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人生都已經放棄了,憑什麼讓你的小孩贏在起跑線?

2019-11-19   微觀學社

我們對微觀學社數萬名企業家學員調研,其中58%說最大的夢想是「把孩子教育好」。

怎麼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呢?我們都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但是很多人自己已經把人生放棄了,你如何讓你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其實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很多孩子輸就輸在父母的高度之上。

舉個最俗的例子:兩個小朋友站在一塊比賽誰尿的遠,於是一小朋友就跑到了2樓,站在2樓樓頂上,另外一個小朋友站在1樓,結果2樓的小朋友隨便一尿,就比1樓的遠。

這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站在不同的高度,你的能力彰顯的程度就不一樣。所以,我們家長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點,孩子的成就只能在家長的認知高度空間裡面震盪。教育孩子應該給孩子兩種財富:

第一個財富是給孩子的認知。比如父母帶著小朋友去坐公交車,公交車超過1.3米要收費兩塊錢,然後父母就讓孩子上車時蹲著點兒,千萬別超過1米3,就為了省兩塊錢。結果小朋友上車忘了站得筆直,就收了兩塊錢,躲不過這個票,結果被媽媽罵了一頓。於是孩子發現自己站得直、行得正、長得高,反而是錯誤了。如果這樣去教育小孩,你就在降低孩子的認知,讓他變得越來越自卑,越來越自私。

有很多家長從小到大給孩子認知是「好好讀書,千萬別像我一樣,長大以後一定要找個好工作」。所以從小就給孩子一個認知:讀書是為了找份好工作,立志做個打工仔。

但是覺悟的父母他會跟孩子講:「你好好讀書,長大了以後要承擔責任,要創造就業,要為其他的小朋友安排工作」,你發現家長給孩子的認知高度就決定了孩子的精神,還有他的品格。

第二個財富就是能力。所謂的能力首先你要給他提供最優質的教育。前段時間碰到一個朋友,他說他的孩子讀完高中,不用高考,我就問為什麼不用高考,他說他孩子現在讀的是國際學校,是加拿大聯合辦學,中國老師和加拿大老師中英文聯合教學,到了高三直接就到加拿大,進入皇家什麼理工學院,然後在加拿大讀完本科,直接就去美國申請耶魯的碩士。他說整個這條路線都已經設計好了,整個學完下來460萬。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都很驚訝。

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我們做父母的如果真的要讓孩子有成就,首先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否則如何為孩子提供最頂級的教育?

其次,父母的能力還可以讓孩子有完全不一樣的經歷。有個笑話說,中國首富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說交朋友我從來不看別人有沒有錢,因為別人怎麼有錢也沒我家有錢。你想他這種自信哪裡來的?父母的能力給的。王思聰大學畢業,父親就先給你打5個億,讓他拿著5個億去玩一玩、練一練,結果把王思聰練成了中國百大投資人之一。所以父母的能力其實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否則你無法給他機會讓他去歷練。

因此改變小孩的命運的本質,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你的人生都已經放棄了,憑什麼讓你的小孩贏在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