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了蘋果、谷歌的面試,她說:在美國,這樣做更容易成功

2020-01-14     閱讀第一

引 言

要說哪個留學生畢業後不想留在國外工作個幾年,那絕對是騙人的。大多數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機會,或者進不了當地主流公司而選擇回國。如何能夠順利地開啟自己在美國的職業生涯?怎樣才能跨越文化差異,融入職場?

作者&編輯 | 芒果

跟很多能融入美國的學生不一樣,Lavia並不是因為去的早,待得時間夠久就完美適應了美國生活。相反,她是在國內讀完了本科,才選擇走出國門,去美國看看。

2012年,Lavia在美國排名34的羅切斯特大學拿到了市場營銷專業的碩士學位。畢業後在兩間廣告諮詢公司、美國著名百貨Bloomingdale's工作,現在開始在美國創辦自己的音樂公司。

布魯明戴爾百貨店(Bloomingdale's) 的旗艦店位於曼哈頓列剋星敦大街(Lexington Ave) 和59街的交匯路口,這裡是紐約客和觀光客血拚的必經之地,也是電影人鍾愛的取景地,報友們熱愛的美劇《老友記》中的女主角瑞秋就曾經在布魯明戴爾百貨店(Bloomingdale's) 工作,浪漫愛情劇《緣分天註定》裡面的男女主角也是在布魯明戴爾百貨店(Bloomingdale's) 邂逅的。

當問到Lavia的第一份工作是如何找到的,她也坦言:「留學生在美國,第一份工作是最難找的,這也是我身邊朋友的共識」。凡事總有門路和方法,不然她怎麼就做到了呢?

1 從實習入手,巧用身邊資源

等到大四再找實習和工作機會,不知道已經被別人甩開多遠了。每年的9月份都是找實習和工作的好機會,不誇張的說,從大一一開學你就要開始準備。

Lavia畢業後先進入一家諮詢公司實習,之後因為表現優異轉正。為了找到這份實習,她嘗試了多種不同的方式。

1. 網投。美國也有類似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的網站,平時需要不時查看職位信息,了解最新的信息(例如:monster、indeed、linkedin等)。

2. 尋求校友的幫助。詢問那些已經找到實習、工作的學長學姐,是否有合適的機會推薦給自己,動用身邊所有的資源。

3. 別忘了學校的職業發展中心,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幫你找到工作。能夠跟職業發展中心有合作的公司,都比較認可這個學校的學生,你的機會也就更大。

2 工作簽證是難題

對於剛畢業的留學生來說,除了缺乏工作經驗之外,還有簽證的問題要解決。如果沒有工作簽證,就算在畢業後拿到OPT,也只能工作一年。所以你要需要找到一間願意贊助你的公司。

OPT即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專業實習):是美國F1學生簽證畢業後的實習期。F1簽證學生可以在畢業之後有1年的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時間,簡稱OPT,這段時間你有工作許可,可以為任何公司服務,但要求你乾得必須跟你的專業有關,這段時間基本不受限制,可以在美國停留。如果國際生在畢業後60天內仍未申請到OPT,就必須離開美國。


想了解更多:https://www.uscis.gov/opt

為什麼要找到願意贊助你的公司很難?一、公司必須確定你有很高的投資回報率;二、公司要花錢請律師;三、公司需要你有足夠的穩定性;假如給了你贊助,你工作了沒多久就跳槽,這筆損失找誰討?

所以還是回到了第一點,一切要早做準備。等你有了1-2年的經驗之後,好的機會、獵頭都會找上門來。

3 選擇工作機會的標準是?

假如蘋果、Facebook、谷歌,都先後邀請你面試,估計大部分人都會犯選擇困難症,到底要去哪家?Lavia的選擇則是全部拒絕

當時Lavia在美國梅西百貨旗下的Bloomingdale's百貨已經工作了三個月,主要負責做digital marketing(電子營銷)。隨後蘋果公司就找到了她,邀請她加入的職位是Global SEO Specialist(全球搜尋引擎優化專員)。她主要考慮了這兩點

1. 自己剛入職Bloomingdale's百貨不久,還沒有穩定下來,此時跳槽也許會影響自己的「穩定性」評分。

2. 不是蘋果公司找我,我就馬上要過去,我有自己的規劃。我做好了現在的工作,以後會有更好的機會。

(Lavia當時在公司組織的部門春節活動)

而最近,谷歌和Facebook相繼發出了面試邀請,她也放棄了這兩個機會。「雖然都是不錯的面試機會,但我已經開始創業了並且有了明確的方向,不希望被突如其來的機會打亂自己的步伐」

從小就通過大小不同的活動鍛鍊自己的領導力,Lavia坦言:「創業是我的一個人生目標,我希望可以帶團隊,帶領一個公司,承擔很多不同的責任。」

Lavia是一個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清晰認識的人,無論是選校還是選工作,她都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也非常清楚自己要什麼。(下一期內容,將會講述她為何本科畢業才選擇留美,她的申請之路又有怎樣的故事,敬請期待)

4

在美國,善於表達、表現自己,

更容易獲得成功?

不少家長都會擔憂孩子能不能適應異國學習和生活,性格因素則經常被各大專家提及。對此Lavia也表示:「我一去到美國,就覺得這個環境很適合我。可能是因為我的性格比較外向,比較願意speak up,並且樂於和不同國家的人交流。通常來說,咱們中國人在美國給人的既定印象是相對內斂,而美國人則比較aggressive(強勢的)。」

但性格因素只是一方面,Lavia認為:「如果一直都保持內斂,羞澀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表現自己,甘於默默無聞的話,仕途相對就會比較平緩了。」也就是說,無論性格內向還是外向,只要你敢於說出自己的意見,努力讓別人看到你的閃光點,在職場仍然充滿機會。

Lavia所在的部門一共有100多人,白人女性偏多,亞洲女性一般只有3、4個。面對這樣的情況,她倒是覺得沒什麼,一直以來都還工作的挺開心。

(同事為Lavia舉辦的Farewell Party)

我沒有把自己放在條條框框里裡面,覺得我自己是亞洲人,是一個亞洲女性。我覺得在美國職場裡,首先不要歧視自己,其次要覺得我跟其他人是一樣的。」除了性格,心態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Lavia所在部門的新娘洗禮活動)

再順遂的職業道路,都會遇到一些挑戰,Lavia笑稱那個挑戰叫「撕逼」。不是說你吵的贏就說了算,而要用數據說話,理性去跟別人爭論。舉個例子,如果按照我們部門的方案,能夠為公司帶來300萬美金的盈利;如果選擇創意組的方案,只能帶來50萬美金的盈利;這就很明顯了,我們部門絕對勝出,應該先做我們的方案。

雖然各個部門、團隊都是為公司做事,但是每個團隊有自己的任務量和KPI。如此一來就會造成各個部門去搶奪資源和人力,而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站出來為自己的部門爭取。其實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這種情況都會存在,需要你有清晰的表達能力以及足夠的自信去和他人交涉。

本篇要點

1. 從一入學,便要開始留意實習和工作機會。平時關注monster、indeed等網站,或者尋求學校職業發展中心和校友的幫助。

2. 要找到能給工作簽證的公司並不容易,一切早做準備。有了1-2年的工作經驗後,就會有更多機會。

3. 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長期規劃,想清楚每一個選擇的利弊,不盲目跳槽。

4. 性格外向固然有利於適應美國社會,但學會用數據說話、理性地與人交流更為重要。自信和清晰的表達能力也能加分。

— 精選推薦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UC-o28BbDmBVZuPrI2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