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疫」線典型丨王巧巧:用專業技能與病毒抗爭,我們做到了

2020-03-19     文明蘭州

穿上嚴密的防護服、膠鞋,戴上 N95 口罩、面屏、護目鏡、三層橡膠手套。穿著這身 " 標配 " 的防護裝備,不僅是對醫護人員身體的一個考驗,同時也是對她們的責任心和專業能力的重大考驗。

王巧巧,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骨幹護師,援助蘭州市肺科醫院重症病區醫療隊隊員。2 月 15 日,蘭州市各醫院抽調相關醫務人員,組成省級重症救治醫療隊,接管蘭州市肺科醫院重症患者病區,王巧巧也是其中一員。

在蘭州市肺科醫院重症負壓病房工作,由於對此次疫情的陌生和對肺科醫院各種流程的不了解,給王巧巧進病房開展護理工作增加了一些困惑。

王巧巧(左)與同事合影

正確規範的穿脫防護服是進入負壓隔離病房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重要的保護措施。在醫院護士長的帶領下,王巧巧和她的同伴們進行了 " 升級版 " 的培訓。結合她們前幾批進入負壓隔離病房的實際臨床經驗,針對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等方法進行了詳細的指導和規範。如:對穿脫防護服流程,入院、出院流程,標本採集、送檢流程;物表、空氣、用物消毒流程醫療垃圾處理消毒流程;眩暈、面部壓傷、消毒液過敏應急預案等相關培訓;最後經過感染科醫生和各位護士長考核合格後,才開始下一步的實戰環節。

上陣一線,王巧巧感到這與平時的工作截然不同。從穿上厚重防護服的那一刻起,護目鏡上不斷出現霧氣。正常呼吸的情況下還行,但是在幹活的過程中,呼吸就困難了。因為防護服本來就很密封,加上負壓病房的密封和溫度的情況,每 4 小時一班 ( 不包括穿脫防護服時間 ) ,遠比她們平時在 ICU 上班要累很多,甚至有人大汗淋漓,且出現頭暈、心慌等症狀。即便這樣,也不能脫下防護服,因這關鍵時刻,醫務人員感染才是最讓大家不安的因素。

王巧巧說,由於重症負壓隔離病房裡的患者接觸不到外面的親人,所以患者的一日三餐、生活起居都得靠護士來照顧。同時,還要與病人溝通,消除疑慮,給予心靈上的慰藉,噓寒問暖為的就是讓患者不要害怕,樹立治癒疾病的信心,降低患者焦慮,增強免疫力。而對於氣管插管鎮痛鎮靜的患者,要經常為他們翻身拍背,減輕腰背部的壓力;要經常清理病人呼吸道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生活護理上要讓病人保持清潔、舒適(包括眼周、面部、口腔、會陰、肛周護理);以及對各種治療儀器的管道護理,以保障所用儀器的安全使用等。同時,每天每班還有大量的消毒工作要做,從醫用垃圾的噴洒消毒處理到物表、平面、地面的消毒。

王巧巧說," 我們不是鋼鐵戰士,更不是金剛不壞之身,但我們用自己的專業技能與病毒抗爭,護佑患者,我們做到了。"(蘭州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tvk-HABfwtFQPkd5z0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