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溫暖的熱點,97歲院士為92歲妻子寫詩65年。
故事的主人公是今年97歲高齡的馮端院士,馮院士從1955年與妻子陳廉方結婚後,便堅持給妻子寫詩,至今已有65年了。
網友們為這份美好的愛情,化身「檸檬精」的同時,也紛紛在下面評論:
「物理系會寫詩的男人,這太完美了吧,理性與感性的結合體。」
更是有很多人在評論里,艾特了自己的另一半,打算向馮院士學習,好好過日子,要給對方說一輩子情話。
我想,馮院士夫妻的故事之所以會觸動大家,是因為那份不懼歲月流逝,依然堅守如初的真情。
從前車馬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而我做過最浪漫的事,便是這一世只為你寫詩。
01
提到馮端這個名字,大家可能會感到很陌生,但說起他的成就卻會讓人心生敬意。
在熱點內我們只看到馮端寫的一首首詩,卻不知道,其實馮端先生還是中國金屬物理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除此之外他還有很多頭銜,例如: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等等。
除了物理學科外,馮端自幼就愛看書,尤其愛讀詩,上大學之後更是讀到很多的西方詩歌。
因為對詩歌的濃厚興趣,以至於後來,他在編著《凝聚態物理學》一書時,每一章也都用了詩歌作為開頭。
在70年代時,很多學者獲得了出國進修的機會,馮端先生也不例外,但他卻都拒絕了,將出國的名額推薦給了系裡的年輕老師。
自己則選擇堅守崗位,默默籌劃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也將自己所學傳授給學生們,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在一線奮鬥的科研人員。
直到現在,馮先生提起自己的學生們,仍會流露出掩蓋不住的自豪。
這也正印證那句話:人並非為獲取而給予,給予本身即是無與倫比的歡樂。
02
泰戈爾曾說:「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而馮端先生與陳廉方女士的相遇,就始自1952年的一場聯誼活動。
當時南大物理系與金陵大學物理系組織活動,在南京三女中任教的陳廉方,那天正巧去南大看望好友,於是便跟著朋友去參加了聯誼會。
那時男生流行穿短款服飾,而馮先生著一身深色長袍參加聚會,戴著眼鏡,個子雖不高,但氣質溫文爾雅。
也正因這一身長袍,給陳廉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那次兩人並沒有什麼交集,連一句話都沒說過。
但在初次相遇後,馮端先生便向陳廉方的同學打聽,那個笑起來眉眼彎彎的女生的情況。
直到兩年後,南大物理系舉辦文娛活動時,在朋友的介紹之下,兩人才算是正式認識了。
於是,愛情就發生在那一瞬間,像是命中注定。
因為鍾愛詩詞,在初識時,馮端便送了兩本詩集給陳廉方,這份定情信物也開啟了兩人的詩歌情緣。
相戀第一年的冬天,馮端和陳廉方相約去玄武湖玩,那天格外的冷,下著大雪,玄武湖也結了厚厚的冰,白茫茫一片,於是兩人就坐在玄武湖旁的櫻洲長廊上聊天。
從玄武湖遊玩回去不久後,馮先生就寫出了那句,如今被大家刷屏的詩句:
「休雲後湖三尺雪,深情能融百丈冰。」
我在讀到這句詩時,也忍不住感嘆:這到底是什麼神仙愛情,戀人間熾熱的感情,從一字一句中噴薄而出,浪漫至極。
馮端院士在科研方面十分嚴謹,為國家的凝聚態物理學做出了重大貢獻。
但在生活上,他卻不拘小節,非常隨便。馮端的宿舍是一間朝北的房子,沒有取暖設施。
一次,陳廉方去宿舍找他時,發現馮端感冒躺在床上,那時候她才知道,馮端根本不會照顧自己,冬天也只穿了一條薄睡褲,還是寬褲腳,鞋子也不合腳,襪子磨出洞了都不知道。
於是陳廉方急忙去給他買了羊毛衫褲、棉衣、皮外套,還買了火爐禦寒。
雖然天氣依舊很冷,但因為這份備至的關懷,那個冬天也沒有像往常那麼難熬了。
後來宿舍里的同事也開倆人玩笑說:「陳廉方來了以後,馮端完全變了一個樣子,趕緊結婚吧。」
也許正因為這句玩笑話,於是1955年,在感情穩定下來後,他們便決定結婚。
因為倆人平時為人都很低調,所以婚禮辦得特別簡單,沒有什麼特別隆重的儀式,就擺了兩桌酒席,宴請各自的同事。
一心投身科研的他,從始至終便只鍾情於一人,就是愛他敬他理解他的陳廉方女士。
03
而在結婚後,愛情並沒有隨著時間而消磨,倆人的生活過得反而越發浪漫,對彼此的愛也只增不減。
馮端先生一直都有抽煙的習慣,在結婚前就已經抽了很長時間的煙了。
雖然陳廉方尊重他的生活習慣,從來沒有開口制止過他,但還是會忍不住擔心他的身體。
在與友人聊天時,也透露出了擔心與憂慮。
馮端無意中知道這件事後,二話不說就把煙戒了,後來陳廉方問丈夫為什麼突然要戒煙,馮先生只說:「因為你不喜歡。」
你不喜歡的,我都可以改變,只因為我最喜歡的是你。
而馮端的浪漫並不僅於此,當然還有他熱愛的詩歌。
因為工作需要,他時常需要出國訪問,只要不在陳廉方身邊,他便常常會半夜披衣而起,給妻子作詩寫信。
後來陳廉方被查出罹患癌症,所幸手術做得很成功,故化險為夷。
馮端大喜過望,詩興大發,竟吟詩十首以賀。在他與同事們一起去農場勞動時,怕妻子擔心自己,家書里寫的都是有趣的事,「我們那裡是『海陸空』全有。『海』是水裡游的鴨子和鵝,『陸』是養的雞,『空』是鴿子。」
愛是相互的,需要彼此給予、共同收穫。
陳廉方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應著丈夫。
他們結婚時,馮端只是一個大學物理教師,而隨著科研工作的深入,後來他成為了著名的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
2011年,天文台更是將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馮端星」。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陳廉方的默默付出。
在南京市第三女子中學任教的陳廉方,因為工作和心理上的壓力,身體狀況一直不好,但她害怕這件事會讓丈夫擔心,怕他分心而無法專心做科研,所以她主動提出了離職回家養病。
回歸家庭後,陳廉方覺得要為丈夫做點事。她首先就挑起了全家七口的生活重擔,那個時期,物資比較匱乏,買糧食需要糧票,買布需要布票,為了讓一家七口按時吃上飯,每天清晨天不亮她就起床,輾轉幾個地方買菜,然後再趕回家洗衣做飯。
接著,她也開始為丈夫做文書工作,馮先生著《金屬物理》時,
她便幫他謄稿畫圖,那時候沒有電腦,只能靠手寫筆繪。
馮先生要求很嚴格,經常會不滿意畫稿,於是她就一遍又一遍地畫,從未有過絲毫不耐煩。
而在六十多年裡,馮端寫給她的那些情詩與家書,都被她完好地保存了下來,裝在一隻大紅色的小皮箱裡,時不時地會拿出來翻看。
因為馮先生會一遍一遍重寫,挑出最好的一首送給她,所以有的情詩有兩三份手稿,但每一封對她來說都很珍貴,於是她用回形針扣著,全部保存在箱子裡。
後來馮端先生很遺憾沒有給妻子一個完美的婚禮,提出要給陳廉方補上一枚鑽石戒指時,她卻拒絕了:
「你在我眼中就像鑽石一樣閃亮,我哪裡還需要其他的鑽石。」
04
兩個人相處久了,難免會有矛盾和爭吵,馮端與陳瑞芳夫婦並不例外。
倆人在朝夕相處中,也有過大大小小的摩擦,但陳廉方說:
「紅臉是難免的,我一般會不理他,但道歉的話,得看是誰的錯。」
這可能便是老夫妻愛情的保鮮秘籍。
馮端先生今年97歲了,年齡大了,身體也沒有以前那麼硬朗了,於是很多時候都需要陳廉方照顧,白天她要推著輪椅陪丈夫去散步,晚上睡覺要幫他清理助聽器、清洗假牙。
而對於這些瑣事,陳廉方女士從來沒有抱怨過,只因為心中的那份愛。
對於妻子的付出,馮端先生也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於是聊起與妻子的愛情時,善於寫詩的馮先生卻只說:
「她對我的照顧是無人能替代的。」
而問起陳女士,為什麼會選擇馮先生時,陳廉方笑著說:
「他雖然貌不驚人,不善辭令,但外拙內慧,不漏鋒芒。」
在妻子眼中「不善辭令」的馮端院士,卻為妻子寫了整整65年的情詩,我想這應該就是知識分子的浪漫吧。
你不需要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只要相互陪伴著,彼此守護著,走過花團錦簇,行過驚濤駭浪,從開始到結束,從天光破曉走到暮雪白頭。
愛情因為有詩而永葆初心,生活因為有詩而始終滋潤。深情又久伴,厚愛又多言,才是愛情最美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