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並不容易,可以完成,也可以珍惜。
一位年輕的母親最近離婚了,她不知道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一年前,她遇見並愛上了丈夫,意外懷孕。懷孕三個月後,她匆忙結婚了。懷孕期間,兩人的感情似乎變得平淡無奇,初戀的甜蜜也消失了。分娩後,丈夫似乎很不習慣身邊有一個哭泣的嬰兒。他脾氣很壞,他們習慣了每天吵架。他吵架了,然後離婚了。
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夫婦在孩子出生後發生衝突。也許他們有膚淺的情感基礎。也許他們曾經非常愛對方,但是孩子的出生或缺乏結婚準備逐漸扼殺了他們的感情。
大多數夫婦什麼時候經歷過婚姻危機?
許多母親坦率地承認,嬰兒出生後,日子似乎突然變得難過:對嬰兒的照顧已經耗盡,與老人的衝突仍在繼續,丈夫似乎成了只關心工作的「局外人」...隨著孩子的出生,夫妻關係真的會減少嗎?一位著名的社會學家馬斯特斯曾經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83%生下第一個孩子的夫婦經歷了中度或重度婚姻危機。在嬰兒出生的那一年,夫妻之間的衝突持續不斷,而且經常發生。其中,30%的夫妻關係急劇惡化,一些人因此離婚。
日本貝尼斯研究所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根據研究,70%懷孕的准媽媽說她們仍然深愛著她們的丈夫,但是當她們的孩子兩歲時,這個比例下降到了30%。這30%的人通常是有著堅實情感基礎的夫婦。然而,我們仍然可以說,對大多數人來說,嬰兒的出生已經成為夫妻關係的炸彈。
至於「生孩子」,夫妻雙方的願望也會影響婚姻質量。
你想要孩子嗎?這孩子是意外還是有計劃的?妻子想要孩子,但丈夫不想?還是丈夫想要孩子而妻子不想?這些因素也會影響分娩後的婚姻狀況。在美國有一項關於家庭關係的大規模研究,特別是關於夫婦在生孩子前的願望,以及夫婦在生孩子後的婚姻狀況。研究發現,那些在妻子懷孕前就非常想要孩子的夫婦很少因為孩子的出生而離婚,婚姻狀況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維持。甚至有些家庭也因為孩子的出生而感到溫暖。相比之下,這些妻子只是在懷孕前單方面想要孩子。孩子出生後,這對夫婦經常發生衝突。在這些家庭中,相當比例的夫婦在孩子5歲前分居或離婚。
此外,為孩子出生後的生活做好充分準備的夫婦會比沒有做好準備的夫婦表現得更好。例如,他們事先知道,在嬰兒出生的第一年,嬰兒睡得不規律,哭了。嬰兒出生後,母親不得不經常母乳喂養或喂奶粉,換尿布和清潔床上用品。這導致嬰兒出生後母親睡眠不足和情緒煩躁,最終導致夫妻衝突,影響夫妻感情。在完全認可的前提下,夫婦可以在孩子出生後對彼此有更多的寬容和更少的衝突。
父母怎樣才能獲得最大的婚姻幸福?
在這方面,幼兒說,有人建議尚未生育的夫婦可以學習達爾文的方法。據說達爾文年輕時不願結婚。他拿出一張紙,列出了不結婚的原因以及雙方結婚的原因。有趣的是,他不結婚的原因之一是婚後生活費用很高,所以他不能買書。相比之下,在結婚的原因中,他列出了婚姻生活。有妻子和孩子會給生活帶來更多的意義和幸福。相比之下,閱讀帶來的快樂只占生活快樂的一小部分...經過詳細的列舉和比較,達爾文最終決定結婚。這種婚前準備幫助他獲得了幸福的婚姻和家庭。他和他的妻子非常相愛,他們生了10個孩子。
說到這,小孩子們說他們必須談論「確定性」。我們假設一對夫婦總是幻想嬰兒像天使一樣,在懷孕前一直微笑。成年人也可以優雅地推動嬰兒車像電視明星一樣去購物,嬰兒在嬰兒車中發出可愛的牙牙學語的聲音...相比之下,另一對夫婦更了解產後生活,他們知道嬰兒入睡時最可愛。他們知道母親在分娩後會忙得沒時間化妝,他們可能超重,他們也知道在父母身份的早期會有各種失調。當他們真正扮演父親或母親的角色時,真實的情況對下面的夫婦的情感影響會更小。因此,「確定性」是一種偉大的心理安慰。
此外,在婚姻中,夫妻雙方都有更多的同理心、相互寬容和理解,以確保情感的「堡壘」依然牢固。
藝術家莎拉·沃克說,難怪成為母親就像在你平常的房子裡找到一個完全陌生的房間...對許多夫婦來說,這一點都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