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壹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這天,茵茵爸準備帶著老婆和孩子,一起回老家去探望在老家居住的茵茵的奶奶,因為這天是茵茵奶奶的生日,但是自從茵茵出生之後,茵茵媽就沒有去過奶奶家,就是因為之前和奶奶那邊吵過幾次架。並且從那以後,每次爸爸做好吃的,讓老婆去給茵茵奶奶那邊送去,想和好關係,但是茵茵媽都很不情願,丟出一句話「那是你媽又不是我媽,我也沒覺得你對我媽這麼親啊!」
這次要去給茵茵奶奶過生日也是一樣,茵茵也對爸爸說:「奶奶又不是媽媽的媽媽,她不用去。」
茵茵爸就很生氣的對老婆說:「你看都是被你影響的,孩子都變成什麼樣了」,
老婆就說:「我和她奶奶關係不好,她又不是不知道。」
俗話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的確如此。茵茵不喜歡奶奶有一部分也是由於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幸福的家庭養出幸福感強的孩子,如果家庭也經常吵鬧也勢必影響孩子的情緒。
有些父母也會有這種擔心,我並不是真的不想和孩子的奶奶搞好關係,但有些情況溝通起來的確有代溝,這真的會影響孩子嗎?
我們在生活中會看到這樣的一種場景「你說我奶奶幹嘛!有些地方你做的都對了嗎?」「你要是這樣對待我奶奶,以後我也不孝敬你們」當自己父母和爺爺奶奶吵架的時候,有些和奶奶那一輩比較親近的孫子或孫女都會護長輩。
不管是開篇故事中的那種情況,還是這種孫子、孫女向著爺爺奶奶的這種情況。如果婆媳關係不好的話,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會影響到孩子。
婆婆會覺得兒媳婦做的不好,媳婦也不待見婆婆。孩子能感受的都是互相的挑剔和抱怨,甚至有些時候還會吵架、動手,長期這樣對孩子負面影響是很大的。主要體現在以下2方面:
01.孩子會有一個差人緣
長時間在這種家庭模式下長大的孩子,他們與同學相處,遇到問題、矛盾的時候,就會出現對同學的抱怨、不滿、推卸責任,這樣只會讓他破壞和同學之間的相處模式,身邊缺乏好朋友。不及時糾正這種行為就會伴隨孩子一生。
02.對周圍人和事物缺乏信任感
在孩子的世界中,他們本是沒有這麼多雜念的,他們會認為身邊的親人都是和父母最為親近的人,也是自己最親的人。孩子生性本善,如果經常聽到媽媽抱怨自己的長輩不好,孩子心目中的那種美好也會被打破。
在他們心裡就會覺得這種親密的關係都會變成這樣,那陌生人豈不是更難以相處,就間接的影響到了自己對周圍人和事物的判斷,都會把他們想像的不好。
遇到不好的就算是為了孩子,我們家長也會去糾正。所以在這個時候家長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01.儘量去避免衝突,遇事冷靜
婆婆和兒媳本來就是來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環境中,是因為老公的原因才走在了一起,在磨合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矛盾和衝突,所要做的就是相互去適應,慢慢去習慣對方。
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學著會說話,婆婆說的時候,即便是遇到不對的地方,不急於去爭辯、去爭吵。尤其是孩子在的時候,我們可以慢慢聽她把話說完,找到問題所在點,讓老公學著去溝通處理,自己不要衝動去解決,畢竟兒子起了緩衝的作用,能減少爭執就儘量不要產生。
02.做好自己這個兒媳婦角色
自從結婚之後,婆婆就變成了媽,要把自己的婆婆當成親媽去孝順,他們也會把你當女兒。雖當親媽孝順,但自己任性耍脾氣要有度,因為對方不知道你之前是什麼樣子,要學會給對方留好印象。
另外兒媳婦必須要學著和自己的老公站在同一個戰線上,讓孩子多去奶奶家走動,對奶奶親點,每到節假日的時候,給老人買點小禮物帶過去。
遇到好吃的,告訴孩子要記得讓爺爺奶奶先吃,哪怕先咬一口也行,這樣婆婆這邊也會覺得你教子有方,還這麼會孝順長輩。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越變越好,我們必須學著糾正自身錯誤的觀點,學會理性的去看待周邊的事物,處理好家庭中的婆媳關係,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教育。
今日互動:家長們會在孩子面前講別人的壞話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孩子是我們一生的財富,如果你是新手爸媽,面對各種育兒難題不知如何下手解決,可以諮詢我。
關注【楊壹育兒經】,說寶媽聽得懂的話,普及科學的育兒知識,做你最好的育兒閨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