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導讀
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數據統計,我國約有1億的慢阻肺患者,約6000萬的哮喘病患者。與之相反的是,民眾對慢阻肺的知曉率僅有2.6%,僅有四成的哮喘患者實現病情控制。巨大的數據落差背後是沉重的醫療負擔,如何提升我國的呼吸類疾病防診治水平、規範基層呼吸疾病的防治診療,是目前擺在醫學界裡的一道必經關卡。
11月3日,在「第四屆中國基層呼吸疾病防治學術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院士以《在新條件下推動基層呼吸疾病規範診療》為主題發表了演講。
王辰院士在第四屆中國基層呼吸疾病防治學術論壇上發表演講
演講中,王辰院士從國際視角、國內視角,學科建設及疾病現狀4個方面闡述了近四年來國內外呼吸疾病防治的積極變化,為如何在新條件下推動基層呼吸疾病規範診療提供了思路,並對接下來基層呼吸學科建設提出了目標和要求。
國際視角
近年來,國際社會對呼吸疾病的重視與日俱增,中國在其中承擔著特殊而重要的角色。第13屆全球防治慢性呼吸疾病聯盟(GARD)會議在中國召開,同期發布《國際肺部健康促進行動北京宣言》(以下簡稱《北京宣言》)。《北京宣言》填補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呼吸疾病防治上的空白,世界衛生組織慢病司司長表示,《北京宣言》號召全球協作共同防控慢性呼吸疾病,吹響了呼吸疾病防治新的號角,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和全球重大影響力。
《北京宣言》號召從五個方面對呼吸疾病進行防治:第一,呼籲各國政府對慢性呼吸疾病採取行動;第二,促進多部門協作,控制慢性呼吸疾病危險因素,尤其是控煙行動;第三,加強基層衛生體系建設,提高慢性呼吸疾病防治能力,實現全民健康覆蓋,如果沒有基層醫療,無談全民健康;第四,支持科學研究;第五,加強合作以推進國家計劃。
這則宣言呼籲社會各方共同協作,積極開展呼吸疾病防治的工作,從全新視角提出了對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呼吸疾病與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它代謝性疾病一同被列為全球四大慢病。其中,在呼吸疾病領域需重點防治的疾病為慢阻肺,其次是哮喘、間質性肺疾病、 睡眠呼吸障礙、肺動脈高壓等慢性呼吸疾病。
國內視角
2016年,國家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這是我國首次在健康領域布局的中長期規劃,規劃明確了我國在衛生健康方面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要;2019年,國家進一步發布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年-2030年)》,這是健康中國戰略的具體線路圖和施工圖。
健康規劃15項專項行動中,與呼吸疾病防治密切相關的、涉及呼吸健康的行動就有8項(健康知識普及、全民健身、煙草控制、健康環境促進、職業健康保護、癌症防治、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CTS)與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CACP)聯合推動慢性呼吸疾病防治行動,向呼吸界同仁和全社會發出了倡議。
在國內,我們發布了慢性呼吸疾病白皮書《中國慢性呼吸疾病流行狀況與防治策略》,為醫生防控慢性呼吸道疾病(CRD)提供系統的指導。這本白皮書根據現有的流行病調查數據,由呼吸領域專家共同修訂,從慢性呼吸疾病流行狀況,主要影響因素、防治現狀、及防控策略與政策建議方面對我國慢性呼吸疾病現狀進行了全面闡述,建議基層醫生和專業人士共同閱讀、積極探討。
學科建設
從學科背景上講,呼吸學科提出了「三駕馬車」的策略,以促進呼吸學科發展:
第一,從人才培養上採取專培、專修、單修,推行同質化管理;
第二,從科室建設上規範基層和科室的呼吸疾病防診治體系和提高能力建設。很多基層社區醫院沒有呼吸科室,但不可以沒有呼吸疾病防診治的規範化體系和能力,包括呼吸常見疾病,如咳嗽、感冒在內的規範化治療;
第三,從行業發展上,建立呼吸科的醫聯體。
呼吸學科新業態(圖片源自王辰院士演講PPT)
在呼吸學科新業態內,目前有79家醫院開展專培基地,幾百家醫院開展專修基地。如果能形成呼吸學科新形態圈,那麼中國的呼吸界大有希望。我們在建設呼吸學科新業態的思路清晰後,應嚴格按照設計圖去實施。
基層呼吸疾病防診治是整個藍圖中最基礎的、最接地氣的、與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廣泛相關的重要一環,真正的呼吸疾病防治需要依靠廣大基層醫務工作者共同努力。目前,我們已經在28個省、市、自治區成立了基層呼吸疾病防治聯盟,開展了一系列促進基層呼吸醫療的工作,如「知享呼吸」、「強基層、攜手行」等知識普及培訓類項目;基層醫療機構呼吸疾病規範化防診治體系與能力建設項目,與全科醫學界,家庭醫生,社區醫學界攜手,共同建設基層呼吸疾病防診治工作。
在「健康中國2030」的26項行動指標中,呼吸疾病相關指標共占6項,其中,2030年,慢阻肺知曉率的目標是達到30%,但目前人群知曉率僅為2.6%,呼吸疾病的基線低,目標我們定得也低,如果真的將基層慢性呼吸疾病防診治水平提高,我相信對其知曉率最終達到70%也很可能,這也是我們呼吸科醫生和全科醫生的能力體現。
在基層醫療機構呼吸疾病規範化防診治體系與能力建設項目(以下簡稱「基層呼吸規建項目」)中,要求基層醫療機構配備呼吸疾病診療設備和藥品,培養呼吸疾病診治專長的醫師和護士,加強呼吸疾病預防和長期隨訪管理。在很多地區,慢阻肺篩查已被納入當地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基層呼吸規建項目將成為真正提高基層醫生呼吸疾病的診療能力的有效途徑。
此外,從國家政策層面上,呼吸學科建設已成為國家意志和需求。2018年12月3日,國家醫政醫管局發布了《呼吸學科醫療服務指南》,這是我國第一個以科室為單位的醫療服務指南,從大醫院的學科建設推動呼吸疾病工作。同年9月,衛健委基層司為了加強呼吸疾病防控,支持基層呼吸規建項目,將其列為「優質服務基層行」的重要組成內容。今年,我國還將發布一份推薦基層呼吸規建項目的政府文件,推進基層呼吸疾病防診治的工作。
目前,基層呼吸規建項目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已有17個省、市、自治區的416家基層醫療單位參與評選,其中優秀單位192家,達標單位178家,培育單位46家。評選期間,有156人次的專家赴全國各地展開評審,上述經評審符合要求的基層醫療機構分別在今年的呼吸年會、全科年會和這次的基層呼吸論壇上進行了授牌。
疾病現狀
2016年,在中國慢性非傳染疾病導致900萬人死亡。國際醫學學術期刊《柳葉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人數有9990萬人,20歲以上的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為13.7%。我建議所有病人在做常規體檢的時候都應該普查肺功能,小氣道的病變階段實際上是可以干預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需要早期篩查的原因之一。
對於那些呼吸疾病的高危人群,例如喜好抽煙、家裡有慢阻肺病史、有咳嗽等呼吸道相關症狀、幼兒有反覆呼吸道感染、工作上有反覆粉塵接觸史的人群都應該去做檢測。
對於哮喘疾病,我國20歲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4.2%,人數達到4570萬,20歲以下哮喘患者預計超過1000萬。然而,在我國的哮喘診療現狀中,僅28.8%的哮喘患者曾被醫生診斷過,僅23.4%的做過肺功能檢查,這其中僅有5.6%的哮喘患者接受過吸入糖皮質激素(ICS)治療。而在我國的哮喘疾病負擔上,20歲及以上哮喘患者有氣流受限情況的患者占26.2%,遠高於西方國家數據16.2%,而中國的20歲以上哮喘患者在過去12個月中至少有一次因呼吸症狀急性發作去急症就醫的情況更是英國數據的2倍(中國為15.5%;英國為8.8%)。這說明目前呼吸疾病的防診治規範化還遠遠不夠,醫療服務可及性還亟待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責任重大。
下一步工作目標:小康之年人人享受呼吸初級保健
2021年是小康之年,我希望在三年內(2019-2021年)各地的基層醫療機構呼吸疾病規範化防診治體系與能力建設項目評審率能達到100%,從二三級醫院的規範化建設,到基層醫療機構的規範化建設都應當達到相應的標準,讓小康之年人人享受呼吸初級保健。這不僅僅是國家的要求,更是民眾的需求,呼吸醫務人員的責任。在國家政策的有力推動下,以呼吸學界、社區醫學界、全科醫學界的學科帶頭人為核心,動員各基層呼吸聯盟一起來做。
未來基層呼吸規建評審將在國家統一規劃的信息平台上開展,可登錄基層呼吸聯盟官方網站進行項目申報。項目採用線上評審、線下抽查、專家覆核的評審方式,嚴格質量控制,全面覆蓋28個省、市、自治區,鼓勵以集體為單位申報,如天津、上海、北京大興區、深圳羅湖區等地均採用集體申報開展評審工作。目前基層呼吸規建項目由國家衛健委基層司政策支持,配合「健康中國—慢性呼吸疾病防治行動」,與全科醫師聯手,充分發揮各省基層呼吸聯盟的作用,計劃在2019年年底完成1000家基層醫療機構的評審,2020年實現14000家基層醫療機構的評審,2021年實現25000家基層醫療機構的評審。
基層呼吸疾病防治與人民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對醫生來說,這是一個可以提高自己的診療能力大平台;對廣大的呼吸患者而言,呼吸疾病的防治保障了他們的健康;對行業來說,呼吸界的發展必須要落到基層,動員全科醫學,需要規範化的呼吸疾病數據來推動學科發展;對社會和國家而言,呼吸疾病作為基層常見病,這更是推動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在此,我們再次向優秀的基層呼吸最美醫生們致敬,我們共同努力,在新條件下繼續推動基層呼吸疾病規範診療,以呼吸疾病規範化防診治推動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