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優等生在校喝酒出了事,老師和學校應不應該管?

點右上角關注我們

技術支持:北京東方黃埔白酒技術研究院

未成年禁止飲酒,大家都很清楚,但是剛成年的大學生飲酒問題,不知是否引起過各位酒友的關注,三天前雲南一大學生,當伴郎醉酒身亡,更是將名校大學生飲酒的問題再次報道了出來:


本來一件令人開心的喜事,卻給兩個家庭帶來這樣的悲痛。

近幾年來層出不窮的類似新聞,不免讓我們感覺很痛心,高考的獨木橋本就難走,好不容易到達了對岸的優生,卻因為過度飲酒而失去了自己的美好未來。

同學你喝酒嗎?你能適量喝酒嗎?

如果要採訪各位酒友,很多人第一次喝醉都是在大學的時候。

@Andy K.C: 讀了大學以後,總是會參與各種聚會,不管是社團還是新生聚會,都會喝酒。後來難過的時候喜歡一個人去喝酒 ,開心的時候喜歡一群人去喝酒,難過的時候容易喝醉,因為一心求醉,16年分手喝醉了,給前女友打了30多個電話,腦海里千言萬語,感覺自己是詩人,跑到馬路上,一邊跑一邊喊,這種畫面不是電影,是實實在在我的狀態,明知道喝酒解決不了事情,但是我就願意喝酒。

@Ari:第一次喝酒,是小時候出於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偷偷在家拿出白酒,小泯一口,辣的我面目猙獰,從此再未主動碰酒。


上大學,發現組織聚會,有人模仿家庭的宴會,模仿電視里的中年人你來我往的方式,出現了年級小、職務低就要雙手托杯,杯口低於高年級學生的文化。


每次都能看到小學弟在旁邊吐的人仰馬翻,看似是禮儀,實則是等級虛榮心,我對這樣的酒局從此再無好感,這仿佛是是一群年輕人假裝成熟的狂歡。

喝酒能夠給我們帶來五花八門的感受,開心也好、傷心也罷,似乎飲酒就是一個情緒宣洩的出口,每個人在酒桌上盡職盡責的表演著自己的角色,能夠讓醉後的自己徹底的釋放。

大學生為什麼愛喝酒?

根據社會學習和社會認知理論,青少年會積極的尋找"全體社會中特定群體期望的行為準則"來構建自己的行為,這種群體期望的行為準則也稱為一種社會規範(Social Norm)。因此飲酒不僅僅是大學生會出現的行為,有的甚至在高中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研究顯示,大學生處於青少年晚期,是飲酒率較高,飲酒行為較為普遍的原因。而且上大學以後,不管是經濟還是家長的約束都給大學生飲酒提供了機會。

另外,生日聚會,考試結束,開學重聚,畢業聚會等事件性飲酒也是大學生飲酒的重要原因,畢竟大家都知道大學已經是一個小社會了。


大學生過度飲酒問題,到底應該由誰來買單?

正常的喝酒,我們都能理解,但是,很大一部分大學生都存在聚會時飲酒過度的問題,每個人都覺得別人酒量大,比自己更能喝,從而喝較多的酒來使得自己符合"社會規範"。

國外的研究也發現,大學生通常會過高估計同輩的飲酒量,從而導致他們增加自己的飲酒量來達到"規範"。也就是說,部分大學生會在喝酒的過程中,因為起鬨或者面子問題,讓自己陷入過度飲酒的狀態,這樣對身體而言,也是在超負荷的承擔著酒精帶來的健康問題。那麼,這樣的後果應該由誰來承擔呢?


而根據中國青年報報社對1986名大學生的調查發現,65.0%的受訪大學生贊成高校對學生禁酒,65.4%的受訪學生建議學校開展講座普及過度飲酒危害。



但是也有酒友認為,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了,理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應該再像初中、高中那樣對他們進行過度的管理;同時也有人贊同高校禁酒,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就小編看來,剛剛脫離父母管教的大學生,不應該完全沒有管束,學校作為教育機構應該做出引導,而且制定這種規定本身是高校自身的權利,實行禁酒的規定,此舉並沒有越權。例如飛行學校的學生違規飲酒,一經發現就會被開除學籍,因為酒後飛行是觸犯刑法的。

對此各位酒友的意見是什麼呢?

大學生過度飲酒應該誰來為他們的行為買單呢?(文:kiki哦咦呀)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