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阻擊戰!六百農貿市場,兩千超市穩人心

2020-02-21   廣州越秀發布

廣州千方百計做好疫情期間市場供應,確保生活必需品不斷檔!

「小菜籃」里裝著「大民生」。疫情突如其來,廣州這樣常住人口1500萬的超大城市,「米袋子」「菜籃子」能否裝得滿、提得穩?穩住「百姓餐桌」才能穩住人心。

早在春節前,廣州市商務部門就做好了八大類生活必需品的供應保障工作。1月23日,廣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後,廣州市成立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並在此基礎上又成立了物資保障組,廣州市商務局保供應工作組、發改委物質保障工作專班價格調控小組每天到廣州菜市場準時「報到上班」,全市600多家農貿市場,以及2000多家品牌超市、社區生鮮和便利門店迅速投入到一線保供應的戰鬥中,確保供應不斷檔不提價。截至目前,蔬菜、豬肉、米、面、糧油、雞蛋等供應充裕,價格已恢復至春節前水平。

裝車、卸貨、搬運……妻子義務支援

「保供應不僅要和物資『賽跑』,物流人員緊缺也是公司面臨的一大難題。這個時候,我的妻子二話不說跟我一起去一線支援,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和支持。」除夕夜回到湛江老家,年初三凌晨便啟程返穗,勝佳超市拓展經理唐澤文坦言,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春節。放棄休假主動請纓來到物資調配最前線,唐澤文和他的同事們連續奮戰了15個日夜,為市民搭建了一道物資保供應的堅實「橋樑」。

今年是唐澤文在公司的第20個年頭,經歷過17年前非典疫情的他明顯感到,整個廣州在應急保供應方面的工作表現得更加成熟,也多了一分從容。特別是在年前,公司高層們憑藉當年非典時期積累的敏銳和經驗制定的一份「應急預案」,可以說對後續疫情期間的保供應工作起到了「救命」的關鍵作用。

作為文職人員的唐澤文當初並不在這份「應急預案」的小組人員名單中,他像往年一樣於除夕當晚回到湛江老家,大年初二便接到了公司啟動應急預案的通知,由於春節期間多數員工返鄉,包括公司總監、總倉採購、負責調度的經理等應急小組人員以及少部分留守廣州的員工加起來,仍然不能滿足人手需要。

唐澤文告訴記者,為了能在年初三上午9點前從老家趕到公司報到,他和妻子年初三凌晨3點便收拾行李啟程返回廣州。唐澤文的妻子也放棄了假期休息,幫忙裝車、卸貨、搬運,與他並肩投入到保供應一線的戰鬥中。

疫情期間,超市每日不斷供的背後,是各大商家為拓展貨源日夜兼程的奔走。唐澤文回憶,大年初六,面對消毒液的供不應求,他和同事找到從化一家貨源地後匆忙出發,從上午10點一直排隊到次日凌晨4點,才拿到500箱消毒液,解決了超市未來2天的燃眉之急。

「因為之前在總倉幹活一直很熱,出來時我們穿得都比較單薄,也沒做太多準備。那天排了一整天隊,我們帶的水也喝完了,附近也沒有吃的,夜裡又冷又餓,我們就在原地不斷熱身,互相鼓勵,最終在大年初七天亮之前拿到了那批貨。」唐澤文告訴記者。

「這樣的突發應急情況下,考驗的是我們零售業是否有能力及時為老百姓提供他們需要的東西,讓人們對城市供應放心。」唐澤文說。

買菜、買藥、買襪子……都能跑腿買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許多人選擇「宅」在家中,網上買菜成為很多市民的選擇。一時間,騎手(配送員)成了最難「約」卻又最忙的人。面對五花八門的要求,騎手葉姐卻說,「疫情時期,大家更需要我們。挺過去,我們就贏了」。

「我吃了2天的麵條了,多虧你把菜送過來。」當餓了麼騎手葉姐將手中的3大袋菜遞給家住白雲機場附近的王大爺時,王大爺由衷地表示感謝;這一單,是由王大爺的兒子在餓了麼下的跑腿訂單,葉姐接了單,從盒馬門店採購了整整3大包,坐地鐵轉公交才送到,「這應該是他們家一周的儲備吧,太重了。」可是當聽到王大爺的感謝時,葉姐又覺得「值了,至少幫到了他們家」。

跑街串巷的葉姐甚至總結了「廣州市民線上買菜」的規律——早上,一般需要跑去菜市場給用戶挑菜,到了中午、下午,一般就要去商超、盒馬等買菜、買日用品的訂單更多。最忙的時候,早上僅1個小時,葉姐就已經完成兩單買菜和送達。跑得多了,她熟悉菜市場的攤位情況,哪家的生菜品質好,哪家豬腳剃毛最乾淨……

她說春節前幾天,每天看到最多的備註就是「買口罩」,自己看到藥店就進去問,已經很熟悉鷺江區域每家藥店的備貨情況。

除了買菜買日用品,有時候廣州街坊還會在備註里寫些特別的需求——「幫我去藥店買點酒精,消毒那種。」「西蘭花和菜心要買有機的,請不要買錯。」「豬蹄要記得讓老闆燒一下,剁成塊,最好是黑豬肉。」「女生穿的厚襪子,有可愛的就買可愛一點的。」面對這樣五花八門的需求,很多騎手「買」的能力也變強了,葉姐告訴記者:「我有個同事以前在家連青菜種類都分不清,他現在能準確辨別『有機』和『普通』番茄。」問及害不害怕,葉姐淡定一笑道:不怕。公司每天發兩到三個口罩,每出去一趟就要量一次體溫,車子和箱體消毒更是細緻到一個板面,再加上現在是無觸達配送,很安全。她說:「疫情時期,大家更需要我們。挺過去,我們就贏了。」

據大數據顯示,疫情以來,中老年人網上買菜的比例激增,60後用戶訂單量同比增長9.8倍。許多主宰著家裡的買菜大權的「60後」由「逛菜市場」改為了「手機菜籃子」。記者從餓了麼得知,在廣州,像葉姐這樣的騎手,每天平均可減少市民28次的出行需求。

保質保價讓街坊買得放心

「大年初一、初二的時候,有謠言傳出廣州『封城』、菜市場要『關門』,導致很多市民來菜市場搶購。我們跟市民一一解釋菜市場並沒有發布關門的通告,同時積極為檔主提供進貨渠道及時補充肉菜產品。後來街坊看到市場每天肉菜產品充足,就不慌了。」在珠江新城獵德新街市場長蘇偉超說,今年春節他和很多同事取消休假,只為了街坊可以吃到放心菜。

為了保障菜市場的供應和秩序,原定於初八上班的11名獵德新街市市場管理人員,紛紛取消了休假,初三全員到崗,一直工作至今,十幾天未休息,蘇偉超也是其中一員。

「最近市場附近有出現了2例確診病例,其中一例在還未出現症狀時來過市場,了解了情況之後,我們立刻對市場進行了全面消毒,現在市場一切正常。」蘇偉超說,「每天早上8點就來了,一天要工作9小時,不僅要對市場50%檔口的蔬菜、水果、肉蛋等產品進行抽查檢測,如蔬菜是否農藥超標、肉類是否瘦肉精超標等,還要對市場進行消毒、對檔主和來採購的市民進行體溫監測,每天要給上千人測體溫。」蘇偉超說,目前有8~9成的檔口營業,現在市場供應充裕、價格穩定。

迎疫而戰,線上線下全渠道供應,不怕局部搶購。2月13日,廣州保供應的重點農企復工復產率已達100%。截至目前,全市600多家農貿市場已開門營業,蔬菜、豬肉、米、面、糧油、雞蛋等供應充裕,價格已恢復至春節前水平。作為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果菜集散地之一,江南果菜市場日交易量穩定在7500噸以上,生豬屠宰量穩定在6000頭以上。六成物流企業復工,綠色通道的開闢也為主要商超、生鮮門店得以實現全天循環送貨、補貨。

迎疫而戰,線上商超迅速「補位」,線下商超紛紛觸網。阿里、京東、美團等電商企業積極開拓線上買菜功能,保障及時供應、配送,蔬菜的線上訂單量為春節前兩倍多。京東生鮮豬牛羊肉和禽肉蛋品的成交額同比超過4倍,蔬菜成交額同比增長4.5倍。廣州市超過500家超市、社區生鮮連鎖店積極開拓線上買菜渠道,全市各區均可實現「線上下單,肉菜到家」。

迎疫而戰,實時監測廣州「菜籃子」「米袋子」價格和供需情況。廣州市商務局保供應工作組、發改委物資保障工作專班價格調控小組每天走訪230多家重點商超門店和農貿市場,派遣專員開展駐場服務,統籌蔬菜、肉類應急供應。

素材來源:廣州日報

編輯:洪嘉琳

責編:翟曉雪

編審:劉榮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