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日報客戶端曾報道,位於天壇公園成貞門東側的老壇牆上,不少遊人亂刻亂畫,甚至個別遊客連續三年在牆磚上刻下「到此一游」。
4月29日下午,記者從天壇公園獲悉,針對這種損害文物牆磚的情況,園方已及時向公安部門報告,公安部門已進行介入調查。
一經查實,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三條規定對行為人進行嚴厲處罰,並會被文旅局列入北京市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公園也將行為人列入不文明遊園「黑名單」,五年內禁止其進入天壇公園。
據悉,天壇「界牆」建於1420年(明永樂18年),嘉靖年間進行改造,是天壇祈谷壇、圜丘壇之間的界牆,長約1046米。與公園其他壇牆不同的是,這段牆上的牆磚大多印有磚銘,仔細辨認可以發現,牆磚上印的磚銘很多都是嘉靖的年號以及燒制窯戶的名字,年代最久的可以追溯到距今近500年前的1524年(嘉靖3年),是體現天壇早期風貌有代表性建築。
由於該壇牆屬於開放區域,多年來,天壇公園在保護壇牆方面進行大量投入。比如,為加強該牆保護在北側牆體外圍和南側重點部位加裝隔離護欄,在人流密集區加裝監控攝像頭,增設宣傳牌示,開放區域壇牆文物保護欄杆達到500餘延長米,文物保護區域「請勿刻畫」「保護文物」等警示提示牌示37塊。
作為公共開放場所,考慮到遊人觀覽體驗感受,公園還採用草坪綠地「軟隔離」措施,把對文物風貌的視覺影響降到最低。為加大保護力度,公園實施網格化管理,做到分區負責,加強巡視,加大文物巡視頻次和力度。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壇牆刻畫現象明顯減少。但是,圍欄圍得住古壇牆,卻還是圍不住一些不文明行為的發生。甚至到2019年12月3日還有遊客在壇牆上進行刻畫。
「令我們痛心的是,還有一人連續三年進行刻劃的現象。」園方表示,針對這種損害文物牆磚的情況,他們已及時向公安部門報告,公安部門已進行介入調查,一經查實,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三條規定對行為人進行嚴厲處罰。
「五一」即將來臨,公園遊人逐漸增多,天壇公園將在增加護欄、監控設施的基礎上,以文物保護為重點加大文明遊園宣傳與不文明行為治理力度,結合景區實名制預約舉措進一步推行「黑名單」制度的落實,聯合公安部門嚴厲追究破壞文物等不文明行為的相應責任。
在加強巡查保護和宣傳的同時,天壇公園也呼籲全社會加強保護文物、文明出遊的意識,倡導廣大遊客市民行動起來,對破壞文物的不文明現象進行阻止,也可以給公園提供執法線索,讓大家共同保護自己的古蹟、遺產,讓天壇600年的文物古蹟得到更健康的傳承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