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
2019.12.8 15:38播出
《中國影像方誌》廣西卷 合浦篇
合浦篇預告片
「合浦」二字意即:江河匯於大海的地方。
秦代為象郡轄地。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設合浦郡。合浦郡,下轄五個縣,其中合浦縣、徐聞縣,成了當時大漢王朝的出海港口。
據《漢書·地理志》載:「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黃支之南,有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這是史籍對「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的記載。
今天的合浦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位於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既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又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滋養了合浦眾多閃耀世界的翹楚。
用千年丈量時光 用萬里丈量跨度
2008年12月在發掘寮尾13號墓時,考古工作人員,在墓底發現一個壓扁碎裂的青綠色陶壺。
這件東漢時期的文物,是迄今為止我國出土年代最早的波斯陶壺。比揚州博物館發現的隋代波斯陶壺整整早了四百多年。
合浦漢墓群中,還陸續出土了大量的瑪瑙、水晶、琥珀、玻璃、金飾,西亞銅鈸,胡人俑等具有異域特徵的舶來品,它們見證了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盛世景象。
珍珠剔透多彩
合浦盛產珍珠,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都以能擁有合浦南珠為榮。
這顆南珠,直徑1.55厘米、重達3.6克,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大的天然海水南珠。
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上,由228顆南珠、1880枚鑽石和18K黃鉑金鑲嵌而成的「海之皇冠」,驚艷世人。
據《逸周書》記載,合浦珍珠,早在「商周時期」,就當做向朝廷進貢的稀世珍寶。先有珠、引來絲,再通路,「南珠」把古合浦造就成當時的「海疆繁庶之地」。成就了合浦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繁榮。
1958年,合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天然海水珍珠養殖場,培育了中國第一顆人工養殖的天然海水珍珠,從此,南珠由一珠難求的稀世珍寶,變為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堂前燕」。
杖頭木偶戲傳承文化
合浦縣山口鎮老許陂村,杖頭木偶戲在此地已流傳了幾百年,據考證,是明朝客家移民帶到此地,每逢歲時節令、各種神誕廟會,都須請木偶戲班熱鬧一番,以求降福、保平安。
杖頭木偶戲全隊音樂只一人「掌板」,手、腳、口並用,左手打鑼,右手打雙皮鼓、沙的、腳打鑼,口吹嗩吶。
木偶戲以粵語鄉音演唱,說唱為主,演員一般左手持主杆,右手持側杆,舉起木偶操縱其動作。
目前木偶的製作技藝已經失傳,就連「杖頭木偶」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陳耀文所用的木偶都是師父們一代代傳下來的,最新的木偶,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合浦角雕 匠心築夢
白耀華,廣西壯族自治區,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合浦角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2014年白耀華以蝦為傳統題材,歷時10個月,從設計到雕刻,完成了《中國夢》,這件作品在中國工藝美術「百花杯」上獲得金獎。
合浦角雕成品具有玉雕的溫潤剔透美,也有牙雕的精雕細刻美。古為今用,以古鑒今,讓世人感受到合浦角雕的魅力。
紅樹林倚海而生 生態建設生機盎然
明末清初學者屈大均,在其著《廣東新語》中,就記載合浦海域分布有七大古珍珠池,而如今,文中提到的七個古珠池,僅剩下烏坭古珠池了。
烏坭古珠池,之所以能留存至今,是因為它靠近一片很大的紅樹林區域,這裡的風浪小,紅樹林的落葉和浮生物給珠貝生長提供了豐富的生物餌料,也正是由於紅樹林保護了古珠池,南珠才得以光耀千年。
紅樹林是地球上唯一的海洋森林,曾經有位詩人這樣讚美道:「紅樹林,根的迷宮,防浪護堤的銅牆鐵壁,海洋生物的伊甸園。」
合浦縣白沙鎮那潭村,78歲的楊中池,是村子裡有威望的老人,也是保護紅樹林至今最年長的一位村民,當地人稱他為「紅樹林衛士」。
1990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在位於合浦縣東南部沙田半島的東西兩側,建立了廣西山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4年該地區成為中國重要保護濕地, 200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北部灣有我國唯一的「潔海」之稱,也是生物多樣化最突出的區域。這一海域生長大片海草,海洋環境質量好,是儒艮的理想活動家園。
儒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動物之一,俗稱「美人魚」,因雌儒艮哺乳時像人一樣擁抱幼仔,乳部露出水面而得名,是中國國家一級瀕危珍稀哺乳類保護動物。因此盛產珍珠的合浦自古還有一個雅號:「美人魚的故鄉」。
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92年,2018年儒艮保護區被劃定為海洋特別保護區禁止類紅線區。
敬畏自然,保護生態,追求「天人合一」之道,是合浦人與自然生態和諧關係的真實寫照。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