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理語錄集錦: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

2019-12-05   語文夢工廠

1、 ⊙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離婁上》

2、 ⊙欲知其人,觀其所使。——(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3、 ⊙猛石可裂不可卷,義士可殺不可羞。釋義:堅硬的石頭可以碎裂不可以捲曲,忠義之士可以殺頭不可以羞辱。——(唐)李朝威《柳毅傳》

4、 ⊙為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用者,一章無補。——(漢)王充《論衡·自紀》

5、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釋義:只要堅持不懈,堅硬的金屬和玉石也可以雕刻出花飾來。比喻再難的事,只要不懈努力就能成功。一《荀子·勸學》

6、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釋義:禍患常因小事不謹慎釀成;有膽有識聰明伶俐的人也往往被喜愛的人或事逼到困境。一(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論》

7、 ⊙夫酒之設,合禮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餘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諸葛亮:《誡子書》

8、 ⊙生長富貴,但聞諛頌之言,不聞督責鄙笑之語,故文理淺陋而不自知。又處境太順,無困橫激發之時,難期其長進。曾國藩:《曾國藩全集》

9、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10、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一(明)顧憲成《東林書院門前對聯》

11、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唐)李白《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

12、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孔子:《論語·述而第七》

13、 ⊙才多而好謙,貧賤而不諂,處勞而不為辱,貴富而益恭勤,可謂有德者。王士元:《亢倉子·政道》

14、 ⊙論日:君子之所以大過人者,非以其智能知之,強能行之也。以其功興,而民勞與之同樂,功成而民樂與之同樂,如是而已矣。富貴安逸者,天下之所同好也,然而君子獨享焉,享之而安,天下以為當然者,何也?天下知其所以富貴安逸者,凡以庇覆我也。貧賤勞苦者,天下之所同惡也,而小人獨居焉,居之而安,天下以為當然者,何也?天下知其所以貧賤勞苦者,凡以生全我也。蘇軾:《蘇東坡全集·既醉備五福論》

15、 ⊙精感石沒羽,豈雲憚險艱。釋義:射箭時只要精力專注,即使是石頭也可以穿入,怎麼能說困難可怕呢?一(唐)李白《豫章行》

16、 ⊙君子之大義,和調而不緣,溪盎而不苛,莊敬而不狡,和柔而不銓,刻廉而不劌,行精而不以明污,齊尚而不以遺罷,富貴不傲物,貧窮不易行,尊賢而不退不肖。此君子之大義也。晏嬰:《晏子春秋·內篇問下篇四》

17、 ⊙老菜子曰:「夫不忍一世之傷而驁萬世之患,抑固窶邪?亡其略弗及邪?惠以歡為驁,終身之丑,中民之行進焉耳,相引以名,相結以隱。與其譽堯而非桀,不如兩忘而閉其所非譽。反無非傷也,動無非邪也。聖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奈何哉其載焉終矜爾!」莊周:《莊子·外物》

18、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釋義:公正沒有偏私,國家的政治主張和法製法令就能順暢推行。一《尚書·洪範》

19、 ⊙子貢日:「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日:「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孔子:《論語·陽貨第十七》

20、 ⊙凡人之情,慢忽生於故常,狎侮起於疇昔。陳亮:《陳亮集·漢論》

21、 ⊙聖人順天道、防入欲,布和以調其性,宣樂以察其俗。氣將導志,五聲發以成文,化盡歡心,百獸率而葉曲。茫茫太空,樂生其中。聲隨化感,律與天通。交四氣之薄暢,貫三光乎昭融。將君子以審樂,故先王以省風。致同和於天地,諒難究其始終。惟樂之廣,於何不有。包陰陽兮不集不散,降神靈兮或六或九,故季札聆音而感深,宜尼忘味於耳盈。昭覆幬兮煦嫗,召游泳以飛走。演自冥,發於性情。將不動而為動,自無聲而有聲。元稹:《元稹集·簫韶九成賦》

22、 ⊙匣里寶刀晝夜鳴。一(唐)高適《送渾將軍出塞》

23、 ⊙疾之,疾之,萬物之師也。為之,為之,萬物之時也。強之,強之,萬物之指也。管仲:《管子·樞言第十二》

24、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一《墨子·所染》

25、 ⊙榮辱升沉影與身,世情誰是舊雷陳?唯應鮑叔猶憐我,自保曾參不殺人。山入白樓沙苑暮,潮生滄海野塘春。老逢佳景唯惆悵,兩地各傷何限神。論才賦命不相干,鳳有文章雉有冠。贏骨欲銷猶被刻,瘡痕未沒又遭彈。劍頭已折藏須蓋,丁字雖剛屈莫難。休學州前羅剎石,一生身敵海波瀾。元稹:《元稹集》

26、 ⊙國家將敗,必用奸人。——《國語·楚語下》

27、 ⊙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一《墨子·尚賢上》

28、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周易·繫辭下》

29、 ⊙生之而不有其生,為之而不將其為,功成而不居其功。此三者皆出於無我。惟其無我,然後不失己;非惟不失己,而又不失人。不知無我而常至於有我,則不惟失己;非惟失己,而又失人。功成則居,居則與去為對。聖人不居上之三者,然後道之常在於我而不去也。王安石:《老子注輯本》

30、 ⊙共工不觸山,蝸皇不補天,其洪波汨汨流,伯禹不治水,萬人其魚夫!禮樂大壞,仲尼不作,工道其昏乎!而有功包陰陽,力掩造化,首出眾聖,卓稱大雄。彼三者之不足征矣!李白:《李太白全集》

31、 ⊙無端木葉蕭蕭下,更與愁人作雨聲。——(宋)陸遊《落葉》

32、 ⊙攻他人之異端,不如攻一身之異端。氣稟物慾,皆為性分所本無。去本無以還其固有,損之又損以至於無。始而以道德占倍華,既而以中行繩過、不及,內御日強,外侮日退,則人我一矣,則自身之異端盡矣。舍己而芸人,夫我則不暇。《禮》

33、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唐)李白《行路難》

34、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釋義:幼小的兒童沒有不知道愛他的雙親的;等到長大之後,沒有不知道尊敬他的兄長的。一《孟子·盡心上》

35、 ⊙至誠如神。釋義:真誠的最高境界有如神靈。一《禮記·中庸》

36、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則何物不正?釋義:國君是百姓的表率,表率端正了,還有什麼能不端正呢?一《孔子家語·王言解》

37、 ⊙不奮發,則心目頹靡;不檢束,則心目恣肆。釋義:不奮發向上,就會精神頹喪,萎靡不振;不約束自己,就會性格放蕩,任情縱慾。一(宋)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38、 ⊙一人投命,足懼千夫。釋義:一個人置生死於不顧,足以使上千人感到害怕。一《吳子·勵士》

39、 ⊙人必其自愛也,然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後人敬諸。——(漢)揚雄《法言·君子》

40、 ⊙吏不廉平,則治道衰。釋義:做官的不廉潔公正,政紀政風就會被敗壞。——(漢)班固《漢書》

41、 ⊙日:「漁網之設,鴻則離之。」魏源:《魏源集·默觚下·治篇十六》

42、 ⊙仕非為貧也,而有時乎為貧;娶妻非為養也,而有時乎為養。為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惡乎宜乎?抱關擊柝,孔子嘗為委吏矣,日,「會計當而已矣」。嘗為乘田矣,日,「牛羊茁壯長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恥也。孟子:《孟子·萬章下》

43、 ⊙人類生活,固然離不了理智;但不能說理智包括盡人類生活的全部內容。此外還有極重要一部分——或者可以說是生活的原動力,就是「情感」。情感表出來的方向很多,內中最少有兩件的的確確帶有神秘性的,就是「愛」和「美」。「科學帝國」的版圖和威權無論擴大到什麼程度,這位「愛先生」和那位「美先生」依然永遠保持他們那種「上不臣天子,下不友諸侯」的身份。梁啟超:《梁啟超選集》

44、 ⊙鐵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論窮達生死,直節貫殊途。釋義:頑鐵可以折斷,玉石可以粉碎,大海可以乾涸。不管是得志失意、健在病死,總要把正直的操守貫穿在始終。一(宋)汪莘《水調歌頭》

45、 ⊙委大臣以大體,責小臣以小事,為國之常也。釋義:讓大臣負責國家大事,讓小臣負責具體的小事,這是治理國家的一般原則。一(唐)魏徵《論治道疏》

46、 ⊙蓋聖人者,金中之金也;學聖人而不至者,金中猶有鐵也。陳亮:《陳亮集·與陳同甫書之九》

47、 ⊙主好要則百事詳,主好詳則百事荒。釋義:如果君主善於抓要領,那麼各種事情都會被處理得細密完備;如果君主喜好樣樣都抓,那麼什麼事情都會荒廢。——《荀子·王霸》

48、 ⊙天懸刑以懸小人,懸名以懸君子。一受其懸,雖死而猶縈系之不已;而不知固有間也,不待釋而自不懸也。然懸於刑者,人知畏之;懸於名者,人不知解。避刑之情厚,而即人於名。王夫之:《莊子解》

49、 ⊙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偏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莊周:《莊子·山木》

50、 ⊙知能不舉,則為失材;知惡不黜,則為禍始。釋義:知道有德有才的人不提拔,就會流失人才;知道惡人不斥退,就會遺留禍患。——(唐)李世民《唐太宗集·金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