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淮安兩市聯手 百歲老人回鄉探親遂願

2019-11-05   銀川廣播電視網

我市百歲老黨員、新四軍老兵張鶴田已與老家淮陰親人失聯了24年,在銀川、淮安兩地攜手推動下,在百歲生日之際,老人與家鄉親人取得了聯絡並準備回鄉探親。

11月4日清晨6點半左右,隨著鳴笛聲由遠而近,k566次列車緩緩駛入了淮安站,經過32年的等待,百歲老人張鶴田終於再次踏上故土,即將見到自己的親人。經過1500多公里的路途,老人的心愿即將達成,而出發時的一幕又再一次浮現在記者眼前。

什麼時候走呢?

別著急,還有兩個小時才出發,要不你先眯會兒。

不眯了,咋走呢?別耽誤時間,早點走好。

咱們叫個車走,很快的,十分鐘就到了。

10月31日,是百歲老黨員張鶴田返鄉探親的日子,晚上11點半火車才發車,老人兒子張立眾打算晚上10點出門,但晚上8點左右老人就開始急切地詢問。

故土難離,故人難棄,找到親人,回老家看看是張鶴田老人晚年最大的心愿。

1956年,已經在北京結婚生子的張鶴田,毅然放棄了北京的工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舉家遷往銀川支援寧夏建設,一晃60多年過去了,對於老家淮安,老人表示當年並沒有考慮太多,「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先給國家做點事,老家,退休以後什麼時候回去都可以。」

但令老人沒想到的是,時過境遷之後自己最終還是與家鄉親人失去了聯繫,這次找到親人後,兒子張立眾綜合考慮了老人的身體狀況,隨即打算帶老人回老家看看。

「寧夏的氣候和淮安的氣候差不多,因為已經找到親人了,老人也比較急切,如果拖到明年開春去的話,到了梅雨季節,對老人影響就很大了,最主要就是考慮老人的身體。」張立眾說。

最終,兒子張立眾選擇帶老人乘火車返鄉探親。

銀川、淮安兩地足有1500多公里,路途遙遠,害怕老人身體吃不消,一家人特意在山西太原休整了兩天,11月3日重新踏上了回家的征途。

坐上火車,下一站就是故鄉淮安,老人眼裡滿是光亮,心裡滿是希望,不停地湊著身子望向窗外。「原先老家窮,吃不飽,住的是土坯房,現在應該好很多了。」對於故鄉的過去,老人最深的印象就是窮。「回去後看看家鄉的變化,讓我的兒子認認門,和老家親戚多走動走動,這是我回家最大的心愿。」老人說。

老人乘坐的火車預定時間11月4日凌晨6點半左右到淮安,而在火車的另一頭,6點鐘天剛擦亮,老人的外甥孫李喜太等人早早在火車站等待,「1987年舅爺爺回家的時候見他才60多歲,那時候家裡窮,連一頓好飯都供不起,這次他就要回來了,我心裡確實很高興,幾十年沒見了,歡迎他回家,帶他看看老家的變化,」李喜太等待著即將到站的火車激動地說。

在焦急的等待中,火車終於抵達了淮安站,為歡迎老人的到來,淮安火車站第一時間開啟了綠色通道,淮安市淮陰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安排了接站並組織兩家人見面。

剛一見面,張鶴田老人的外甥孫李喜太就緊緊抱住了老人,「舅爺爺,舅爺爺,你回來了啊,歡迎你回來!」李喜太激動地拉著老人的手說。

多年的分別,讓老人一時沒認出李喜太來,在兒子張立眾的引導下老人才反應過來。這個飽經滄桑的百歲老人瞬間紅了眼眶,哽咽地說道,「喜太呀,咱們這麼多年一直沒見了,都不認識你了。跟我兒子熟悉熟悉,你們也多走動走動。」老人向在場的晚輩們不停安頓著。

據了解,張鶴田老人與老家親人失聯至今已有24個年頭。今年國慶前夕,銀川市委主要領導帶隊慰問期間,了解到這一情況,隨後西夏區委組織部第一時間向淮陰區委組織部發去了《關於協助尋找百歲老黨員張鶴田同志的函》,淮陰區相關部門第一時間進行了協助查找並找到了老人的外甥孫李喜太等人,在兩地政府的積極推動下,老人張鶴田終於盼到了親人團聚,圓了多年的尋親夢。

此外,淮安市淮陰區相關部門也為老人此次回家之旅做了統籌安排,在兩家人見面之後將邀請老人走走,看看家鄉的變化,並對老人的住宿、餐飲、醫療服務、車輛保障做了周密的安排。

鄉音未改 故土難離

無論離家多遠

都阻擋不了人們回家的心愿

感謝所有幫助張鶴田老人尋親的人

也祝福老人身體健康!

【記者:張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