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石瓢壺,你有幾種?

2019-07-24   步進歷史

「石瓢」是紫砂傳統經典款式,型態雅致,舒展挺拔,端莊穩重,剛中有勁,敦實調和。曼生銘「不肥而堅,是以永年」。歷代名家製作較多,但每人風格各異,各家的「石瓢」儘管面貌稍有差別,但其整體三角形、底置三足、其蓋橋鈕卻是構成「石瓢」的基本要素。


不只是玩壺的人喜歡石瓢,紫砂藝人們也很喜歡石瓢壺,傳統經典壺型,長盛不衰!要不怎麼會有這麼多種石瓢。紫砂壺的品種(名稱)成百上千,但有哪一個能與石瓢相比?以下是我見過的各種石瓢壺,你有幾種?

子冶石瓢


此壺型清楚的表現出來了三邊形的流轉變動和靈巧高明組合,身筒延伸為一個大的三邊形,把為三邊形,蓋延伸為三邊形,三橢圓足也構成三邊形,流、把與身筒也構成了的三邊形。這些個三邊形立體而有機的組拼湊。骨格清奇,美麗不俗氣俊秀爽朗,每根線條鋒利如刀,清爽有力量。

景舟石瓢


顧名思義,景舟石瓢,是由顧景舟預設製造的,呈橢圓形,上窄下寬,頗具備分寸感,壺身豐滿,雖型制為幾何型,但每根線條飽含了柔潤,景舟石瓢充分了展出了線條的軟而韌度。

漢棠石瓢


壺型為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所創作,型體老味、飄逸,做工簡約,端莊大方,為石瓢中的經典器型。

心舟石瓢


壺型為何心舟所創作,何心舟,號曼陀華館,清道光至同治年間制壺名手,何氏與海上畫家任伯年、胡公壽、虛谷等書畫家常相往來。曾與陶友王東石於浙江寧波建玉成窯,造紫砂壺。據記載及傳世品所見,凡浙寧玉成窯出品每見奇品,極具文人味。

提梁石瓢


曼生十八式中一款,原壺渾厚拙樸,壺底有三足支撐,給人有一種懸空而穩重之感。提梁較粗,造型很別致,作半圓形,不是取其輕巧,而是取其純拙,以與壺身相稱,整體構思細密。蓋印「彭年」,底印「阿曼陀室」。銘文:「煮白石,泛綠雲,一瓢細酌邀桐君。曼銘。」內容也很有意思,如此切茶切壺佳題妙句,與茶的溫馨氤氳成濃郁的陶然境地,不僅反映出文人雅士的行為指向,而且給人以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感受。

時下實力派創作的幾款非常優秀的石瓢

東瓢


小禪瓢



捺瓢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離愁』

雖無葉,意猶在。


節後,初六。

入夜一場春雨淋濕了村莊清晨的寂靜。

一支早起的煙囪吐出的縷縷青煙,順著土路去了。

遠望地平線處,薄霧飄渺,田野蓋著輕紗,睡眼朦朧。

初六,遊子離家時

帶著去年的那份執著,踏上新的征程,生命之路看似萬千,實則只有兩條,一是順其自然,一是拼搏奮鬥。順其自然者,生活其實很簡單,過了今天就是明天;拼搏奮鬥者,抗爭雖然很艱難,但在今天的努力中可以看到明天的影子。起初,我們都是山下的仰望者,猶豫止步者只能想像山頂的風景,唯有那些攀爬至巔峰的人,這座山才會真正支撐著你。

所以,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環境多麼的惡劣,都不可以動搖你的初衷,咬咬牙就過去了,就像石瓢壺一樣穩如泰山,當你受傷了,飲一壺茶,定定神,微笑地再去面對.


在壺界,今人十之八九都制過石瓢壺,或換其名,或更其形,師法一派。「石瓢」其主要依據有其三要素:其身呈梯型,底置三足,其蓋橋鈕。原稱「石銚」。最早見與北宋大學士蘇軾詩[試院煎茶]:「且學公家作名欽,磚爐石銚行相隨」。顧景舟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僅飲一瓢。」之句而把石銚改叫石瓢。現今我們平時常製作的石瓢款式,原自楊彭年款。不過都加以了自身的理解而改作。都含有了自身的氣韻和文化。

最簡單的就是最純真的最精練的語言。因為石瓢壺一改其他造型的繁複採用了簡單的幾何造型,把實用和工藝相結合,將壺藝境界又推進了一個新高潮。其直筒流,喇叭孔,泡茶時茶葉不宜堵塞,注水順暢,拗把合手舒適,壺鈕圓潤豐滿,給人以沉穩,厚重,平靜安定之感。


壺各有性格,因壺師而不同。 如流傳於世的曼生石瓢,子治石瓢,它們同屬楊彭年制。但曼生石瓢仍原自東坡式「石銚」,其形飽滿豐潤。而子治石瓢側剛烈而古拙,實用性強,觸摸舒適,把玩適宜,突出「精、氣、神、韻」的內在美,已把壺的剛勁發揮的淋漓盡止了。遠看樸質勻稱,近看素淡雅姿,線面的簡煉清晰,讓人賞心悅目。細看壺身剛直其嘴把的最高點,都離壺身最遠,張力發揮到極點,讓我們如大舒一口氣,如舒筋活血般暢快。又如顧景舟石瓢,它把張力收攏了一點,咀平一些,最高點在把的中間部位,暗接處較飽滿。壺身圓渾飽滿而穩重,型體和諧均勻,做工精細,端正清秀,高雅精美。實顯其耿直而細緻,厚德載重。又如漢棠石瓢,其肩部飽滿端麗穩重;而堯臣石瓢上矮頸,冰片紋泥,融和了他自己的特點,顯得拙樸童趣。另有李碧芳的「藝瓢」,張紅華的「提梁石瓢」,高麗君的「明君」,周桂珍的「環龍三足」等等。她們都製作出自己的風格。


古文是文學的高峰,「老壺」是我們的瑰寶,是我們的老師。象我們年青一代只有在借鑑前人的佳作,容入自己的實踐而探索,通過形的轉換,對原形的理解,體現自己的釋談,成就自身品位。才能使之具有東方民族特點的文化內涵,贏得世人的青睞。引用古文「弱水三千,僅飲一瓢」,石瓢這種剛勁中帶著秀美,柔和中顯韌力的特點就恰好迎合這類人群的需求,受推崇自然在情理之中。各種石瓢壺,你有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