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看千與千尋了嗎?電影中隱藏的9個秘密你能告訴TA嗎?

2019-07-21   火狐商業



最近《千與千尋》在國內重映,這是一個陪伴了我們童年的偉大動畫電影,你是否已經或是準備在電影院重溫這段自己的童年呢?

而《千與千尋》這部電影本身,不只是因為精良的製作和感人的故事,除此之外還有著非常多的隱喻和彩蛋作為電影的秘密埋藏在其中,你是否知曉呢?



1.

所謂神隱


《千與千尋》是中文的譯名,日文名是《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即為千與千尋的神隱。

「神隱」一詞是日本動畫中經常出現的詞,意思為「被神明藏起來」。在日本以前的時候,遇到女子或者孩子無故失蹤,無法找到的情況時,民間就用「神隱」這個詞來解釋無法解決的事件。



千尋一家就是由於爸爸開車迷路,無意中闖入「神明」的世界。其實就是全家「失蹤」。如果不是小千克服自己的恐懼,努力拯救父母,那麼這件事就會成為一個新的「神隱事件」。

影片給了路邊景色一個特寫,大樹跟前靠著一個類似於「門框」的東西,樹下面布滿了小房子。這個「門框」在日本被稱作「鳥居」,「小房子」被稱作「石祠」。




在日本文化中,「鳥居」是神界與人界的分界線,「鳥居」也是人界通往神界的門。日本民間經常會在靈異事件多發地點樹立「鳥居」,以標誌人界與神界分界點,警示世人,不要隨意進入「神界」。而這個「鳥居」下面供奉了大量「石祠」,說明這裡的「靈(邪)氣」過大,需要供奉很多神明才能鎮守住。



日本鹿兒島的石祠


此時,小千一家並未進入「神界」,從這個「鳥居」的破舊程度上可以判斷,這裡很少有人來過,但是一旦越過這個「鳥居」,也就代表著走在進入「神隱世界」的路上。大家可以記住這裡的樣貌,這裡的「鳥居」及「石祠」和「神隱世界」湯屋裡的造型是相對應的。

2.

異界的入口

接下來,小千的爸爸明知道開錯路,還是將錯就錯,越過「鳥居」,徑直開到紅色鐘樓跟前才停下。紅色鐘樓的招牌上的字清晰可見,上面寫著:「湯屋」。





「湯屋鳥居」,異界正式入口

我們之前說「鳥居」是通往「神界」的門。前面大樹跟前的「鳥居」僅僅是個「警示牌」,那麼這個紅色鐘樓的門頭就是異界的正式入口-「湯屋鳥居」,門頭下的房子就是供奉神明的「石祠」。無奈,小千的爸爸媽媽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心,毅然決然的要進入一探究竟。



一家人進入紅色「鐘樓」,內部實際上是一個車站,接送的是來往於神隱世界的神明。「鐘樓」內部大量的長條凳,還有小千媽媽聽到的電車聲音,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3.

錯亂的時間




穿過紅色「鐘樓」,小千一家就來到了一個空曠地。鏡頭跟隨小千回看,這時發現,「鐘樓」是有大、小兩個時鐘,仔細觀察,時鐘的時間和現世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小的時鐘刻度顯示的是數字,不過是13個小時,而且,9小時與3小時的位置發生了互換。大時鐘上顯示的是文字,字跡模糊辨別不出時間。兩個時鐘所指示的位置也不一樣。這就標誌著,小千一家已經徹底進入了「神隱世界」,而且不可逆轉了。



接下來,小千一家穿越了一條幹涸的河,(我們暫且叫它「神隱之河」),來到了湯屋腳下的商業街。這條河在白天是處於乾涸狀態,只有在晚上才會漲上來。



神隱之河

值得注意的是,「鐘樓」周圍的房屋群和湯屋的商業街不在同一處,而是處於河兩岸相對望的位置關係。對比之前大樹下的「鳥居」可以發現,現實世界的「鳥居」就是「神隱世界」的縮小版寫照。



4.

湯屋商店街


「湯屋商業街」暗藏的不可告人的秘密。小千爸爸被一股美食的味道所吸引,健步跑到商業街。他只顧尋找美食,但卻沒有注意到門店的招牌。


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門店的招牌上的文字都是什麼?

1、塩(鹽),鹽在日本為驅邪之物。

2、一個畫著嘴唇,寫著制(製作)的招牌,估計是加工製作嘴唇的店。

3、一個寫有日語め(眼)的招牌,下面還寫著:三千目,萬目丹(用一萬隻眼睛做藥?)。

4、寫有骨肉的招牌,仔細看下面還寫著「人肉」二字,顯然這裡賣的是人肉,而不是普通的肉。

5、咒(咒)字招牌,就是詛咒,招語還寫著:「蟲」。

6、寫有鬼皮的招牌。


顯然這不是一條普通的商業街,應該理解為「鬼市」,這裡出賣的都是人身上的器官,簡直就是人類的「屠宰場」。在白天,商業街上空無一人,其實這裡的居民都是「鬼魂」,只有到夜晚才顯現出來。小千父母以為店老闆暫時不在,就自作主張吃起店裡的美食。結果,到了夜晚,他們都被變成了「豬」。湯婆婆說這是他們私自吃為神明準備的食物,對他們的懲罰。




綜合上面的情節,大體可以了解到湯屋的運營模式:在白天,商業街的經營者開始準備飯食,到晚上現身迎接神明客人,並在白天處於「隱身」狀態。而這些「透明的黑影」並不是商業街的顧客。沒錯,顧客另有其人,他們就是「鳥居」下石祠里的神明。

白天的時候神明出去工作,到了晚上「神隱之河」乾涸的河床漲起水來,他們乘坐「豪華遊輪」來到商業享受美食,然後再去湯屋泡澡。



湯屋食材是從哪裡來的呢?從電影中我們了解到,湯婆婆其中的一個魔法能力就是把人變成各種動物。顯然,小千父母就是被湯婆婆變成「豬」的。其次,湯婆婆把他們變成動物的目的不只是懲戒,這些變成「豬」就是美食街用來給神明做飯的食材。誤入「神隱世界」的人都會被變成各種動物,成為神明的盤中餐。

5.

無臉男的隱喻



他喜歡千尋,多次接近她。正如「カオナシ」(顏なし,意為沒有臉)這個名字一樣,他被表現為「沒有個性」的存在。實際上,無臉男在千尋問到自己的事情時,露出了相當為難的表情。正是因為「沒有自己」、「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才使得無臉男總是在激發他人的慾望並將其納入自身當中,想要獲得屬於自己的個性吧。




無臉男總想把錢交給千尋,但一直被拒絕。從這個行為中也有人認為,無臉男不是「慾望的象徵」嗎?而且考慮到一連串的對話和砂金不久變成了泥的事,說不定這個作品也在表達著「即使有錢也有買不到的東西」。





6.

海源電車上的黑影乘客


海源電車是一個「只能去」的單向電車,乘客全部是像死者般的黑影,令人毛骨悚然。乘客用黑影來表現的理由,如果了解宮崎駿的話,應該就能很快明白了。





宮崎駿深受宮澤賢治的影響這件事已經為人所熟知了。一般認為海原電車這部分場景,有宮澤賢治的『銀河鐵道之夜』的影子。

如果說銀河鐵道是為了將死者送往另一個世界的話,那麼在《千與千尋》中作為舞台的存在八百萬神的世界也許與「那個世界」有所重疊吧。要是說乘坐海原電車的乘客全部是死去了的人們,所以表現為黑的影子不是也能理解嗎?



照這樣說來的話,《千與千尋》這個故事有一部分也可以說是「千尋感受到與所愛分離並經歷瀕死體驗了」。



7.

只有千尋回到了現實世界


故事的最後,雖然千尋回到了現實世界,但白龍卻無法回去。那是為什麼呢?雖然故事中沒有明示,但實際上她能夠回去也是有許多暗示的。





其中最明顯的線索是千尋和湯婆婆簽約的時候,把「萩野千尋」的「萩」字錯寫成了獲得的「獲」。由於那個契約沒成立,千尋能返回現實世界。正如後來白龍所說的「不能告訴湯婆婆真實的名字」一樣,如果不是真正的名字,也不會被那個世界的規則所真正束縛。但是,白龍因為和湯婆婆的契約已經用真名簽過了,所以沒有回到現實世界。


8.

「不要回頭」


在作品的結尾,白龍對千尋說,走出隧道之前不能回頭,這是為什麼呢?


同樣的場面,在世界中各個國家的神話故事中也常有出現,被稱作經典的「回頭看是禁忌」。在日本的神話、希臘神話、舊約聖經中也皆有出現,比較熟悉的日本故事《鶴的報恩》中也有這樣的場景。


一般在神話和故事中,最後時刻的回頭意味著「懦弱,猶豫,放棄」,而《千與千尋》講的正是千尋克服自己的種種懦弱,拿出勇氣的故事,所以千尋最終可以成功回到現實,正是表現了千尋的堅定和勇氣。


9.

幕後訪談錄


問:這一部電影的創作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何以會想到創作這樣一部動畫?

宮崎駿:《千與千尋》是為我五位小朋友而創作的。這五位小朋友是我朋友的女兒,十歲左右,每逢夏季,都會到我山邊的小屋來。有時我想,我們製作過不少關於小孩的電影,卻沒有一出是為十歲女孩而作的,大概也該為她們做點什麼吧。



問:你怎麼去了解10歲女孩喜歡些什麼呢?


宮崎駿:為了創作這樣一個故事,我看過好一些時下女孩所看的漫畫都是些俗不可耐的浪漫愛情故事。我深信這絕不是一個十歲女孩所渴求的。難道我們就不能創作一些能引起她們共鳴的故事嗎?




問:故事的背景,靈感來自哪裡?

宮崎駿:說到故事的背景,這多少是源自我童年的回憶。《千與千尋》里的「神秘之城」,是根據江戶東京建築物園而描繪的。我在那裡留下不少童年的足跡;現在仍經常到那兒散步,緬懷一下童年舊事。面對古舊的建築,我不禁覺得現代人應該反省反省:他們總是誇大自己的問題,難道都忘了古人是怎樣克服種種困難的 嗎?只要我們能重拾昔日的勇氣,那麼,天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問:還有其它的一些場景呢,比如大浴場?


宮崎駿:至於故事中的溫泉大浴場,則是源自我童年時的遐想。我小時候到過一所日式浴場,布置非常特別,令我印象難忘,一直希望創作一個以此為背景的故 事。有時我忽發奇想:一個專為神仙而設的浴場必定更為有趣———現今的神仙日理萬機,大概也想偷得浮生半日閒吧。這就是你們在《千與千尋》里看到那有神仙光顧的浴場了。




問:能夠引發這麼多人的喜愛和共鳴,《千與千尋》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宮崎駿:《千與千尋》有別於其他故事,也有別於我過往的創作。以往,我筆下的主角都我所喜愛的,但這次我刻意將千尋塑造成一個平凡的人物,一個毫不起眼的典型十歲日本女孩。


我要讓每個十歲女孩,都從千尋那兒看到自己。她不是一個漂亮的可人兒,也沒有特別吸引之處,而她那怯懦的性格,沒精打采的神態,更是 惹人生厭。最初創造這角色時,我還真有點替她憂心呢;但到故事將近完結時,我卻深信她會成為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



問:你想通過《千與千尋》表達什麼樣的想法呢?


宮崎駿:《千與千尋》敘述了千尋的一個生活小片段,講述她在面對困難時,如何逐漸釋放自己的潛能,克服困境。這正是我要我那些小朋友學習的。這故事也令人聯想到現實社會中,一個初出茅廬的女孩進入一間大機構做事的情形。面對陌生的環境,冷漠的人事,這女孩要付出相當的努力,發掘內在的潛能,克服種種挑 戰,方可建立一片立足之地。現實世界裡的人事,如斯複雜,是非黑白,往往很難界定。正如故事裡的湯婆婆,看似是個壞人,但背後卻也有她辛酸的一面。



自1997年《幽靈公主》之後宣稱息影的宮崎駿,蟄伏四年一朝復出,拿出的是比《幽靈公主》更具現實戰鬥性的《千與千尋》,宮崎駿的票房號召力一如當年。

然而,人們更為關注的是,這部與宮崎駿以前的動畫導演風格迥然不同的電影,代表了宮崎駿思想的何種新方向。宮崎駿在 2001年《千與千尋》東京記者招待會上的誠懇發言也許能給你一個答案。

(以下是宮崎駿的發言)


德間書店的社長還在世的時候,曾經想召集日本最好的動畫人,製作全世界最好的動畫,想起這些年的經歷,我們也不算辜負了他的期望。 


在整個電影製作結束時,我曾經獨自前往神社求籤,簽子上寫著「殘花,舊枝頭再次開放」。

原來是這樣,我心想,雖然力圖有所突破和改變,但只要導演是我,就不可能像當下的風潮,完全迎合商業需求,那樣的事情對我是不可想像的。


每年夏天都會和佟榴美(《千與千尋》女主角千尋的配音演員)般年紀的女兒前往山上的木屋度假,當我看見她可愛的面容,就會想,我還沒有給她這樣大的孩子做出過最合適的動畫。

固然以前也有過這方面的作品,像給少女們的《風之谷》和《魔女宅急便》,給男孩們的《天空之城》,但在這些電影里,還沒有出現這樣的角色:他們還沒有被生活變得複雜多變,對於成人有純真的服從和崇敬,全心信服父母們教導的古樸道理。這樣的孩子該是什麼形象呢?說實話,我自己的腦子裡也不是十分有概念。 



已經是母親的侄女帶著孩子也來到山上小屋,少女漫畫一下子滿屋都是,我看了看,內容大多是如何吸引班級男生之類的校園浪漫故事,怎麼潮流已經變成如此了 呢?無論漫畫和動畫,內容的主要部分都不應該只限於此,就像年輕時追求我的小女友,用不需要多少金錢的東西就讓她歡喜,製作動畫也應該這樣吧,這才是高明的做法。





固然我們是過了幼拙的時光了,可是我們不是一樣葆有記憶嗎?過去的夢想還是能夠在那些支撐著社會的成人身上找到的,如果你也相信這些事會發生在10歲的女孩身上,你的幻想也就是真實的。

無論如何,我要重新動筆作畫,為了所有的孩子,在沒有被戀愛和思考打擾的年紀里,讓他們擁有童年的快樂。以上這些,決定了我的復出。




到現在才站在這裡召開記者會,我們這次的製作所費時間不可謂不長啊。主要原因是完成了九成工作的時候才開始復檢,結果一下就推翻了八成的既定內容。每周工作室都接到無數的電話,「無論時間多長也要堅持下去啊,哪怕被閃電打中了也要畫完,拜託了」這一類的「鼓勵」。(眾笑)

但是看著花了三年時間做出來的電影,雖然只有兩個小時,也能感覺到其中的厚度。




活在「現在」太久了,人會變得麻木,有時忘記了來時的道路。也不是說這樣就不好,可能是沒有太多人會適應想像里的生活吧。我一直沒怎麼對現實發言過,不過身邊的人總是七嘴八舌,大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現在該輪到我說話了吧?(眾笑) 


在我孩提的時候,東京被空襲之前,在街角的某個地方或者能發現古代的遺留,在電影里這樣安排,是出於一種個人的懷舊情緒吧。有時我一個人獨自留在公園裡,就要關閉了,我看著太陽緩緩落下,再下去,就幾乎要流淚了。



//

據報道說宮崎駿目前正在全力製作他的最新作品,預計製作完成還需要三年。讓我們前去電影院支持宮崎駿的《千與千尋》並回顧自己童年的同時拭目以待宮崎駿的「最後一部」,雖然老爺子已經說了N次最後一部了,但由於熱愛的原因卻屢次「食言」。

跟著《千與千尋》一起,尋找那個丟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