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東亞杯是前國腳李鐵首次挂帥國家隊,入選本次國家隊的球員,更多是為備戰明年世預賽而做出的準備,此次大名單大部分國腳都未入選世預賽的大名單,雖然韓日同樣派出了「二隊」、乃至「三隊」出戰本次東亞杯,但首輪中國隊的對手日本隊更是派出了多名低於23歲球員、還有不少首次代表國家隊出戰的球員,說是日本男足的三隊都有人信,但從第一輪中國1:2不敵日本隊的比賽來看,這支中國隊同樣具備「完全體」國足身上的毛病。
在東亞杯前,留給李鐵組建「國足選拔隊」的時間並不多,其中曹贇定和金敬道兩名參加了足協杯次回合決賽的球員更是與球隊只有不到4天的磨合期,而他們兩個恰恰是李鐵需要在本屆賽事倚仗的球員,這也對球隊的進攻端有一定影響;本場比賽李鐵排出了4231的陣型,首發上陣的11人中分別來自9個不同的足球俱樂部,加之磨合時間短暫,球隊的首秀並不如意也就可以預想到了。
在武漢卓爾,李鐵打造了實力不俗的「鐵家軍」,在中超聯賽跑動排名第一,本場比賽李鐵依然十分重視跑動,在比賽開始後,李鐵一直站在場邊指揮隊員積極跑動,不過日本隊在第28分鐘再一次依靠小範圍的配合擊穿了國足的防線,日本隊斷球反擊,在國足防線少人的情況下,果斷走肋部通過簡單的短傳配合成功取得進球。
認真來說的話,這個進球不是李鐵戰術的失當,也不是球員的問題,而是日本隊的配合實在太自然了,這也是日本隊能夠躋身世界強隊的一個因素,兩三名日本球員可以在人擠人的禁區中,打出十分精彩的小範圍配合,而這在國足很難看到,此外在這場比賽中也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李鐵站在場邊指揮時,國足踢得似乎更加自信,也更積極主動,李鐵回到座位時,國足也相對被動不少,顯然這支國足還缺少一個主心骨,沒有一個真正的「場上指揮」。
在下半場丟失第二粒進球前,李鐵先後換上了李行和于大寶兩名中後衛,但是日本隊恰恰抓住了這個中後衛剛剛上場,沒有充分熱身的時間段,利用角球的機會再下一城,這一球中國隊集體走神,顯然是影響比賽走勢關鍵一球,這粒進球直接把李鐵打回了替補席,很少出現在場邊指揮了。
在本場比賽里,國足依然是十分被動的一方,可以說,李鐵的戰術並沒有得到完全體現,這也是不少國足主帥頭疼的地方,訓練中的東西放在比賽場上打不出來,而在上半場4腳射門0射正等數據也顯示了國足在進攻端和中場組織的無力,而國足在補時階段扳回的一球,雖然是建立在補時階段,日本隊2:0領先的情況下,日本隊注意力分散和體能下滑而導致的失球,但依然能夠讓人看到國足積極主動的一面,而且邊路傳中的打法,似乎依然是國足最有效的進攻方式。
李鐵想要建成這支多「俱樂部聯軍」球隊,遠遠不是十幾天的時間就能完成的,他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將自己執教的理念灌輸給這些球員,雖然此次東亞杯的目的在於「練兵」,但是如果李鐵能夠取得比預期(球迷和媒體普遍將起碼戰勝中國台北設為本屆東亞杯國足的底線)更好的成績,無疑將是國足選帥的最大熱門,但目前看來,練兵的目的不知道能否達成,而李鐵如果無法在未來兩場比賽中拿出些更積極東西,怕是將於國足的帥位無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