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收到一篇來自讀者朋友 @雨蛙老師 的投稿,雨蛙老師在林芝工作十年,對林芝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篇投稿就是她前些天來到雅尼國家濕地公園遊玩後寫的遊記,字裡行間都流露出對林芝秋日美景的讚美。
接下來,小編就把這篇稿子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共賞林芝秋色之美。
有「西藏江南」美譽的林芝,向來以多彩迷人的自然風光廣受褒揚,春賞桃花、夏行林海、秋看紅葉、冬觀雪山, 一年四季總有讓你走出房門擁抱自然的理由。那麼,在深秋 11 月,哪個地方最適合人們放下工作,放下思緒傻呆呆 (歡愉地)坐上 (蹦躂) 一會兒 (一整天)呢?
今天
帶大家去雅尼國家濕地公園神遊一番
提到林芝,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
「5A」巴松措
NO.1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
「國家公園」(National Park)
——
概念源自美國, 據說最早由美國藝術家喬治·卡特林(GeogeCatlin) 提出。1832 年,他在旅行的路上,對美國西部大開發 對印第安文明、野生動植物和荒野的影響深表憂慮, 提出由政府設立一個大公園的設想,公園儘可能保持原生狀態,體現自然之美。國家公園一般都具有二個 比較明顯的特徵:一是自然狀況的天然性和原始性, 人為的建築、設施只是為了方便而添置的必要輔助。二是景觀資源的珍稀性和獨特性,國家公園天然或原 始的景觀資源往往為一國所罕見。
有了以上認識
再來看看秋天雅尼國家濕地公園的姿容
「雅尼」分別代表雅魯藏布江和尼洋河。
雅尼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林芝市中南部的米林縣和巴宜區境內的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地帶,河面海拔 2920 米,面積 6973.44 公頃。
放眼望去,淡藍色的河水在廣闊的河灘上蜿蜒縱橫,網狀分布的支流將河灘上的柳林分割成一小片一小片。11月初,遠處的峰頂已有積雪,輕柔的雲漫不經心地浮在雪峰之上,近處的流水與柳林不斷交匯,勾勒出變幻無窮的弧線,壯美的山河畫卷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剛柔並濟」之美。
2017 年前後,雅尼濕地沿線陸續新建觀景台。沿著觀景台的台階拾級而下,可以直抵濕地,零距離接觸濕地柳林和江河水。
到達濕地的時候,野鴨夫婦正在水裡閒遊。這種綠頭鴨在林芝較為常見。得益於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林芝降水充沛,河流眾多,廣泛分布的濕地為綠頭鴨提供了越冬棲息地。綠頭鴨雄鴨體型略大,頭頸覆羽翠綠色,雌鴨略小,羽毛呈灰褐色。
野鴨並不十分懼怕遊人,給雨蛙老師留下近距離拍攝的機會。直到雨娃興奮地呼喊著跑過去,野鴨夫婦才拍打著翅膀飛向稍遠些的水域。
濕地草場是氂牛和馬的糧倉。坐在跨河的棧橋上,將雙腿伸出橋面,懸於河面,抄抱雙臂抵著欄杆,再將頭隨意歪倒在手臂上,側耳傾聽流水淙淙之聲,看長長的水草在清澈的流水中優雅滌盪。耳邊傳來叮叮噹噹的牛鈴聲,牛群慢悠悠地走來,喝了一口清冽的河水,抬起頭,看看坐在橋上被太陽曬得暖融融的我們。兩頭公牛不知為何事對視片刻,確認過眼神後,扭頭慢慢散去。
栗色的馬匹腆著肚子專心進食,這是「貼秋膘」的黃金季節。雖然野草過了生長最旺盛的七八月,但這時候的草籽實成熟,營養豐富,吃到膘肥馬壯,換上新毛,為越冬做好準備。
草叢裡不時有蹦蹦跳跳的小昆蟲,仔細一看,原來是螞蚱。視覺敏銳的四腳蛇,趴在石頭上曬太陽,稍有動靜便機敏地竄進草叢。
木棧道將人們引入濕地深處。人工設施在材質選擇上考慮了與環境的協調性,很欣慰設施看上去沒有明顯的違和感。
柳林很安靜,傻呆呆坐上一會兒,歡快地蹦躂一會兒,大半天就過去了。這「一會兒」很長,從日照當空到夕陽半落,足足有大半天的時間;這「一會兒」很短,散散步、看看黃葉、坐在草地倚靠樹幹曬曬太陽,如果帶著孩子,爬爬樹、在草地上追追螞蚱、玩玩水邊的泥巴,不一會就到了回家的時間。
去程走林拉高速,返程走318國道,可以有不一樣的駕駛體驗和沿途觀景體驗。林拉高速車輛較少,暢通無阻,駕駛非常輕鬆。金秋時節,牛奶果、沙棘果正是成熟的時候,走國道可以採摘品嘗果實酸酸的味道,還可以看到長滿紅艷艷漿果的栒子。
在雅尼濕地吃什麼?最愜意的,是在市區買上薄餅,在一家最適合你口味兒的滷菜店買幾樣涼菜。席地坐在雅尼濕地幽靜柳林半陰半曬的地帶,伴著牛馬噌噌地拔草聲,邊看風景邊享用午餐,做一回心無憂思的牧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