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中,登陸作戰都是必有的訓練科目,二戰中登陸作戰更是關係到整個二戰的戰役。例如著名的諾曼第登陸,這次戰役是歷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也是最著名登陸戰役,該戰役對改變歐洲戰場形勢起著重要作用。據有關資料顯示,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平均每三天就有一次登陸行動,平均每月有一次大規模的登陸戰,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在東南亞各島嶼和各國登陸作戰,最後登陸了日本,加速了日本投降的進度。
對我國來說,登陸作戰的思想起步較晚,裝備也較為落後。但我國卻是二戰結束後最早實施登陸作戰的國家之一,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解放中國周邊的島嶼和南海島,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0年首次實施了登陸戰役海南島登陸戰役。在沒有強大海軍和空軍支援的條件下,解放軍依靠木帆船強渡瓊州海峽,打破國民黨陸、海、空軍的立體防禦而獲全勝,最終解放海南島。1955年又組織了陸、海、空軍首次聯合進行的江山島登陸戰役。戰果為人民解放軍全殲守島國民黨軍1000餘人,解放了一江山島。
而且這還都是在海空軍落後的時期進行登島戰役,然而在今天,登島作戰的概念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依靠過去那種落後的作戰裝備和思想,在今天已經行不通。加上科技的進步和新型武器裝備的不斷出現,只有建立起強大登陸作戰體系才有希望在未來的登島作戰中取勝。這也就是為什麼各國今天都在大力發展登陸作戰裝備的原因,解放軍也是如此。我國今天面臨著的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台灣還未解放,所以必須建設一支強大的登陸作戰部隊,為隨時解放台灣做好充分的準備。
過去我們沒能解放台灣,除了遭到西方的干預以外,裝備落後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所以,在今天我們看到中國正在全力打造兩棲登陸作戰裝備,如兩棲作戰坦克、兩棲步戰車、坦克登陸艦、071型船塢登陸艦、075型兩棲攻擊艦和氣墊船等等。而且我們發現,這些兩棲作戰裝備的噸位也越來越大,火力越來越強,目的在於建設強大的登陸作戰部隊和火力網。
但在解放軍的兩棲作戰裝備中,有這麼一款裝備值得我們一提,它就是氣墊船。中國噸位最大和最先進的氣墊登陸船為我國從烏克蘭引進的「野牛氣墊船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墊登陸船舶,滿載排水量555噸,一次可以搭載150噸的物資,可以搭載主戰坦克、步戰車等陸戰裝備,同時還能搭載上百人士兵。在登陸作戰中,它有著載重大和航速快等特點,它的最大航速可以達到50節,可以直接登上沙灘,為登陸作戰部隊縮短登陸的時間。
而且它可以由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等搭載,使用較為靈活,登島作戰中如果大規模使用氣墊登陸船能夠大幅度的提高作戰效率。它的地位甚至可以和兩棲攻擊艦相提並論,已經成為各大國登陸作戰的核心裝備,但全世界能夠研製大噸位氣墊船的國家並不多,我國野牛氣墊船也是從烏克蘭引進的技術,而且至今沒有實現量產,可見其技術難度並不低,同時它也是海軍最需要的兩棲作戰裝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