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髒」。
但,「髒」得漂亮。
看完《少年的你》,這是條姐的第一感受。
全片最「乾淨」的鏡頭,是成年後,有了體面工作的周冬雨。
「少年」的部分,則融在夜裡,溶在雨里,套著舊而髒的衣服,散發出汗、血液、垃圾桶的臭氣。
而這,正是一部展現校園暴力的電影,該有的樣子。
也就是在去年,堪稱郭敬明最狗血小說的《悲傷逆流成河》,聰明地將那些毀三觀的旁支末節去掉,提煉出「校園暴力」這一內核。
上映前就得到了李銀河的肯定,上映後,更是被冠以「開中國校園暴力電影先河」之名,時不時就被拉出來遛一圈。
就這樣成功地用政治正確洗白了爛片本質。
直到最近,郭敬明上《演員請就位》,還為這部電影化身最佳辯手,和李誠儒當場掰頭,贏得熱烈掌聲。
有一說一。
關注校園暴力是不是好事?
當然是好事。
但這和《悲傷逆流成河》值得推薦,是兩回事。
《少年的你》成功上映,謝天謝地。
推薦校園暴力電影,我們終於可以忽略《悲傷逆流成河》了。
同樣的題材,如果說去年那部灑的是狗血,這一部,灑的就是心血。
不管是比沉浸感、演員演技、還是鏡頭表現力,隨便比什麼,《少年的你》都贏了,碾壓級別的。
而在經過《七月與安生》和《少年的你》之後,我們也終於可以給曾國祥導演蓋章。
這,的確是一位具有十足敬畏感的好導演。
都知道校園暴力值得拍。
問題是,怎麼拍?
好電影的共鳴,永遠來自細節和真實感的構建。
具體到鏡頭裡,最顯著的一點,其實就是開頭提過的,髒。
從沒有過這樣髒的青春片。
明星主演,髒。
周冬雨,可以滿頭滿臉都是碎發、眼淚、半乾的血,穿著又髒又破的衣服,整個人坐在垃圾桶里哭。
易烊千璽,更是被按在泥水裡暴打,表層是泥水汗水血水,裡層是腫脹和淤青,劈頭蓋臉,糊住了那張圈粉無數的「高級臉」。
環境,也髒。
周冬雨的家,因為家長欠債跑路,幾乎從不敢開燈不敢拉開窗簾,門口更是被貼滿了小廣告。
易烊千璽的家,乾脆是個高架橋下的小破屋。沒有浴室,洗澡的地方,用兩塊髒兮兮的破布帘子隔開。
校園,就是你我經歷過的校園。
桌面上摞得高高的高考資料,素麵朝天,身材各異,戴著厚厚眼鏡的學生。
欺凌都當沒看見,出點事就瞎起鬨,缺乏成年人的同情心,一群在高考的高壓下,有著躁動荷爾蒙的青少年。
過往青春片里,漂亮得像假人的少年,漂亮得像樣板房的屋子,一概沒有。
在此之上的,兩位主演的演技,更是絕。
周冬雨就是穩的代名詞。
說是高三學生,就是高三學生。
讓觀眾達成這一認識的,不是她的身材,而是她倔強的眼神,微微顫抖的背,看一眼就能看到你心裡去的淚眼。
易烊千璽也是,角色該怎麼樣,他就怎麼樣。
形象是第一個被丟掉的。
寸頭+胡茬+痘坑,眼神里,有狠,有痞,面對女孩有點油,有時又有點青澀。
演的是混混,該打的架,該挨的打,一場不落,力度十足。
說到這,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
《少年的你》從選角,定妝,入圍柏林,到定檔撤檔,之所以幾乎每個節點都能掀起流量高峰,最大原因就是他——
「流量」易烊千璽。
彼時《長安十二時辰》還沒開播,儘管有著中戲第一的頭銜,但「流量是電影原罪」這一共識,還是讓無數人將懷疑、好奇、期待、忐忑,都聚集在這個當時還未滿18歲的少年身上。
如今大家終於可以把心放到肚子裡。
此「流量」彼「流量」,《少年的你》告訴我們的是,電影的品質和演員的話題,其實可以互相成全。
在條姐看來,《少年的你》的好,有顯,有隱。
上面說的,都是顯的部分。
隱的部分,比較微妙,但很重要。
很簡單的道理:一個健康的環境里,不會有校園暴力。
反思校園暴力,難的,不是讓受欺凌者做演講,在疼痛里大聲疾呼,誰有錯,誰無辜。
《悲傷逆流成河》劇照
而是在展現暴力行為和法律的追責以外,去探究少年對成年人的不信任感,探究他們在深淵邊緣搖動的價值觀。
有幾個細節。
在高壓下的高考復讀班,每個師長都會告訴你。
「同學」這一身份,代表的,除了高考獨木橋必須擠下的一個對手,什麼也不是。
「我不是來交朋友的。」陳念如是說。
所以,就算陳念挺喜歡第一個死者胡小蝶,也從沒往胡小蝶身邊走一步,更沒在她被欺凌時挺身而出。
如果不是這種價值觀,胡小蝶是不是就不會死?
這種孤獨,又是何必?
欺凌者魏萊,在應試教育的價值觀下,甚至是個難得的好學生。
她成績頂尖,家境優越,父母寵愛。
學會了考高分,卻沒學會做人,只在乎能不能考上北大,看不見自己手上的血。
是何以養出這樣驕縱的性格?
她評價受害者:
反正成績不好,可能三本都考不上,要不是死了,要多少年才能賺這麼多錢?
成績重要錢也重要,唯獨別人的生命不重要。
是誰在灌輸這種價值觀?
惡性校園暴力案件和未成年犯罪一直層出不窮。
加害者的身體明明還稚嫩,手段卻比兇徒更狠。
「髒」啊,真是「髒」。
這些更深層的東西,《少年的你》都是點到為止,沒有深挖。
反而是將陳念和小北的感情放大,填充了這些微妙的灰暗面的空間。
影片里有句鼓舞人心的話,許多人寫作文時都背過:
「我們都生活在陰溝里,但有人仍仰望星空。」
小北和陳念,是彼此的星空。
罪犯成為彼此的星空,這也是個挺諷刺的事。
但這些餘味,只能留給觀眾自己想像。
畢竟,國產片,有些東西不說但懂,是我們的共識。
總而言之。
就算只是為了主演和影片質感,《少年的你》都不會虧。
而如果你還能看出一些沒有寫在明面上的內容,那麼,「目前為止的年度華語最佳」這一評價,它也值得。
最後,也許是老調重彈,但這份官方發布的《反校園暴力手冊》,條姐依然希望每個人都可以認真地看一看。
條姐還找到了這份各省區市學生欺凌防治工作機構、聯繫電話及實施方案,希望能為正在遭受校園暴力的孩子們提供一點切實有效的幫助。
對那些生活在陰溝里的孩子而言,希望我們這些有責任感的成年人,可以成為他們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