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義「諡號」大盤點!他們竟然帶著罵名走進墳墓…

2020-06-03     祭祀文化網

原標題:貶義「諡號」大盤點!他們竟然帶著罵名走進墳墓…

諡號是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其生前事跡及品德,給予一個評定性的稱號,有褒、貶、明之分。但自唐朝起,諡號幾乎沒有什麼貶詞,幾乎都是文、武、孝之類。可到了明朝時期,幾位藩王的封號卻有些「跑偏」,甚至還有些人的諡號帶有罵人的貶義,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秦愍王:諡號「愍」

秦愍王朱樉,明太祖次子,是大明首藩,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去世。他這一生,可謂是「大錯沒有,小錯不斷」。為人處世荒唐至極,卻又從不做傷天害理的事。

秦愍王逝世的時候剛40歲出頭,令人惋惜。於是他的父親朱元璋親自給他提了個諡號——愍(有憂患、痛心之意),並且親自作文解釋道:「哀痛者,父子之情;追諡者,天下之公。朕封建諸子,以爾年長,首封於秦,期永綏祿位,以籓屏帝室,夫何不良於德,竟殞厥身,其諡曰愍。」

這裡的意思是說這位秦愍王德行不好所以才英年早逝,愍的諡號飽含父親對兒子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情。

魯荒王:諡號「荒」

魯荒王朱檀,明太祖十三子,出生僅兩個月就封王。封地山東兗州,死於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年僅二十歲。這位藩王生平最大的愛好就是煉丹修仙,煉好後親自試吃,把眼睛吃瞎後仍不肯罷休,直至殞命。由於魯王逝世時非常年輕,他只留下了一個六七個月大的孩子,險些絕嗣,故被明太祖賜了一個荒字。

伊厲王:諡號「厲」

伊厲王朱㰘,是明太祖最小的兒子,封地河南洛陽。這位伊厲王可是個不折不扣的「混世魔王」,據《明史》中記載:「王好武,不樂居宮中,時時挾彈露劍,馳逐郊外,奔避不及者,手擊之。髡裸男女以為笑樂。」意思是說這位伊厲王每天就喜歡拿著武器到處閒逛,遇到來不及躲避他的行人,就用武器去打人家,還將男女剃光了頭髮綁在一起來取消作樂。

德行如此,永樂皇帝賜他諡號的時候也沒留情面,賜給他一個「厲」字。意在批評他行為跋扈殘暴,如同秦厲王苻生。這幾位藩王的諡號都是他們一生的縮影,飽含了父母兄弟對其的哀怨、憤怒之情。如果他們知道自己的諡號如此,不知道會不會後悔呢。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眾號【祭祀文化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05ceXIBiuFnsJQVwS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