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下浩老街,老重慶的文化,已被拆除、可惜還是無奈?

2020-04-10     乍暖


重慶下浩老街,老重慶的文化,已被拆除、可惜還是無奈?

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它自己得氣質和音符。

重慶,一座熱氣騰騰、火辣辣的城市。而我,卻覺得它是一座沉默卻又張揚的城市。

這種不感覺,不是來自於洪崖洞、不是來自於火鍋,而是藏匿在這座城市過往時光中的老街巷。

若是,想要真正得走近一座城市,老街、街邊的老人,才是最好溝通得介質……

重慶下浩老街,老重慶的文化,已被拆除、可惜還是無奈?


重慶,下浩老街,不知道你是否有印象。

下浩老街,可以藏著老重慶的過往點滴,可惜的是,已經被拆除。

我第一次得去下浩老街得時候,是日頭很烈得夏日。

通往老街的路在施工,從地梯口出出進進很多人,繞著施工的地方走,卻彷佛這塵土飛揚的正午很是尋常。

問了好幾個路人,才算是走近下浩老街,不知是天氣熱、還是什麼原因,街上並沒有什麼人,只有我的呼吸聲、悶熱的聲音和有些破敗的老屋。


總是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可是,我總也搞不懂,這些「舊的」去掉就是真的好麼,而那些「新的」到來就是真的發展了麼?

老街隨著時間流逝,過往被掩藏在那些屋舍之間的縫隙中,只是老屋再破敗,街邊的樹、花都卻依舊向陽生長、熱烈迎著風雨。

下浩老街,在重慶南岸區,臨近南濱路,緊靠東水門長江大橋的一個斜坡上的街區,主要有下浩正街、董家橋、覺林寺街、葡萄園等街道。曾經是到長江邊上龍門浩碼頭的必經之路,陪都時期龍門浩碼頭就是連接渝中半島與南岸的交通要道。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不少小型企業陸續遷入下浩正街,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下浩街區一直是南岸長江邊上繁華的街道。如今,隨著南濱路的開發,長江大橋東水門大橋的修建,下浩老街曾經的繁華已經衰落。走在下浩街頭,更是隨處可見「拆」及「危險」字樣,時至今日,重慶這一老街已被拆除。


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文章里,稱下浩老街是「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兩種人,一種是下浩的原住民,他們保留著老重慶的生活方式;第二種是一群在下浩開茶館的年輕人,他們為衰敗的下浩增添了一抹色彩。

據說,下浩老街在清乾隆時期就已經形成街市。這條街連接長江,解放前,龍門浩老碼頭是重慶一個客貨兩用碼頭,從碼頭去上新街,下浩正街和董家橋是必經之路,再加上巴渝名剎覺林寺也在此地,百年前的下浩一帶十分熱鬧。


現在,拆除得下浩老街旁邊的新老街,叫做龍門浩老街。是重慶主城區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歷史文化老街。其中包含棗子灣、米市街、下浩、周家灣、覺林寺、董家橋、葡萄院、望耳樓、馬鞍山、建業崗等。不過龍門浩老街是借著歷史得痕跡,拔地而起得一條條復古街道,它所承載著得意義與下浩老街還是有著本質去別的。有原住民的老街,是有煙火氣的,而後建的「老街」再怎麼古老,也或多或少充斥著「旅遊」的氣息。

只是,老街已不再。

這個比《從你得全世界路過》得「十八梯」都更能代表老重慶得地方,已不再。



說起來,重慶的許多地方都拆除了,城市的發展,總會要丟棄一些東西。可惜之餘,也該是無奈之舉。

時間還在時,趁他還在,想去就去。

風景是這樣,人亦如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4AaZ3EBnkjnB-0zpzO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