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要盈利,要靠三大變現新模式

2019-10-09     一諾農旅規劃

自從田園綜合體這個詞進入國家文件以來,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浪潮正在席捲大江南北。一諾規劃發現田園綜合體不僅成為了文旅資本的寵兒,也成為了中產階級安放鄉愁和情懷的載體。


田園綜合體開啟的鄉賢文化新模式

田園綜合體寄託著城裡人的鄉土田園夢,卻也寄託著鄉村人的城市化夢想,一群人想要回歸田園,另一群人卻想要賺更多錢走向城市。尤其是在很多落後貧困地區搞田園綜合體,會深刻感受到當地政府和當地居民在思想意識上的局限性和差異化。

田園綜合體的建設中,面臨著一個文化重塑的過程,任何一個田園綜合體的開發商,所面對的風景是田園風景,但是所面對的當地居民可能是被異化的中間人(失去了鄉民原本的淳樸,失去了民俗文化的傳承,在移動媒介的改造下,變成了中間人,既不是純粹的鄉下人,也不是純粹的城裡人)。

如何讓中間人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傳承?

如何讓中間人重新找回田園心性?

這是田園綜合體能夠具備靈魂的關鍵。

未來,中產階級的新田園文化和農民的舊田園文化之間需要找到一種平衡機制。這種平衡機制的建立不依賴於管理運營者,也不依賴於任何商業模式,而是依賴於一種自由和諧的文化成一種全新的鄉賢文化形態。


田園綜合體開啟的農業變現新模式

田園綜合體實現了田園的三次變現:

第一次變現是依託自然之力和科技之力實現田園農產品變現;

第二次變現是依託自然之力和創意之力實現田園文化產品和田園旅遊產品實現,這一次變現不僅賺了錢,還形成了一個田園社群;

第三次變現是依託田園社群建立起來的延伸產業變現。

田園綜合體的不同區域有不同的盈利方式:

田園風光免費導流區不收費;

體驗產品二次消費區主要依託文旅供應鏈盈利;

農事活動作業體驗區主要依託農業供應鏈盈利;

田園社區增值區主要依託地產供應鏈盈利;

社區配套商業消費區主要依託配套金融、醫療、健康、教育、商業供應鏈盈利。


田園綜合體開啟的產業集群新模式

田園綜合體的內核是鄉土經濟邏輯,而不是粗放式城市化經濟邏輯。粗放式城市化經濟邏輯追求的產業之間的無底線利益,鄉土經濟邏輯追求的是「農業集群+休閒產業集群」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田園綜合體更加符合中國農耕社會的文化環境和地理環境。

在很多農業生產為主的地區,由於缺乏產業鏈條的延伸,農業往往不能給農民帶來最大利益,甚至有些地方的農業賺不到錢。田園綜合體的出現,能夠讓農業獲得價值延伸,能夠增加農民的收入,能夠降低農村產業的鳳險,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技術能力,為農村轉型提供大力支持。


田園綜合體開啟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模式

從宏觀視角來看,全中國的田園綜合體如果都建設運營到了成熟階段之後,那麼,將形成一個田園綜合體的巨大經濟網、地理網、智能網和文化網,每一個田園綜合體都是一個節點,一個個節點聯繫起來,就是一個區域性的田園綜合體集群,區域田園綜合體集群與區域城市群連接起來,就形成了區域性的城鄉競爭力。

雖然田園綜合體形成了新的發展模式,但是,在搞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時候,還要具體進行小模式的創新,不能照搬模式。在田園綜合體建成之後,還需要根據運營情況進行更多微小的創新,才能讓田園綜合體獲得可持續發展的能量。

基礎+資源點

鄉村旅遊資源和土地

「島式圈層」田園綜合體的開發模式,鄉村旅遊資源和鄉村土地為最外圍圈層,通過運用合理的綜合開發手段,以農業深層次開發(如循環農業、創意農業、生態農業)和農業規模化發展為主,輔以農產品加工銷售、科研、教育、醫療、培訓等其它產業,並形成產業間的聯動。


主導/脈絡+吸引點

鄉村旅遊休閒

鄉村旅遊休閒項目可融合鄉村觀光、遊樂、休閒、運動、體驗、度假、會議、養老、居住等多種旅遊功能,打造特有的「田園綜合旅遊休閒」,如開設休閒垂釣、農場動物園、採摘、農事體驗等鄉村旅遊項目。

在具體開發中,可根據各自地脈、文脈等具體情況,側重打造其中某一項或幾項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休閒項目,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VUrrm0BMH2_cNUgSUB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