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戒掉學生思維,難怪你混的不好

2019-11-03     魔鬼銷售學

一段年齡,一種認知;一種身份,一種思維,人生就是一個在思維認知上不斷自我精進的過程。

當然了,有人能完成地很好,有人則不及格,而這樣的差距,往往就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比如有些年齡比較大的人,看著有社會經驗,有人生閱歷,但卻並沒有與其年齡相匹配的成熟度,原因出在哪?

很簡單,就是思維認知水平沒跟上。

對於職場人來講,我們曾經都是青澀的學生,都曾青春年少過,而那時候的思維認知往往是無法適應社會的,或者說,是不足以在社會上混的風生水起的。

所以,一個人如果想要混的好,想要在社會這個大自然里過的好一點,那麼就應該戒掉之前的「學生思維」。

那麼,有哪些典型的「學生思維」需要注意呢?

主要有三點。

01

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獲取

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在學生時代,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被動接受教育。

所謂「被動式接受教育」,就是自身缺乏主動性,屬於撥一下才會動一下那種模式。

比如說,老師每天會布置作業,告訴大家今天要做哪些題目,要完成什麼任務,而一旦老師不布置,我們往往就不會給自己安排作業。

這就是很典型的被動接受教育,也是一種典型的學生思維,習慣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去獲取。

很顯然,這種思維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是行不通的。

在職場上,一個總是習慣被動接受工作安排,缺少主動的人,往往是難有機會受到別人青睞,是很難能脫穎而出的。

其二,從個人成長的角度講,一個總是被推著走的人,沒有強烈的主觀追求和慾望的人,是很難能快速成長的。

在學生時代,我們就可以看到,那些學霸級人物在學習這件事上往往都很主動,老師沒講過的,他可能早就預習了,老師沒布置的作業,他可能自己就去做了...

成年人的世界也是如此,不管是能力的提升,還是一些機會,往往都是需要自己主動去爭取的,你越是主動,越有機會。

02

放大努力,忽略結果

什麼樣的學生,即使考試考的不好,也不太會被老師責備和討厭呢?

是那種很勤奮的學生。

不管是在老師還是家長的眼裡,只要孩子已經盡力了,很努力了,那麼考不好往往是容易被原諒的。

通常情況下,大家還會對其安慰一番,鼓勵他繼續保持這樣的態度,並相信他下次肯定能考好。

而於學生自己來講,往往也是如此,認為只要努力了就行,至於結果是什麼並不重要。

以至於有很多的學生都屬於「假勤奮」,看著很努力上進,但其實只不過是自我麻痹,用熱情欺騙自己,圖個心安理得罷了。

這其實也是一種很典型的「學生思維」,過於放大勤奮的重要性,對壞結果有著較高的容忍度。

很多人將學生時代的這種思維帶到了成年人的世界裡,只要自己看起來很努力就好,至於什麼結果,那就隨緣吧。

很顯然,這樣的「學生思維」也是行不通的。

在職場上,很多時候,並不是你有勤奮努力的態度就能萬事大吉的,你還必須要有成果。

一個人即使很努力,但沒什麼產出的話,一樣會被掃地出門,這就是職場的殘酷性。

成年人的世界,是一個更實際的世界,更注重結果,更看重功勞,而不是你付出多少,你有多大的苦勞。

03

只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玩

即便畢業多年以後,我們仍然覺得學生時代的感情是最為真摯的,令人無比懷念,終生難忘。

原因在於,那時候大家真的很單純,一沒利益的糾葛,二是因為我們往往只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玩。

古人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在學生時代,這樣的定律是最明顯不過的了。

那些整天膩在一起的人,必定是玩得來的,也不管對方成績是好是差,家境是優還是寒。

這就是「學生思維」,簡單、純粹、真摯。

但是,在成年人的世界裡,這樣的思維就需要改一改了,那麼需要怎麼調整呢?

答案是:你必須要有意識的和那些比你優秀的人在一起玩

我們不光要和喜歡的人在一起玩,更要和比我們優秀的人在一起,因為這樣才會有成長和進步。

某種程度上講,一個人如果始終無法將自己的交際圈上升一個層次,那麼說明他有在「混日子」之嫌。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於成年人來講,這是特別重要的一件事。

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局,一個人混的怎麼樣,就取決於他的思維格局,所以請趁早戒掉「學生思維」吧!

作者簡介:哈叔,青年暢銷書作家,著有《決定你成功的不是情商,是逆商》,擅長用歷史解構職場,文字接地氣,簡練精闢,深受當代年輕職場人的的喜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Et3M24BMH2_cNUguE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