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發燒友|調音高人何先生教你玩轉German Physisks德國殿堂

2019-06-04     視聽發燒網

如此發燒友|調音高人何先生教你玩轉German Physisks德國殿堂

文/學明 新音響




土生土長的「老廣」對嶺南文化總有濃厚的情意結,然而尋味歷史,老廣的含義其實並不單單指現在地域上的廣州人,而是包含了以廣州為中心周邊的地區,也可以用老廣相稱。比如緊鄰廣州的佛山,在歷史上就曾受廣州管轄,加上同根同源的文化,因此才有了如今廣佛同城的概念。現在很多廣州人其實也住在佛山,每天通過便捷的廣佛地鐵線上班上學。而廣佛兩地在傳統文化傳承上也有頗多相近之處,經貿發展也起到互補作用。

此乃藏龍臥虎地

或許很多外地的朋友對佛山的了解始於電影《黃飛鴻》,尤其是李連杰飾演的版本更是深入民心,黃飛鴻(1856年7月9日-1925年4月),原名黃錫祥,字達雲,號飛鴻,幼名飛熊。生於佛山市南海縣,原籍南海縣西樵嶺西祿舟村。黃飛鴻是清朝末年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一代宗師。也是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中醫。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號。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其殺手鐧「佛山無影腳」更是不少老廣童年時代與夥伴們打鬧玩耍的模仿必備項目。

佛山市中心城區名為禪城區,歷史上佛山的知名度其實並不亞於廣州,禪城區的祖廟街道原名佛山鎮,是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天下四大聚,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聞名的武術之鄉、成藥之鄉、民間藝術之鄉,密集地保存著8個歷史文化街區。佛山禪城,在明清時期更是中國南方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被列為全國「四大聚」(北京、佛山、蘇州、漢口)之一。佛山早在唐宋年間,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至北宋時期,已發展成為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和河南的朱仙鎮並稱中國的「四大名鎮」。 同時,禪城區更是粵劇發源地,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擁有被外國朋友譽為東方民間藝術之宮的名勝古蹟「祖廟」、嶺南四大名園之一的「梁園」和凝聚中華武術精髓的「黃飛鴻博物館」。

在這個古今中外聞名的龍虎聚集地,向來隱藏了各路高人,包括這次在諾昌音響小林的引路下,來到了禪城區中心,拜訪的這位音響達人何先生。熱情好客的何先生其實早就過了退休年紀,由於他創辦的汽車配件生產企業也早已走上軌道,並且由何公子接手運營,因此近年來何先生樂得清閒,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音響、音樂中去。不說不知道,眼前這位和藹沉穩的何先生不但喜歡走出去看世界,還熱衷於潛水等戶外運動,說起全球幾大知名浮潛勝地更是如數家珍,令人心生嚮往。



在前往禪城的路上,小林告訴我,這位何先生玩音響聽音樂已經有幾十年的資歷,或許由於長期與德國人打交道的緣故,因此他比較鍾情於德國的音響產品,而且何先生十分懂得思考如何玩好一件器材,因此從選擇器材到玩好一套器材,都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也就是說何先生不輕易換器材,可一旦換了就會用盡渾身解數,用各種手法將器材的潛能全部挖掘出來。在某種意義上講,何先生對於器材特性的了解更甚於音響代理商們,很多時候他還樂於將自己的經驗分享教授予代理商和發燒同好,何先生陶醉於這種無私的分享奉獻,這也是他廣結良緣,身邊總會聚集一群同好的原因之一。而且,何先生早在上世紀60年代孩童時期,受父親影響對家裡那個會唱歌的方盒子與大喇叭薰陶之下,成為同齡人中絕無僅有知道唱片、唱針、留聲機、收音機、膽機和喇叭等等的幸運兒。他從小就有幫父親到商店買唱針的經歷,那時候一支唱針大概只能播放一張唱片,因此還屬於易耗件,而那時候的78轉電木唱片更是奢侈品,不是一般人能夠消費得起的。而人生一路走來當然曲曲折折,但音響與音樂的情懷則一直根植與心底,在條件許可的時候,何先生開始追逐兒時的感覺,通過音響為器、音樂為具,尋覓其中經久不滅的樂趣。而音響迷多為攝影發燒友,走遍世界各地的何先生當然也不例外,他對品牌的選擇自然也傾向於德系Leica徠卡,說起發燒經那又可以多寫一篇文章了。

理智打造發燒窩


何先生的發燒天地位於佛山市政府旁邊的小區樓房,雖然這裡多層樓房沒有安裝電梯,但體格硬朗的何先生上樓梯如履平地,他有寬裕的條件可以住在更時尚奢華的社區,但由於如今新建的高層樓房的高度凈空都不甚理想,而且房間的寬度更難以找到合適的。雖然何先生也購置了獨棟的別墅,但卻也要面對潮濕和蚊蟲滋擾等問題,因此何先生時至如今還是更願意留在這所老房子中。進門可見,何先生將整個面積大約40平方米的客廳用作音響發燒,對於市區中心黃金地段而言,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讓人羨慕佩服了,而一套龐大的器材組合在這個空間中也不覺得擁擠。



在空間聲學處理上,何先生將這個空間的三面牆全部掛上了兩層厚薄不一的窗簾,起遮光和吸音的作用,而且整個空間的地面都鋪設了實木柚木地板,也有效改善了空間中天花和地面的聲波反射頻率。除此之外,這個空間中並沒有作特別的聲學處理。其實何先生的這個空間的尺寸比例非常好,在理論上本來就可避免產生較為明顯的頻響谷與峰,因此不作難以預見結構的處理更可收穫正常的聲音效果。

下面我們來看看何先生的器材清單

黑膠轉盤:德國JR Transrotor盤王GRAVITA TMD

唱臂:KUZMA Air Line Tonearm氣浮正切臂、SME Model 312S(備用)

唱頭:德國Clearaudio清澈Goldfinger金手指

唱放:瑞士GOLDMUND Mimesis PH3 Phono Stage

CD轉盤/解碼器:德國MBL 1621/1611

前級:德國殿堂German Physiks Emperor Extreme Preamplifier

後級:德國殿堂German Physiks Emperor Extreme MONO

音箱:德國殿堂German Physiks PQS-402落地箱

線材:音頻接線全部美國Wire World線世界,電源線全部Silver Dargon銀龍





這是一套令人羨慕不已的Hi-End級組合,何先生告訴我,在購置德國殿堂German Physiks這套功放和音箱之前,玩整套MBL系統已經在當地頗具知名度,功放是頂級的9011,音箱則是「大葫蘆101」。這些器材無疑都是頂級音響圈子一時無兩的選擇,由此印證了何先生對德國產品的高度認可。從他先後選擇MBL「大葫蘆101」和German Physiks PQS-402兩款皆以360度單元技術揚名Hi-End 圈的音箱品牌,可見何先生鍾情於360度全擴散發聲原理所帶來的自然空間音樂感,這是一種以最接近樂器在現場空間中演奏發聲狀態的技術,可帶來其它傳統設計所無法比擬的現場氛圍,聲音呈現更自然傳神。





German Physiks的DDD單元是最早出現的360度全向擴散式設計,它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Walsh教授在1970年發明的。不過,由於當時受材料和製作工藝的限制,單元的重播性能受到不少限制。後來,Peter Dick將這種設計進行多次改良,最終變成了現今的DDD(Dick’s Dipole Driver)單元,而這種360度全向擴散聲波設計的單元也因為German Physiks而為人所熟悉。


近看DDD單元,其實它就是一個垂直安裝的錐盆單元,能看到定心支片和引線,其振膜部分比一般的錐形中音或低音單元的深度更大,口徑相當於常見的錐盆中音單元大小。DDD單元的定心支片和引線,它通過音圈的上下運動帶動錐體振動而發聲,通過反射聲營造空間感。

這次所聽的PQS-402是一款兩路設計的音箱,每隻音箱使用了2隻DDD單元配上2隻10吋低音單元和4隻8吋無源輻射器。其中,DDD單元的振膜有碳纖維和鈦合金兩種材質可選,區別在於高頻上限的不同。碳纖維版本的厚度為0.25mm,高頻達24kHz,鋁膜版本為21.5kHz,當然音色會有些區別。低頻部分主要由兩隻10英寸的低音單元負責,它從215Hz開始工作,配合4隻無源輻射器,其低頻能下潛至25Hz,而215Hz-24kHz由DDD單元負責。



由於DDD單元是360度發聲的緣故,更多的是聽到它所營造的反射聲,而不是直達聲。其實我們在一個房間或者在一個音樂廳裡面聽音樂時,我們的耳朵接收反射聲的比例大於直達聲。同時,樂器發出的聲波也是無指向性的傳播,這使得這種360度全向發聲的單元能營造出很接近現場的效果。

鍾情現場音樂感


而品牌從MBL換到German Physiks,這當然是一次升級的歷程,尤其是German Physiks採用專利的DDD(Dick’s Dipole Driver)全頻全指向單元,可輕鬆涵蓋了24kHz超高頻到215Hz中低頻的寬闊頻響範圍,因此無需再像MBL那樣需要經過複雜的分頻器來讓各路喇叭單元銜接起來了。全頻單元帶來的好處是聲音相位一致同步,不會有多路分頻結構那種頻率銜接和相位偏移等等問題。而何先生選擇的這款PQS-402則是廠方的中堅型號,每個聲道音箱採用兩隻碳纖維振膜的DDD單元作垂直疊羅漢排列,從而在確保聲波作360度最佳水平擴散的同時,也形成更寬廣的垂直擴散角度,因此可適應更大範圍的聆聽位置高度,不會像那些分頻音箱那樣,僅在很窄的聆聽高度才可感受最佳的平衡度和最低失真度。



事實上,German Physiks還通過12dB/八度電子和18dB/八度物理相結合的低頻衰減斜率的形式,讓兩隻DDD單元重播的低頻截止點有所不同的,以避免兩隻單元中低音過多疊加造成頻響不平衡的情況,同時也獲得出色的聲音細節和線條感。於是,我們見到了上下兩隻DDD單元採用了容積不同的背波箱體(上下兩個圓柱體)。上方的DDD單元搭配較小的箱體,從而令低頻截止點較高,側重於中頻至高頻的重播;而下方的DDD單元搭配較大的箱體,令低頻延伸更好。當然了,作為針對大空間使用的大型落地箱,僅靠DDD單元的低頻響應顯然還不足夠,為了獲得更佳的超低頻響應,PQS-402還採用了組合式超低音箱體的設計。因此在DDD「音柱」後方,設計了上下疊加的兩隻超低音音箱,箱體的設計為前窄後寬的三角形,其一有助DDD單元後方聲波的擴散,其二也令低音擁有更佳的擴散角度,雖說低音的頻率越低指向性越弱,但在精細調校的空間和音響系統中,超低音的指向性還是不能忽略的。廠方設計低音箱體有方向之分,靠內側安裝兩隻10吋超低音單元,而靠外側安裝4隻8吋低音無源輻射單元,相比倒相式設計可令低音響應速度更好,線條感更清晰鮮明,同時令低音延伸達到25Hz,從而構成一套完整的PQS-402全頻全指向音箱系統。而只有這樣的音箱結構,才能最大程度上模擬樂器在現場空間中的直達聲與反射聲的比例,那豐富自然的空間殘響氛圍是常規前向發聲音箱設計所無法比擬的。

自家的當然是最好的


為了推好這對音箱,何先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German Physiks同廠的Emperor Preamplifier前級和Emperor Extreme MONO單聲道後級功放這套組合,要想真正領略一個品牌最純粹的聲音魅力,當然一套西裝組合是最合適不過的了。German Physiks這套Emperor Extreme前後級功放的無論外觀設計或是技術內涵都絕對是Hi-End級的,從他們特立獨行的外觀設計上就可看出一絲端倪。Emperor Pre前後級功放方正的機箱上採用了多道橫貫凹槽機箱壁板的設計,除了有助散熱外還起到調整強化機箱避免諧振點影響的左右,雖然視覺上並沒有MBL那種黑底鑲金的雍容華貴,但卻更顯現代科技感。而且採用15毫米厚的銀電鍍鋁外殼,提供了出色的磁屏蔽效能,加上外部振動結構剛度的設計將諧振影響降至最低。



無論前後級的面板中央都裝備了顯示屏,方便玩家掌控機器的功能與狀態。Emperor Pre前級具有XLR平衡和RCA非平衡各三組輸入,內部信號通道為左右雙單聲道全平衡線路設計,而且無論輸入阻抗和輸入靈敏度,以及輸出阻抗和增益的大小,都確保Emperor Pre前後級可與其它品牌的優質前後級功放相互搭配,而並不會因為自家系統而作特殊的設置,確保高端玩家享受不同個性器材的樂趣。而前級備有XLR平衡和RCA非平衡輸出各兩組,也方便有更高需要的玩家可以搭配兩套後級,以及同時可拓展超低音音箱的連接,共組建更龐大的系統。

在線路技術上,Emperor Pre前級當然有其獨到之處,細節之處從電源開關就開始了,其通電並非通過普通的開關來控制,German Physiks認為普通的開關會對聲音產生顯著的不利影響,因此他們設計了一組待機線路,通過大電流繼電器代替了普通電源開關,讓電流傳輸更穩定更充裕。而前級的信號放大線路工作電壓也比常規的設計高得多,從而獲得更寬闊的140dB動態範圍。而音量控制使用複雜的Relay-Switched電阻網絡設計,因此帶來比普通電位器更精確的調整和非常準確的通道平衡,也給了音量控制一個常數輸入和輸出阻抗,從而避免音質可能會因為不同輸入阻抗變化而影響頻響線性特性。

而功放系統的另一位主角Emperor Extreme MONO單聲道後級,設計推出的目標就是為了可以輕鬆驅動任何一款German Physiks揚聲器,以及可搭配市面上任何其它品牌的揚聲器,其超大的功率輸出確保具有強勁的驅動力和控制力。而且可通過面板按鍵作三級增益調整,每級增益設置可讓聲音富有更多的變化,以滿足不同用戶的聽感,包括-9dB gain(中性溫暖)、Nominal gain(0dB、中性)、+3dB gain(中性而富分析力)。而且這些設置還可根據搭配不同音箱和不同大小空間環境中作適當的應用調整,讓整套功放的適應面更廣,也令整套系統多了一些調整的空間和更豐富多彩的聆聽樂趣。比如在何先生這裡,他將後級增益設定在0dB,目的是希望獲得中性自然的聆聽感受。而如果換一個更大的空間或者搭配更大的音箱的話,那可以嘗試用+3dB gain,那樣將會獲得更豐富的音樂色彩和更鮮活的音樂畫面。



Emperor Extreme MONO單聲道後級的輸出功率非常強大,達到驚人的800W(8Ω)、1600W(4Ω)、3200W(2Ω)。而機箱的尺寸卻並不算大得誇張的程度,反倒是設計上非常講究,首先是和前級一致的凹凸有致的機箱壁板,起到強化箱體降低諧振和優化散熱的作用。而龐大的散熱器卻是內置在箱體內部,因此外觀上依然簡約精鍊,絲毫不會有一般大功率功放「張牙舞爪」的情況。線路技術上同樣採用高電壓供電的輸入級線路,加上全平衡線路,同樣是強調大動態,高響應速度的設計。供電部分更是非常講究,其信號輸入線路、控制線路和功放部分各採用獨立的低磁漏環形變壓器供電,以免各線路之間產生相互干擾,而且每個變壓器都經過金屬罩屏蔽,從而讓整機線路工作在乾淨、穩定的條件下。Emperor Extreme MONO單聲道後級的另一個特殊的功能也值得一說,其電源接地可選擇接與不接,這項設計可針對某些特定的環境和組合情況,有效減少接地迴路產生的噪音問題。當然了,比如全部採用WBT接線柱等不惜工本的用料,都體現了Hi-End器材對品質和可靠性的極致追求。

處處體現調聲之真功夫


說到系統的調校和線材的搭配等方面,何先生更是毫無保留傾囊相授,比如如今的聆聽位置比較靠後,是因為他更享受這種較遠距離所帶來的更寬鬆龐大的空間感,這和他常去星海音樂廳坐在5-7排皇帝位中的感受更為接近。而如果將聆聽位置前移一些,雖然音場的結像清晰度會更好,但仿如坐在了音樂廳的前排,總感覺有些顧此失彼,少了一些空間感受也顯得不夠平衡自然。而很多German Physiks的玩家其實沒有注意一些箱體調整的小細節,以何先生使用的這款PQS-402為例,由於箱體巨大而且結構特殊,前方為DDD單元音柱、後方為三角形的超低音箱體,因此其底座其實是5顆角錐承托的設計,很多玩家會忽略了位於底板中央的第五隻角錐的調整。何先生說其實這隻角錐的調整可顯著改變聲音,而且調整的幅度(高低)很小很小就能夠明確感知到聲音的變化。小到什麼程度呢?大約頭髮直徑的1/10!何先生親自臥在底板上拿著扳手微調示範這種變化,的確,扳手僅是轉動約1-2度的角度,低頻的密度感和音場的總體形態感竟然如變魔術一樣產生戲劇化的改變。其實我覺得這樣的改變的取向和程度未必適合在每個不同玩家不同環境中,但無容置疑在其餘環節調校妥當的時候,可通過這樣的細緻微調將音箱調校出更符合自己喜歡的狀態。都說佛山是藏龍臥虎之地,何先生此番小露一手,足以讓我見識了他對音響調校的非凡深厚功力。

何先生親自臥在底板上拿著扳手微調示範這種變化


供電方面簡直做到極致


另一方面,何先生還非常懂得用線材搭配發揮整套組合的強悍性能,調校出讓他陶醉的聲音美感。比如在供電方面簡直做到極致,他給音響系統的入戶線是直接從住宅小區的變電房處拉出專線的,光是這一點就已經領跑群雄。而市電入戶後何先生的後續處理更精彩,首先是布置了三個電箱,其一為投影機與藍光機等視頻系統供電、其二為數碼音源供電、其三為模擬器材供電,不同類型的器材都由獨立的電箱供電,可最大程度減少器材之間的串擾。這還不夠,何先生更從電箱中接出獨立的電源線直接進入每部機器,其間沒有再經過任何的分路拖板等附件,從而將供電系統中可能存在的接觸損耗大大降低。對,你沒有看錯,每部器材的電源線直接接在電箱的空氣開關上,如此龐大的工程則全由何先生親手完成,他這種追求極致的態度令人佩服不已。



你以為這樣的完了嗎?還沒有呢?何先生對這些供電的電源線也是極之講究的,他選擇的是Silver Dargon銀龍電源線,這款線採用多芯粗線徑獨立絕緣的製作,每一支的線芯都由很薄的特氟龍包裹絕緣,因此在加工處理的時候得非常小心謹慎,別說折了一根線會影響效果,就是削絕緣皮的時候傷了導體,心裡都不是滋味,因此何先生絕不假手於人,這麼龐大的工程全部由自己製作完成,難度可真不小。




音響系統中的其餘所有線材均選擇了來自美國Wire World的產品。Wire World這是一家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專業音響線材公司,在線材廠商當中屬中型公司,目前有百餘位員工,也是一家私有公司。創辦人David Salz本身就是線材設計師。在WireWorld,設計原則有一項重點就是「沒有天馬行空的設計」,核心技術就是其稱為「DNA」的多平行扁線芯扭腳技術,這種技術保證了線芯之間的距離不會因為彎折而改變,能更好地保持線材的電容和電感。



而除此之外,音響系統中的其餘所有線材,均選擇了來自美國Wire World的產品。對,是全部。一般音響迷大概會在整套系統中使用不同品牌的線材,以避免沾染了線材本身的特殊個性,但Wire World的線材出了名的中性,而且何先生認為假如用不同品牌線材混雜調味,那其實更無法分辨那種聲音風格出自那條線材的,更無法感受各個品牌線材的優點。既然認可了Wire World,那全套用上Wire World又有何不可呢?道理可真的就是這樣的,何先生的用線經驗你學到了嗎?

細節決定成敗


除了供電系統的接線處理,這套龐大的系統所有的設置與調校,其實都是出自何先生一個人的手。比如黑膠唱盤、唱臂的調校,這款大型落地唱盤要調好也不是容易的事情,首先是其三馬達驅動的設計,雖然可獲得平衡的扭矩驅動力,但卻對三條傳動「皮帶」的精度一致性有極高的要求。幸虧何先生早年是國家橡膠模具方面的專家,因此他找到了比原廠「皮帶」性能更好、一致性更精確的替換品,換上這三條驅動「皮帶」對聲音改善程度之大簡直大大超出大家的意料之外。另外,何先生還注意到氣浮正切唱臂的阻尼油要求非常特殊,於是以他所從事機油濾清器製作專業方面的理論,選擇了粘稠度和耐候性最合適的潤滑油,對唱臂降低循跡時的共振效果有很大改善,而且也令唱針的循跡順性有很大提高,換來的結果是細節更豐富了,動態也更大了。還有,何先生感覺原廠的供氣氣管有老化的跡象,較硬的氣管會產生更大的阻尼而增大了唱針的循跡阻尼,於是他尋找到合適的氣管作更換,大家別小看這根氣管,軟硬要適中,太硬了會產生阻尼力,太軟了又「拱」不起來,唱臂無法正常工作。而選對了氣管之後,如何氣密粘合又是一個課題。何先生從自己從事的專業中得到靈感,找來一種專業用的紫外線固化膠,達到完美的粘合效果。





正所謂成敗在於細節,正是何先生對每一個細節的考究與執著,積累起來就是眼前我們所見的這套調校的當的系統,對獲得好聲音奠定下堅守的基礎。在何先生這裡聽音樂,無論是CD版劉雲志與中國交響樂團的《梁祝》,亦或是限量發行的首批精美特別版《國色》與《鼓動心弦》,又或是醇厚的《金裝蔡琴》,以及恢宏蓬勃的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這全套德國頂尖組合所呈現的聲音細節纖毫畢現,而且DDD全頻單元中高頻獨特的密度感,更是常規「球頂」單元所無法相提並論的,由此帶來厚實自然的中頻與中高頻,無論是人聲如波爾多紅酒的醇厚磁性、弦樂如天鵝絨般的光澤與密度、管樂璀璨奪目的華彩、鼓樂低頻之雷霆萬鈞都令人聽得如痴如醉。








何先生,那天一曲唱罷你問我有何意見,老實講那一刻我的思緒正被「八位古典美人」極致神貌所吸引,那華麗精緻的民樂和西洋樂完美融為一體,展現出國色天香之迷人魅力,此刻的好聲音又何須雞蛋裡挑骨頭呢?音響是自己玩音樂是自己聽的,通過悉心的調校可收穫自我陶醉的感染力,這已經是千金難得、夫復何求了,靜心享受其中就是最好的回報。



何先生,那天一曲唱罷你問我有何意見,老實講那一刻我的思緒正被「八位古典美人」極致神貌所吸引,那華麗精緻的民樂和西洋樂完美融為一體,展現出國色天香之迷人魅力,此刻的好聲音又何須雞蛋裡挑骨頭呢?音響是自己玩音樂是自己聽的,通過悉心的調校可收穫自我陶醉的感染力,這已經是千金難得、夫復何求了,靜心享受其中就是最好的回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_lRmwB8g2yegND8P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