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催化器真有這麼脆弱嗎?寶馬的質量看來也不怎麼樣啊

2019-07-20     修車的那點事兒

自從2004年本田的第二代CRV被引入國內開始,中國大地就徹底的進入了SUV車型井噴的時代。無論是豪華品牌還是平民品牌都爭相推出了旗下的各類SUV車型,從緊湊級到中型再到中大型,現在更是推出了 迷你型。寶馬X1就是寶馬旗下的入門級SUV,10年推入市場之後,可謂是補全寶馬在各個級別車型的產品陣營。

入門級就代表著差嗎?我從來不覺得這是一個正確的表述方式。寶馬的精髓和韻味在這台X1身上你全都能看的一清二楚,後驅+直六想必已經我不需要我再做過多的解釋了吧。

美好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放在這台X1身上也不例外。十萬公里是一台車的分水嶺,同樣也是很多車上部件使用壽命的極限。這台X1剛剛邁過這道嶺,三元催化器就開始出現了問題。現在ECU報出了廢氣觸媒轉換的故障碼,翻譯過來就是三元催化器的效率低。

三元催化器效率低有多種原因,後氧傳感器的數據錯誤也會出現相同的故障碼。為了更加嚴謹的事實,我必須對後氧傳感器的好壞做出驗證,觀測動態的數據流就可以知道後氧傳感器的好壞了。通過觀察數據流發現後氧傳感器是好的,符合後氧傳感器的變化規律。

剩下的就只有三元催化器的原因了,由於三元催化器本身的特殊屬性是沒法繼續維護的,只能進行更換。更換三元絕對是個不小的工程,因為本身就不大的發動機艙之內塞進去N52這麼大一台發動機。空間會變得異常緊湊,施工難度也可想而知。

這是我將膨脹水箱(備水壺)拆了之後才看到的三元催化器,前氧傳感器已經被我拆下來了。要不然固定三元催化器的螺栓根本就拆不到,並且你看見的也只是其中一個,還有另外一個根本就看不見。

拆卸了這幾顆螺栓足足花了我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拆卸難度真的是很大。

這是在車底看到的景象,右側的發動機懸置已經被我拆下來了,要不然從發動機底部完全沒有任何的機會拿出來。

六個碩大的排氣孔近在眼前,在這個星球上,寶馬是為數不多的還在堅持使用直列六缸發動機的廠家。不過為了更加優秀的動力輸出,也裝配上了渦輪增壓器,自然進氣就真的成為了歷史。

來個全家福吧~雖然是直列六缸的自然進氣發動機,但是在N52上卻採用了分體式的三元催化器,每三個汽缸通過一個三元催化器對尾氣進行催化和還原。

新的三元催化器是不帶有前氧和後氧傳感器的,需要將舊三元催化器上的氧傳感器拆下來才行。切記,前氧和後氧的位置是不可以裝反的,要不然發動機的空燃比就徹底的出現了問題。我在去年就遇到過這樣的一台車,一直報氧傳感器的故障,找了兩天才發現是前後氧傳感器裝反了。

這是位於排氣管上的接口墊圈,非常的容易損壞。沒錯,由於十萬公里都沒有進行過拆卸,這個藉口墊圈的在拆的時候基本上全都被我撬爛了。

為了保證一定的密封性,我換了新的接口墊圈。密封性對於排氣管來說至關重要,因為無論是前氧傳感器還是後氧傳感器,都是依靠檢測尾氣之中的氧含量來對混合氣濃度做出修正的。只要是漏氣,一定會影響氧傳感器的檢測結果,特別容易造成疑難故障。

三元催化器價格高昂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裡面的三種貴金屬,鉑銠鈀是三元催化器的主要還原催化劑。在前幾年即使是已經損壞三元催化器也依舊能夠賣出很高的價錢,就是因為貴金屬的稀有性。

寫在最後:三元催化的故障有必要修嗎? 當然是有,並且是一定的。尾氣排放對於環境保護存在重大意義,我國在2000年才開始強制規定汽車的尾氣處理。雖然已經是過去了十九年之久,治理效果也初見成效。我國在實行的國4、國5、國6其實都是在嚴苛處理尾氣的排放物,驗車廠主要檢驗的也是這一項。如果三元催化器有問題,尾氣是一定是不合格的。尾氣不合格就沒法上路行駛,這樣是不是清楚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zd-8mwBJleJMoPMvL0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