,還是後來的經歷,你覺得這世界好像沒有給你足夠的善待,這就是嗔;
- 你想要一個完美的生活,又或者你跟北上廣耗上了,這就是痴。
這些心態都是你需要去調節的。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要學會重新放寬心,調整好心情再出發。
第三條,你說「我明白了幸福是我人生的唯一目的」。我想說,人生的目的也許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打破完美,沒有完美,人生就是不完美的。
你什麼都想給自己最好的,但在成長過程中,你會發現生命當中沒有所謂的最好,這個狀況永遠不會出現。
而且從你描述的第一句到最後一句都給我一種感覺,你描述的每一個字都有些像天空中飄過的一片羽毛,它是如此浪漫,讓我不禁想起我在高中的周記本上寫過的一句話:浪漫太多了,會淹死人的。
有的時候浪漫中毒,會讓一個人不接地氣,不落地。
哪怕你到最後就是跟一個踏實溫暖的人在一起建立一個家,而不是始終在雲朵上行走,這就是一件非常非常好的事情。
當你降落到土地上,腳踏實地、踏踏實實的落地,放下那些不甘心,打破那些完美,接受一個這樣的人生,就是一個很好的過程。
插畫|申鎮,花鎮視覺設計師
本文插畫,任何組織及個人未經「花鎮」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