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緣2》爆火:90% 的懦弱孩子,都毀於缺乏「愛與信任」

2019-12-02   布穀學習


文 | 橘白 編輯 | 金雀兒

來源 | 布穀學習


布穀老師:

《冰雪奇緣2》再一次爆火,上映至今,票房已突破4.3億。


電影上映後,網絡上對這部續作的評價也褒貶不一:


  • 有的人覺得電影製作精良,太好看了;
  • 有的人卻覺得電影情節遠遠不如前一部優秀。


它或許沒有上一部那麼驚艷,但是它足夠用心,銜接了《冰雪奇緣1》的故事,為我們揭開了艾莎成長的痛與改變。


艾莎曾經擔心自己過於強大的力量傷害到這個世界,但現在,她必須祈禱自己足夠強大,能拯救世界,拯救自己的家人。


6年的時間,艾莎長大了,而我們的孩子也長大了。


其實每個孩子都面臨著和艾莎一樣的成長之路,在這條路上,作為領路人的家長們,務必告訴孩子哪些事呢?


或許這部電影給了我們答案。


一、每個獨當一面的大人,都曾是個膽小的孩子


《冰雪奇緣2》爆火:90% 的懦弱孩子,都毀於缺乏「愛與信任」


如果說《冰雪奇緣》是從少年到成年的長大,是稍稍有些反傳統的快樂童話;


那麼《冰雪奇緣2》就是成年後經歷風雨變得成熟,是在童話基礎上賦予神話色彩的史詩。


艾莎和妹妹安娜是雙生公主。她們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最大的不同,就是艾莎生來便擁有魔法。


她可以憑空下雪,可以跺腳化冰,這些都曾是姐妹兩

快樂的源泉。



但樂極生悲。


在一次玩耍中,艾莎本該用魔法接住跳躍的安娜,卻因意外滑倒而將魔法擊中了安娜的頭部。


《冰雪奇緣2》爆火:90% 的懦弱孩子,都毀於缺乏「愛與信任」


艾莎抱住暈倒的安娜痛呼,冰霜從她的腳下蔓延開,迅速覆蓋了整個房間。



國王和王后破門而入,他們驚訝大喊:「你的魔力失控了。」


原本的意外,就這樣被定義為了「失控」


讓艾莎無力控制魔法的「惡鬼」在此時已經初顯端倪:自責恐懼。



地精為了救醒安娜,消除了她腦海里關於魔法的記憶。並告訴艾莎,強大的魔法有兩面性,她必須學會控制,才能不變成魔鬼。



艾莎仿佛一夜之間長大。


她聽從父母的話在房間內深居簡出,不和任何人接觸,只有落寞的背影里暗含著堅硬鋒利的疼痛。


這份疼,夾雜著自責和後悔,包裹著自卑與無望,卷攜著失去和恐懼。


這份疼,我們在小時候都曾經歷過——一句說錯的話、一次失敗的考試、一場組不到隊的春遊、一份找不到伴的午餐……


這些疼是懦弱的、窘迫的、醜陋的、大人疏忽或怠慢的,龜縮在我們記憶深處。


一味地忽視和掩埋,終會發酵成餘生里的暗恨,蓄勢待發。


艾莎就是如此。



而國王教給艾莎的控制方法,是戴上手套:忘記它,忽略它,逃避它,不要想起它。


但法力依然在一天天變強。她逃不脫,躲不過,不敢面對深愛的妹妹,不敢直視失控的自己。


明明門外就是陽光萬里,她卻只能把自己藏在冰天雪地。



終於在加冕禮那天,魔法被發現,眾人的驚恐被她盡收眼底。法力徹底失控,狂風呼嘯,冰雪漫天,國家歸於永凍,而她選擇了逃離。


即使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但是絕望和恐懼,從來沒有放過她。



然而這次在《冰雪奇緣2》里,艾莎不再選擇逃避,為了尋找父母的下落和自己力量的源泉,艾莎帶著妹妹一行人踏入魔法森林中。


眼神更加堅定,行動更加果決。除卻第一季的青澀和猶豫,艾莎成長為一個真正可靠的女王。


不知道是否有細心的觀眾發現,艾莎在進入森林後,一直都是先鋒者的位置,從風靈到火靈,艾莎一人扛著所有的壓力馴服了這兩個調皮的小傢伙。



後半場艾莎孤身前往暗海,在滔天的巨浪中馴服水靈,駕著馬在漆黑的深夜奔跑水上,夢幻如煙的水晶長紗飄散在風中,絕傲冷艷。



當艾莎駕著水靈在巨浪中奔向家園,以一往無前的氣勢將浪花壓回去,拯救了家園和人民,也完成了對北境人民的承諾,她將接觸森林的魔法和重振阿倫黛爾。



她做到了!沒有王子的吻和幫助!


這樣的公主太颯太A了!她是當之無愧的女王!


每個獨當一面的大人,都曾是個膽小的孩子。


重要的是,我們要勇於直面過去,敢於和命運較勁。


二、每一個迷路的孩子背後,都藏著一對不會引路的父母



逃避,是在冰雪1中父母教給艾莎的唯一解決方法。


走進深山的那一刻,她是快樂的,是自由的。她終於不用面對誤傷別人的恐懼,也不用直視他人異樣的眼神。


這樣的快樂在她過去的生命里太過珍貴,所以她用冰巨人把守冰堡,徹底與外界隔絕。


但她得到救贖了嗎?


安娜想要幫助她共同面對,她決絕地回應:「我屬於這裡,孤獨但自由。」


她告訴自己「控制!」「控制!」,卻讓魔法變得更為猙獰。


短暫的解脫之後,是無盡的絕望與痛苦。像是情緒捕撈前的最後一張漁網,誘人深入,然後越縛越緊。



逃避不是解藥,是毒品。


可在生活中,靠逃避來解決問題的孩子,數不勝數。


有的面對艱難的挑戰,繁重的課業,放任自流地選擇了「無所謂」的態度。


逃避辛苦和壓力,競技和挑戰,讓自己在鬆懈中自我退化,歸於平庸。


有的不忍同學的孤立,長輩的指責,自暴自棄地選擇了「放逐」之路。逃避現實的陰暗壁壘,追逐虛擬的成就美好,給自己強加設限,讓自己裹足不前。


日劇《暗金丑島君》中有一句話:


「如果逃避眼前的現實,就越是逃,越會陷入痛苦的境地,我們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度過這個困境,應該就能一點一點解決問題。」



這一次,艾莎伴隨著母親「特別歌聲」的引導,一部一部挑戰未知,揭開未知。



最終關於生活和命運的困惑,都指向了「勇敢面對」


這份勇氣,最初一定來源於父母。


一次鼓勵的擁抱,一次肯定的眼神,一份不由言說的信任,一份堅定地支撐和依靠……都能給與困境中的孩子,莫大的鼓舞。


如果在故事的最初,國王選擇引導艾莎正視魔力的存在而非一味隱藏,她的成長路,可能也不必如此孤獨且痛苦。


每一個迷路的孩子背後,都藏著一對不會引路的父母。


回想下,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遇到挫折,你是怎麼做的呢?


三、唯愛與信任是破解魔咒的唯一方法


導演珍妮弗·李曾說過:「這是一個關於尋找自我,溫情與感性的故事。」


在第一部中,電影的結局,安娜為了幫艾莎抵擋死亡之劍而化為了冰雕,艾莎悲痛之時留下的眼淚又將其融化。


「出自真愛的行動,可以解除冰凍的心。」



第二部《冰雪奇緣》,主人公艾莎和安娜相比第一部成熟了很多,而她們作為整個國家的掌舵者肩頭依然肩負著重任。


父親和母親的沉船被捲入黑海,艾莎和安娜相依為命。


在艾莎決定離開阿倫黛爾,去到被濃霧覆蓋著的神秘北境之地,探尋魔力起源時,深愛著姐姐的安娜,儘管沒有任何魔法,但還是決定要和姐姐一起闖入未知世界,共同應對未來的每一步。



這趟旅程跌宕起伏、艱險無比,但有一種品質,讓他們最後成功拯救了阿倫戴爾國和北方的人民並迎來圓滿的結局。


這種品質就是愛,世間萬物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無影無蹤,唯有愛與信任,方能永恆。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父母都為之動容,當我們老了,唯一能無條件地真誠地愛她、鼓勵她,與她同進退,共擔風雨的親人,便是他的兄弟姐妹。


在電影的結尾,艾莎拼盡全力將真相傳到安娜那裡,自己卻渾身凍僵。安娜不顧性命之危,引導巨人摧毀了大壩,破除了魔咒、讓北方民族重見天日。


看著曾經互相殘殺的兩個民族握手言和、看著曾經暴虐無比的巨人在姐妹二人的撫摸下像個安靜得像個孩子,我們不得不感嘆,這一切都是因為愛呀!


看了這樣一部滿懷愛意的電影,小朋友們是不是也可以從中學會愛自己、愛家人、愛朋友、愛大自然呢?


「愛能化冰」,是對至親,也是對自己。


不懂愛的孩子,註定孤獨。


艾莎和安娜就是如此,一個深入秘境解密真相,一個摧毀大壩解除阻礙,她們不僅互相拯救了彼此,更是在不同的位置共同化解了危難……在她們獨自陷入困境的時候。


唯一能做的就是愛自己,愛對方,相信自己、相信對方。


四、父母充足的理解和支持,是孩子直面困境的內心力量



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說過一句話:「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都掙扎在迷茫和困惑里,是因為他們深陷貧窮思維中無法自拔。」


貧窮思維,和出身、學歷、身價無關,它的典型口頭禪就是:「我不行」「我沒用」「我做不到」。


這些充滿了消極意義的代名詞,恰恰意味著:逃避困難。


曾經的艾莎只會一味地後退,用「我控制不了」來逃避面對,這便是典型的貧窮思維。


而如今的艾莎卻敢於直面困境,她思考的是,我改如何去好好用好魔法,去保護我愛的人。


這份思考從哪裡來?


答案很簡單:父母充足的理解和支持,是孩子直面困境的內心力量。


作為父母,你只需要:


1鼓勵孩子敢想敢幹


孩子所有興趣的啟蒙,對世界的認識,其實都來自於實踐。不要忽視孩子獨立動手的機會,也不要阻止孩子親身實踐。


當孩子有想法卻在實踐中受到阻礙時,父母應該首先在情感上給予支持,而不是打擊否定。


父母充足的理解和支持,是孩子直面困境的內心力量。


2讓孩子學會付出,堅持和等待


足球明星梅西曾經說過:「不要相信我能創造奇蹟,但請相信我無畏逆境。」


他11歲就被查出發育荷爾蒙缺乏,但父親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告訴他,「命運就在你的腳下」。


於是,日復一日的練習,鍥而不捨的心態,直面挫折的勇氣,成為他日後征服球場最堅實的基礎。


讓孩子學會付出和等待,學會堅持和頑強,才能在困難面前保持韌性,正面對抗。


人這一生,誰也無法規避成長路上的疼痛。


但發現痛,感受痛不難,難的是穿越恐懼和未知,直面這份痛,挑戰這份痛,治癒這份痛。


願每個父母,都能在陪伴中,看見孩子的痛苦,溫暖他這段人生必經路。


願每個孩子,都能在成長中,治癒自己的痛苦,把所有的期待變成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