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PMI雖暫時下降但很快會恢復正常水平

2020-03-03     中國網觀點中國

譚浩俊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

2月29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採購經理指數。2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製造業PMI為35.7%,比上月下降14.3個百分點。其中,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36.3%、35.5%和34.1%,比上月下降14.1、14.6和14.5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29.6%,比上月下降24.5個百分點。

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完全可以預想到的。但是,2月份的PMI是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特殊後果,顯然不具有可比性,也不具有必然性。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相信PMI很快就會步入恢復通道。

事實上,從2月下旬開始,企業就逐步開始復工了。截至2月25日,全國採購經理調查企業中,大中型企業復工率為78.9%,其中大中型製造業企業達到85.6%,表明企業復工率回升較快,生產經營活動正有序恢復。如果再進一步加大復產效率,不斷提高產能利用率和產出率,那麼,PMI會很快將得到恢復。

現在的問題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尚沒有完全控制,防控工作還不能放鬆,防控措施也不能解除。因此,對復工復產還有一些影響,還無法做到全面復工復產。尤其是中小企業,受用工、資金、市場、大企業復工效率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復工復產的速度會更慢一些。因此,3月份的PMI,可能會比2月份有所好轉,但還不會有太明顯改變。可能要到4月份企業復工復產基本到位以後,PMI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改變。

正因為如此,面對2月份PMI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不需要過度擔憂,也不必過度驚訝,更不必產生恐慌情緒。但是,要高度重視。要正確面對目前經濟遇到的困難,特別是製造業面臨的強大壓力。因為,製造業既是復工效率最高、復工速度最快的行業,也是復產難度、尤其是復產全面達標難度最大的行業,更是對經濟恢復影響力最大的行業。只要製造業保持良好的恢復狀態,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就會小得多,對包括PMI在內的各項指標的影響也會小得多。

目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特別需要關注的問題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首先,疫情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得到全面控制。所謂全面控制,就是正式宣布拐點到來。相關專家已經多次表示,疫情最遲在4月底可以全面控制。全國除湖北以外的地區,新增病例已接近零。即使是湖北,新增病例也在大大減少。因此,4月底前解除措施,是完全可能的。而在此前,包括製造業在內的各類企業和行業,也會盡企業的最大努力,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加快復工復產。所以,疫情防控措施解除得越早,PMI恢復得就越快,對穩定經濟增長也越重要。

其次,企業的發展信心何時才能完全恢復。切不要以為疫情對企業帶來的只是利益損失,更主要的還是信心影響。只要信心不降、決心不減,眼前的損失是能夠補回來的,企業也是能夠挺過難關的。一旦信心失去了,企業也就很難挺過去了。所以,在如何指導和幫助企業渡難關方面,一定要有辦法、有措施、有手段、有工具,要讓企業不因疫情而失去信心,要讓企業看到希望。如果各地在幫助企業方面措施和手段更多一些,企業復工復產的效果更好一點,3月份的PMI可能就會有比較明顯的反彈,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種信心。所以,加快企業信心的恢復,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者,出口形勢何時能夠好轉。雖然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讓企業出口成了很大的問題,一度處於嚴重下滑、增幅下降、出口衰退狀態。但是,隨著歐美國家經濟企穩,特別是國內各種穩定外貿、促進外貿發展的政策措施相繼發力,外貿出口也有了一些好轉,進出口貿易總額持續增長。但是,一場疫情,讓剛剛好轉的外貿掉入嚴寒之中,新出口訂單指數下降為28.7%,較上月下降了20.0個百分點。通過對企業的調查了解到,受疫情影響,訂單取消、延遲交貨等情況有所增加。而其他國家疫情的加劇,也必然會對產品出口帶來影響。何時才能出現好轉,可能是更難預測和把控的一個方面。

所以,2月份的PMI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不是需要過度擔心和害怕的事。但也不要掉以輕心和盲目樂觀,影響還是存在的,需要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積極應對,確保疫情不對中國經濟帶來太大影響。(責任編輯:王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AdwoHABgx9BqZZImM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