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滴滴出行對外宣布獲得豐田汽車公司6億美元融資,雙方將在智能出行服務領域拓展合作。據了解,本輪融資的部分資金將用於雙方與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為平台司機提供汽車相關服務。
然而,目前仍未盈利的滴滴出行負面消息纏身,再次傳來融資的消息,難免讓業界聯想,莫非靠融資續命了?
去年傳出滴滴出行6年共虧損390億,順風車司機殺死兩名女性乘客的惡性事件,直接導致盈利的順風車項目被迫下線,IPO也被迫中止。
作為流量入口的順風車因司機殺人事件遭遇下線,卻給了其他競爭對手入局的機會。哈羅順風車目前已經玩得風生水起,別的渠道滴滴可以通過低價來限制其他競爭對手進入,但滴滴無法進入的賽道,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對手在發展壯大。
圖片來源於網絡
是否融資續命?
網上傳出一段視頻,老張、小余、小文三人同行,打滴滴拼車單,相同的出發地,相同的目的地。一段時間後,價格分別是25.3元,25.7元,28.6元。
乘客支付總和為79.6元,最後司機得到27.76元,那麼滴滴抽成了51.84元,抽成率高達65%。滴滴司機還需要負擔油費,車損,維修費,保養費,違章費用以及吃住費用。
如此暴利目前尚無法斷定真假,但作為一種順應趨勢的便利出行模式受到消費者青睞,滴滴出行理應發展得更好,但滴滴出行目前仍沒有盈利。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曾透露,滴滴出行自2012年成立以來,就未實現過盈利。截至2018年擴損達到了390億元。
一直處於虧損態勢的滴滴出行,其中盈利的順風車項目下線後,眼下正在運作的這筆融資,是否是一筆等米下鍋的救命錢呢?
今年7月11日,程維宣布旗下的網約車正式開始調價,最開始實施的城市是北京。按照滴滴的新規則,北京按照地理位置劃分為5個區域,時間段則劃分為早高峰、普通時段、晚高峰、夜間等四個時間段,實行差別計價。
有媒體表示,滴滴上調價格的主要原因是六年來滴滴處於持續虧損狀態,試圖通過調價來止損。
眾所周知,由於過度強調「社交屬性」,對乘客安全性重視不夠等問題,導致2018年不到三個月內,發生兩起司機殺死女乘客的惡性事件。順風車業務也最終在呼聲中暫停,後在有關部門的介入下被責令下線整改,上市計劃也被擱置。
據媒體報道,滴滴擬於2018年下半年上市,分拆專車等業務就是為上市做準備。上市後的估值或達到700億美元到800億美元之間,換合人民幣4800億到5500億之間。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滴滴出行合規的車現在越來越少,基數少了,滴滴想通過網約車賺錢也變得困難。另外,目前還處於競爭勢態,只有保持虧損,才能阻止其他競爭者入局,只要能保持住龍頭位置,融資就會順暢,但問題是投資者是否有足夠的耐心?畢竟已經等了6年多,不盈利還在其次,司機殺人,盈利的業務被砍掉等,都會考驗投資者的耐心。
順風車上線仍無定期
順風車業務對滴滴如此重要,卻沒有恢復上線的時間表。
業界一直認為,滴滴順風車司機殺人事件炒到焦糊地步,並不完全是因為事件本身,而是滴滴傲慢應對輿論的態度。
最近西安法院的一個判決,更能體現出滴滴出行的任性脾氣。
去年7月7日,陝西西安的呂女士和女兒出門叫了輛滴滴快車。李先生作為司機接單。車子行駛途中由於沒有關窗戶,一輛剎車失靈貨車上的磚頭飛了進來。造成呂女士頭部形成12厘米的傷口,兩萬元治療費用自己出,兩個月也無法出門。
肇事的貨車司機賠償能力顯然有限,呂女士跟滴滴出行又形成了公路旅客運輸合同關係,可對方的處理態度卻很消極。
協商幾次無果之下,呂女士提起訴訟,要求滴滴出行和司機賠償誤工費、傷殘賠償以及醫療費用等共計六萬餘元。一審法院判令車主司機賠償三萬五千餘元,滴滴公司承擔連帶責任。
不料滴滴公司在一分錢沒付的情況下,還把呂女士起訴了,認為網約車司機和平台屬於新型合作關係,平台不支配、控制和管理司機,也沒有違約或者侵害行為,因此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二審開庭一個小時後,法官的調解似乎起到了作用。滴滴出行代理律師表示,現在就是想調解。目前,雙方就具體的調解方案還在協商當中。
反正作為乘客,你在滴滴平台找的車,出了啥事,哪怕出了人命,都和我無關。這邏輯可能沒毛病,但司機也是討生活的普通百姓,如果有錢,誰還出來開滴滴?如果財大氣粗的平台不去共同承擔責任,司機可能因此傾家蕩產不說,還有可能導致受傷害乘客的損失無法獲得賠償。
畢竟網約車司機沒有計程車司機的專業駕駛水準,潛在的工作風險更需要平台擔起責任而不是逃避。
近日,滴滴順風車總經理張瑞曾說,「目前我們依然沒有明確的上線時間,公布順風車階段性的產品方案之後,我們希望充分聽取社會各方意見和建議,不斷優化順風車產品」。
但滴滴表現的仍然是傲慢,這種情況下,將來出了安全問題,是否會因自身的態度激化而再次演變成公眾事件,依然值得關注。
今年4月29日,有媒體報道,滴滴出行App內出現了「特惠拼車」功能,體驗者表示,雖然換了個名字,但和順風車功能卻是一樣的,相較於「普通拼車」,這款特惠拼車功能是會尋找順路的司機。
業內人士分析,順風車對滴滴來說還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首先,順風車是滴滴聚攏司機的重要工具。有了司機,滴滴才更有競爭力;其次,順風車是一種真正的共享經濟模式,它通過鼓勵合乘、共享出行,既讓司機節省了油費、掙到錢,也讓用戶得到降低出行成本的實惠,是管理部門認可、司機乘客歡迎的全新方式;第三,失去順風車業務「保護傘」的滴滴,只能陷入與傳統計程車的競爭泥沼,不斷消耗掉自己的能量。「特惠拼車」功能,是滴滴在順風車功能重新上線無期的情況下,推出的「求生」之計。
群雄逐鹿能否走出困局
在滴滴被迫下線順風車的這大半年時間裡,以哈囉出行領銜的競爭對手們,已經迅速填補了運力空白,改變了順風車市場的格局。
1月17日,哈囉出行宣布其順風車車主招募上線20天,註冊數量已突破百萬,發展十分迅速。目前其順風車運營範圍已擴展到全國300多個城市,成了擁有全國覆蓋能力的順風車運營平台。
在失去了高頻使用的順風車業務後,用戶對滴滴平台的打開頻次、停留時間都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降。
據極光大數據發布《2019年1月網約車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滴滴出行2018年8月迎來用戶活躍度的峰值,日活躍用戶(DAU)超過1600萬。此後,受安全事故多發,社會輿論壓力,政策趨嚴等影響,滴滴出行數據持續下降,12月DAU均值為1105.7萬。
順風車業務被下線的滴滴,平台活性在逐漸下降,壓力就在逐漸增大,焦慮不僅來自於輿論,更來自於平台活性的下降,以及競爭對手的快速崛起。
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隨著網約車市場規模的擴大,網約車的競爭態勢也在不斷升級。特別是當前滴滴處於調整階段,這對於其他想分一杯羹的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良好的入局機會,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觸角伸至網約車領域。
2018年初以來,跨界進入網約車行業的包括美團、高德、攜程以及重新入局的易到,再加上此前深耕多年的神州、首汽、曹操以及嘀嗒,以及更多傳統車企如上汽、大眾、寶馬等新玩家加入戰局,使得整個網約車市場進入混戰局面。
截至2018年10月,已有100多家網約車平台公司在部分城市獲得經營許可。網約車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景象,有利於市場充分競爭,給乘客出行帶來更多選擇。
BAT等各路資本進入市場,加上傳統車企頻頻布局網約車,2019年網約車進入白熱化的競爭。
在順風車賽道,滴滴作為發明者,現在卻暫時出局,任由別人發展壯大,等他回歸之後,是否還有機會重做行業老大?論資金,其他競爭者視乎更有優勢,滴滴除了留下司機殺死乘客、持續燒錢換來巨虧的一地雞毛之外,還會給網約快車市場及消費者留下什麼記憶和希望?
滴滴出行公司相關人員向大白新聞表示:「公司不再以規模和增長作為發展的衡量尺度,以安全作為核心考核指標。」目前已經委任執行長程維任滴滴安全會主任,總裁柳青任副主任。安全會作為滴滴安全管理最高管理機構。通過引導司機辦理認證、車證;嚴格准入管理,持續升級安全功能和策略;優化處理流程,讓客服應答高效等,提高乘客滿意度。
交通問題專家王剛對此表示,網約車出行市場依然是公眾出行的重要選擇,其需求呈現上升態勢。僅在西安,今年新上線3000輛計程車,依然不們消解市民的呼聲。省、市兩級交通部門努力建設網約車平台的信息,都在釋放政府支持,市場需求的利好信息。交通部徵集客車價格調整的活動,無疑是漲價的一個前奏。隨即帶來的可能是,客運車輛短途客源流向出租或網約車,這些都在預示著網約車市場還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也成為了滴滴出行這些網約車公司任性發展的資本。目前滴滴出行公司強調加強安全措施,這還只是一個基本面建設,但是如果在具體經營上,不嚴把人員准入制度,在監管上不做進一步強化,通過提價止損,融資的結果,依然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