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紓企業復工之「難」

2020-03-26     人民日報數字安徽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土質好不好、肥力足不足,直接影響經濟發展。來自省市場監管局的數據顯示,1月23日至3月8日,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共辦理新登記企業10584戶,其中網上辦理7694戶。

「網上辦、掌上辦、郵遞辦」激發市場活力

陽春時節,來安縣碧綠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乙醇消毒液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在緊張忙碌,一瓶瓶生產好的酒精消毒液經過傳輸帶輸送到包裝車間,打碼貼標,定量裝箱。「這是我們前不久新上的一個項目,在投產前需要到市場監管部門辦理經營範圍變更。 2月中下旬,我們通過網絡向縣市場監管局提出申請。 」企業負責人董剛說,市場監管部門克服疫情期間窗口服務暫停的困難,通過電話溝通、網絡指導,當天下午五點就通過現場送達的方式,為企業辦理好相關手續。 「特殊時期,政務的服務效率還是這麼高,我們一定擔負起社會責任,抓緊投入生產,確保疫情防控物資供給到位。 」

「近段時間來,我們雖然暫停了現場窗口服務,但並沒有停止辦理業務,企業和群眾可以通過『網上辦、掌上辦、郵遞辦』,實現不見面也能安心辦事。 」來安縣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服務辦公室主任張業勇說,申請人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企業開辦「一站式」服務平台,一次性辦理企業名稱自主申報、設立登記、公章刻制、發票申領、社保登記、公積金開戶、銀行預約開戶等事項。而審批流程也更加高效,後台審核人員對網上和郵遞申請事項,即來即核,「秒批」辦理,「一日辦結」,確保「零見面」辦理業務有質量、有溫度。

疫情期間,各地紛紛出台舉措,充分運用「網際網路+」模式,不斷優化審批流程,精準穩妥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從3月2日起,我們試點推行『告知承諾+智能審批』制度改革,申請人登錄政務服務網,按照系統提示填報申請材料,系統自動合成所有登記文書,提交成功後系統快速自動核准登記,市場主體登記實現全程『無紙化』,辦理時間不超過10分鐘。」蕪湖市市場監管局局長曹德偉說,審核通過後,申請人可根據實際需要自助列印營業執照,也可選擇免費郵寄,實現了企業設立登記每天24小時不打烊。

3月17日,全省首張新版食品生產許可證在省政務服務中心發出。 「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食品生產許可辦理時間由20日縮短為10日,申報材料數量由10件減少為4件,申報材料由提交3份紙質材料變為無需提交紙質材料,真正實現了行政審批全程網辦不見面,變『最多跑一次』為『一次不用跑』,為企業節約了大量時間、人力和資金成本。 」省市場監管局註冊登記局有關負責人說。

減降成本、增加補貼增強企業信心

我省目前擁有個體工商戶超300萬戶,是穩就業、促消費、惠民生的重要力量。疫情之下,作為小微經濟代表的個體工商戶要想順利復工復產,就必須面對「稅怎麼交」「房租怎麼算」「貸款怎麼還」「社保能不能緩交」等現實問題。 3月14日,省市場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出台政策,在降低經營成本、市場准入、融資支持等6個方面提出18條措施,幫扶個體工商戶有效應對疫情影響。 「減免房租、減免稅費、緩交社保、降低電價,這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我們的經營壓力。 」在鳳台縣城開手機專賣店的個體戶李秀君說。

優化營商環境,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強化政策落實是關鍵。疫情期間,省質檢院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的決策部署,出台了「質檢惠企」10條措施,為我省疫情防護物資提供免費檢測,對省內復工復產企業檢測費用減免50%,全面推行在線檢測服務,開展遠程視頻「質量診斷」服務,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 「截至目前,共出具檢驗報告2090份,支持復工復產企業858家,減免費用427.5萬元。 」院長何漢翔說。

為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合肥經開區制定出台了《應對疫情促進經濟發展13條措施》,拿出1.5億元資金,從用工、融資、房租減免等六個方面,對轄區企業和創新要素予以支持,幫扶企業共渡難關。「政策提出對3個月內新發生的融資貸款,按貸款利率的70%給予3個月貼息政策,這為我們即將上馬的增擴產項目減少了貸款成本支出,讓企業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合肥天麥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楊舟高興地說。

「前不久,我們針對工業類新建、擴建項目,出台《支持重點項目電力設施建設補貼辦法》,規定10千伏電壓等級供電項目都可以納入補貼範圍。 」合肥經開區投資促進局綜合處處長廖光友表示,如果一個項目建設10千伏專線,從電力接入點到項目配電房距離5公里,那麼經開區將為專線建設支付費用約500萬,這不僅將極大地減輕企業負擔,也將有助於保障重點項目用電需求。 「在一系列幫扶措施的推動下,目前累計復工復業企業超過千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100%,產能恢復超過了7成。 」

專員服務、幹部包保助企排憂解難

3月13日,桐城市的安徽金田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戴著口罩,正在各自崗位緊張忙碌,而在一個月前,這家企業還為缺錢導致開工不足犯愁。 「市裡的『四送一服』工作小組在走訪中發現了我們的困難,及時牽線搭橋,幫助我們申請貸款。 」公司黨支部書記周春生說,從授信到放款僅一周時間就到位貸款500萬元,解決了公司燃眉之急,真是雪中送炭。

企業穩,則就業穩;就業穩,則大局穩。在與南京江北新區僅一河之隔的來安縣汊河軌道交通產業園裡,有100多家為中車浦鎮車輛廠做配套的企業,存在著大量的「跨省上班族」,原本互聯互通溝通順暢的機制在疫情到來時卻受到了挑戰,面臨工人和原材料進不來、產品發不出去的尷尬局面。 「得知這一情況後,我們迅速與南京江北新區溝通,共同建立了復工復產聯動機制,開闢了物資運輸專用通道,並開通復工專線,解決兩地員工通勤問題。 」來安縣汊河經開區主任王敏香說,目前汊河園區內規上企業復工率已達100%,人員、原材料、產品運輸等問題均得到有效解決。

當前,我省疫情防控出現積極向好態勢,經濟社會發展正加快恢復,各地聚焦企業復工復產中的「難點」「痛點」「堵點」,深入開展「四送一服」專項行動,保障要素流通順暢,著力推動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不誤、兩促進。 「市人社局服務專員不僅第一時間送來了好政策,還給我們返還了14萬多塊錢的失業補助金,緩解了我們短期現金流問題。 」宣城市鑫鴻交通工業(安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汪銀中說。

據統計,自2月19日起,我省開展「四送一服」專項行動,把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作為核心內容,聚焦「四重一小」,深入758家重點企業、130個重點園區、35個重點工程、94個重點項目、135家中小微企業,幫助解決1896個問題、對接用工22659人、協調貸款40.1億元,精準有序紮實推動復工復產,受到市場主體普遍歡迎。 「我們安排12名機關幹部擔任企業復工聯絡員,要求包保幹部在當好企業『服務員』基礎上,扮演好『信息員』『聯絡員』『監督員』等多重角色,全力護航企業復工復產。 」巢湖市鳳凰山街道黨工委書記陳昌琴說。

責任編輯:王敏 實習生:雷鑫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GNbFXEBrZ4kL1ViHxa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