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丁爽,滙豐銀行深圳分行副行長,羅湖區共青團委兼職副書記,深圳市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協會理事長,深圳市高層次人才,羅湖區菁英人才。
「金融小白」自學多年考過CFA
研究生一畢業,我就進了滙豐銀行,從管理培訓生做到了副行長。我還有一個社會職務——深圳市CFA協會的理事長。這個協會全部都是由深圳的CFA持證人組成的。
CFA的全稱是特許金融分析師。這項考試起源於美國,是一個全英文的考試,一共分為三級,以前每年只能考一次。現在全世界通過考試的CFA持證人共有十幾萬,中國有7000多人。
這是一項系統的研究生學歷考試,涉及金融投資的各個方面,如經濟學、財務報表分析、資產估值等。CFA可以說是金融行業的黃金標準,對於很多僱主來說,你是CFA持證人,意味著專業水平是有保障的,道德操守也是值得信賴的。
只要有本科學歷,任何人都可以報名考試。我是英文專業畢業的,進滙豐當了管培生之後,發現很多人都在備考CFA。我很好奇,就去問他們,他們說:「你不知道嗎?滙豐的管培生都有一個業餘愛好——參加CFA考試。」
於是我也下定決心,報名CFA考試。三個級別的考試循序漸進的,分別是基礎知識、資產定價、資產管理組合分配。每一級有6本、共數千頁的英文資料,至少要花300—400個小時集中學習,每一級的通過率只有30%—40%。
我當時是個「金融小白」,底子不好,高等數學都沒學過,要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當朋友們在帶孩子春遊、看歐洲杯的時候,我只能埋頭在家裡「K書」、學習。第一次考試我沒有通過,後來懷孕又停考了一年,總共花了好幾年時間才拿到證。行業內也有一些人考了十幾年才拿到。
過程太艱難了,也想過放棄。但是根據規定,只有考完了三級、有四年全職相關工作經驗,否則是不能拿到CFA持證人稱號的。能在名片上印CFA三個字,對金融從業者來說,是一種榮耀。
當時我已經進滙豐銀行了,這個證考不考無所謂。但是我覺得,干一行還是要愛一行,出於對自己的要求,我報名了。這個課程的內容是與時俱進的,直到現在,我還是會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在這個行業,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成立全國第二家CFA協會,會員數超1000人
CFA考試,對很多像我這樣不是學金融專業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去實現人生軌道的改變。考了一個試,成為了持證人,我發現更多的窗戶不斷被打開。
我接觸到很多CFA持證人的朋友。這段共同「被折磨」的經歷,讓我們之間有很多話題,常常聚在一起,自發組織了講座、爬山等各種活動。2017年,我們申請成立了深圳CFA協會,是繼北京之後中國大陸第二家。
協會剛成立的時候只有200—300人,現在已經有1000人。會員增長比例連續多年在亞太區各協會中排名第一。這幾年陸續舉辦了第三屆CFA中國金融人才峰會、第八屆CFA中國投資峰會等各項活動。
持證人數量快速增長,跟深圳市、羅湖區的政策是分不開的。深圳在全國率先將符合資格的CFA持證人列為高層次人才,羅湖區列為羅湖菁英人才,實施各種鼓勵措施。
深圳是充滿機遇的城市,每個人都有向上突破的機會
我一直在上海讀書,加入滙豐之後,在北京、上海、廣州、香港、倫敦都呆過。2006年底,因為家庭原因,我選擇到深圳定居。當年在香港工作,對深圳印象最深的就是物價便宜,香港理髮要400多元,這裡只要幾十塊。剛從上海來,感覺市容市貌、基礎設施建設也有一定的差距。
現在我更加喜歡深圳。這裡不僅氣候條件優越,而且發展速度驚人,機會很多。一座城市的發展是基本面,個人的發展都可以從中受益。深圳的民營經濟發非常活躍,政府是小政府、服務型政府。務實、勤奮、商業化,是這座城市的特徵。
滙豐銀行一開始就在羅湖,這裡是深圳起源的地方,生活條件便利,吃飯、逛街都很方便,美食很多,是個挺適合生活的地方。羅湖的中小企業、特色的黃金珠寶企業,都是我們的客戶,我們看著他們成長起來。
從小到大我都沒想過自己會到銀行工作。畢業之後,我被新華社國際部錄取,原本將成為一名駐外記者,這是我一直嚮往的。但是當時,中國的銀行業,特別是外資銀行業,正站在一個迅速成長的風口,所以我選擇了銀行業。作為外資銀行,我們一直陪伴中國企業成長,也支持了許多中國企業走向國際,提供全球化的解決方案。
這麼多年來,有一點我始終沒有變,就是對自己的要求。我是一個自我驅動型的人,總是不斷想達到更高的目標,想做得越來越好。這也是激勵我一直走下去的動力。我覺得這是挺重要的,因為無論你選擇什麼行業,都要靠自己不斷去奮鬥。
深圳是一座充滿機遇的城市,五湖四海的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向上突破的機會。奮鬥是一定會得到回饋的。希望深圳、羅湖的青年人都能抓住發展的大機遇,趕上時代發展的高速列車。
【記者】夏凡
【作者】 夏凡
【來源】 人在羅湖南方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LCZ1nEBfGB4SiUw3_G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