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畫 I 素描靜物怎麼畫?「第29期」

2019-07-21   孫大剩美術工作室


靜物素描寫生是石膏幾何形體寫生的延伸和發展,靜物素描就不面對潔白的石膏幾何體了,靜物都有自已不同的顏色,雖則我們現在是畫素描,但也要注重用素描來表現出物體的不同色彩來,除了我們在畫石膏幾何體時給大家講過的物體在光照下基本的明暗變化,靜物素描還要表現物體的質感,重量感,虛實空間遠近變化來!相比畫石膏幾何體要難一點,但只要我們仔細觀察還是容易畫好的!靜物素描它描繪的範圍很廣,瓜果、蔬菜、花卉、瓶罐、文具等都可作寫生的內容。但無論畫什麼都一定要表達出素描關係來,所謂的素描關係,可以簡單理解為,畫面上物體與物體間,物體各部分之間,物體與背景或者襯布之間的明暗對比程度,虛實對比程度的總和.



素描靜物寫生主要是訓練我們的構圖能力造型能力。對初學者來說,一方面通過由簡到繁的靜物組合寫生,掌握構圖規律,做到畫面對象大小比例安排得當,視點高低適宜;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布置靜物作畫,從中學習構圖的基本知識(如統一和變化;對比和調和;對稱和均衡:比例和節奏;靜感和動感等等),逐步掌握構圖能力。

構圖

構圖是我們畫靜物素描時首先要考慮的,也是決定這幅畫好壞的關鍵一步,對於初學者來說要遵循基本的構圖法則:寧上勿下,寧左勿右,主次分明以及疏密得當。


總的來說一張好的構圖要做到完整變化統一。「完整」要求畫面飽滿、舒適,形象完備,主題突出。


那麼,可以在看起來重心不夠穩定的那部分畫面上做些掩飾:比如說背景可以處理成一個開放的空間;或者在前面加上個桌角;再不然還可以在襯布上多添加一些布褶。這些做法都可以增加畫面的豐富性,同時也起到一種視覺平衡的作用,彌補之前構圖上的失誤。

透視

形成空間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透視。透視可分為平行透視(又稱為一點透視)和成角透視(又稱兩點透視)。

認識和表現透視現象是研究形體結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透視是指由於物體因所處的距離、位置、角度、高度不同而在視覺上產生長度上的遞減與壓縮以及形狀上的變化的一種現象。


那大家面對畫面的透視不僅在構圖上有一定得變化,而且在上調子的時候也要有透視的變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處理:第一,畫面前後的關係。前面的跳出(物體以及明暗上面都要加強塑造,就連暗面也要畫的有內容),後面的壓下去(物體只要畫出黑白灰對比,無需刻畫,背景只需調子過度),


形體結構

形體本身包含兩種含義,「形」是客觀對象的形象特徵,「體」是對象的體積。在平面上表現物體的立體性特徵,要求所描繪的物體不僅要有橫向和屬相的長度,而且要有縱深方向的長度。要有點、線、面構成物體的立體感。「三面成體」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俗語,即亮、灰、暗三塊面組成體積,它和體積的飽滿度和透視形的準確性等對塑造形體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一組素描作品中,結構決定著畫面的形式與繪畫本身物體的形式並與其相一致的內部核心。結構素描的特點是以線為主要表達手段。少畫明暗,強調突出物體的結構特徵,是結構素描練習的主要目的。


明暗

任何物體在光照的情況下都會呈現出一定的明暗關係。光源的強弱、距離的遠近、照射方向的不同都會影響物體的明暗層次。而這種明暗層次被概括為:三大面、五大調、九大色階。而我們所說的調子是指畫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層次,是體面所反射光的數量也就是面的深淺程度。

三大面:亮、灰、暗

五大調子:高光、中間灰面、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

調子和描繪外形是一樣的觀察方式,比如對比形體之間的寬度,高度,轉化到調子上就是對比物體之間的明暗關係。

明暗調子的關鍵在於固有色調。我們先畫這些固有色調,固有色調暗面就暗下去,亮面就灰下去,然後光源照射的地方就在固有色調上順光面提亮,背光面加深,並記得合理的畫出背光面中的反光面。


畫面的塑造

物體的塑造時畫面的關鍵,如何讓整張畫在眾多畫裡面跳出來,除了整體關係,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物體的塑造,體現基本功扎不紮實就是在這一點上。物體塑造也包含了畫面中的「虛實」、「主次」、「物體的質感」這些都是相輔相成的。


畫面虛實和整體關係

畫面的虛實整體指的就是以畫面的重心為主,四周過度的調子虛化。重心位置著重刻畫(主體),其周圍的物體以及環境依次過度的虛化。(不一定近處物體畫實,遠處物體就必須虛化,虛實是以畫面的重心為主,向周圍過度虛化的過程)。


而在整體關係的處理上需要注意以下六點:

(1)先大後小。這裡的大與小,是指物體的基本形和局部形的大小關係。

(2)先草後精。在物體形沒有確定之前,不能單獨將某一部分過分細緻地刻畫。違背這一要點,會造成畫面「碎」和整體失衡的結果。

(3)先直後曲。直線比弧線簡單,方形比圓形簡單,平面比球面簡單,所以,應「先直後曲」,以便於把握形的準確性。違背這一要點,會造成「比例不准」的結果。

(4)先暗後明。每一次、每一遍、每一個階段,每個體、每個面、每個局部的開始,都要從最暗處畫起,再畫次暗、灰部,最後是亮部。違背了這一要點,會造成「明暗失調」的結果。

(5)先實後虛。先畫感覺的強點,後畫感覺的弱點。違背了這一要點,會造成「畫面平,無空間感」的結果。

(6)先近後遠。先畫前面物體,再以後面物體相襯托,使主要物體突出、明顯。

2-1-1素描靜物與石膏幾何形體的聯繫

靜物的形體結構實際上仍是不同的幾何形體的組合,但它比石膏幾何形體更不觀則、更複雜。這樣我們在靜物寫生中,更應該強調對形體組合關係和結構關係的理解。

一切複雜的形(包括人物)都可以用幾何形體進行概括。通過對幾何形體的研究、訓練,我們可以掌握自然界中多種不同形體在構造上最基本的規律。

如下圖所示:

構圖最重要的是要均衡與對稱,二者都會使畫面表現出穩定感。穩定感是人類在長期觀察自然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視覺習慣和審美觀念,因此,只有符合這種審美觀念的造型藝術才能給人以美感。具體作畫時,要做到畫面物體組合疏密、高低有致、聚散自然,根據畫面需要主觀調整物體間的間距,這樣畫面才會有節奏感。

一些考生往往容易把物體畫得太小或太大,過於集中或過於鬆散,這樣的畫面都不會給人以美感,也就失去了構圖的意義。畫面的構成除了要注意物體相互之間的組合關係外,還要注意畫面的重心。重心不穩,偏上、偏下、偏左或偏右都會讓人感覺不舒服。此外,我們還應該注意物體之間在方向上的平衡,不能所有東西都朝一個方向,或是朝向完全相仿,這兩種極端的構圖方式都會給人留下不舒服的視覺印象,也會破壞畫面的平衡與美感。

構圖是對畫面的合理規劃和對物體的科學擺放,不能太空,也不能太滿,要保持左右均衡。下面是幾種常見的構圖形式。

2-1-3空間

虛實、遮擋、前後、透視是表現畫面空間的主要手段,應遵循亮實暗虛、近實遠虛的基本規律。表現物體的前後遮擋關係時,要注意杯遮擋物體形的連貫性。不同物體的透視關係要協調一致,注意畫面大的黑、白、灰的構成關係。

2-1-4質感

質感是物體在光下產生的光感。每種物質都有不同的屬性,我們可以據此在繪畫過程中利用虛實等素描關係來刻畫不同物體的質感,以達到逼真表現其形象的目的。

2-2單體訓練

2-2-1蘋果的畫法

蘋果是造型最簡單、最具代表性的水果之一,其外形特可以概括為球體。表面相對光滑、高光明顯,因此筆觸要細膩。此外,蘋果頂面和底面的凹陷處是其重要特徵,應細緻刻畫。

蘋果外形與石膏球體十分相似,畫結構線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透徹、準確地理解蘋果如球體般飽滿的形體特徵。

蘋果的明暗分布規律也與石膏球體十分類似,想要畫好蘋果先要學會畫石膏球體,然後在此基礎上再強調出蘋果的外形特徵和質感特徵。

結構畫法

素描靜物組合示範步驟

勾勒平面和背後立面襯布的邊線,然後通過基礎階段練習的簡單幾何形狀勾勒出靜物形體,確定好整體構圖,在此階段我們運用了幾何形體練習階段的課程:

用較為清晰的線條勾勒襯布邊線,同時對物體形狀進行具體描繪,畫出暗面。再畫出襯布褶皺的暗面,同時開始繪製磁碟底部的暗面。用筆輕輕畫出水果的明暗交界線以及大致給水果水壺杯子鋪上明暗。

加深明暗交界線,同時開始描繪陰影部分。這一步就可以進行物體細節的刻畫了,如梨的蒂頭和玻璃杯的厚度及截面。襯布的固有色區別也要拉開,用線條排出深色襯布的色塊。



深入刻畫,表現好畫面的明度關係。盤子和襯布的陰影比較清晰,水果與整幅畫保持著一致的明暗關係。


進一步刻畫細節。同時整體調整畫面。透明物體都存在著透光現象。由於玻璃杯的透明特性所以陰影處色調較淺。



深入刻畫物體細節時,需要捏住鉛筆下端並支起小指。


明暗步驟繼續深入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