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工作在全國法院是一個重頭戲,也是司法工作中的難點,更是增進司法權威、提升司法公信的基礎。針對執行工作,河北省威縣人民法院加強研究,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制定了各種執行措施,讓「老賴」無處遁形,取得了一定實效,保證了執行工作的順利開展。
加大法院和其他單位的配合,實現數據共享。建立執行聯動機制,發揮國土資源、房管、稅務、移動、銀行、保險等多部門的協同作用,實現信息共享,共同打壓「老賴」生活空間,真正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社會局面。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只有實現部門間信息互聯共通、資源共享,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打擊和預防並重的作用,徹底提升執行能力,破解執行難題。
加大社會宣傳力度,營造執行氛圍。要利用各種宣傳媒體,開展多角度全方位宣傳,通過電視、網站、微博、微信等宣傳平台,加大宣傳力度,努力促進群眾形成學法、知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圍。加大對失信被執行人的曝光力度,提高震懾效果。分期、分批對不履行執行義務的「老賴」在微信公眾平台、法院微博和門戶網站上進行公開曝光,使失信被執行人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自覺主動履行義務。藉助「一鄉一法庭」人民調解員體系,通過身邊人的現身說法,樹立全民法治意識,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法院生效判決的權威性和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法律後果,督促他們主動履行義務,提高執行效果,樹立司法公信。
建立懸賞舉報制度,落實專項懸賞金。建立執行懸賞舉報制度,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平台,通過手機、電視以及在被執行人住所地張貼懸賞公告等方式,督促被執行人及時履行義務。將懸賞資金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範圍,按照案件執行標的設置懸賞金額,解決利用申請人單一支付懸賞金的不足,落實懸賞制度,推動全民參與執行的良好局面,徹底破解執行難題。
加大拒執犯罪的打擊力度。執行員應對申請執行人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宣傳打擊拒執犯罪和維護個人合法權益的意義,引導自訴人正確收集證據,提起刑事自訴,同時對進入訴訟階段後財產無償贈與和不合理低價轉讓財產的行為納入拒執犯罪的範疇予以懲處,加大拒執犯罪的打擊廣度和深度,讓「老賴」對法律心存敬畏,不敢逾越法律屏障。
截至目前,威縣法院執行到位資金達30多萬,執行裁判文書按規定100%及時上網公開,並落實信息查詢平台、簡訊回告等執行信息公開和告知措施,依託法院「兩網」更新各類執行信息1500餘條,實現了「打擊一個、震懾一批、預防一片」的效果。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