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志堅 通訊員董愛忠 陳雋)明知是「三無」口罩,卻在包裝上標明「防塵防霧霾」、執行國家標準等,線上線下共銷售880餘萬元,其中疫情期間銷售50餘萬隻,金額近60萬元。近日,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檢察院受理了王成傑、王健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案,目前該案正在審查起訴中。
2018年底,王成傑偶然得知海綿口罩生產成本較低,便想以此掙錢。王成傑邀王健與其合作,二人一拍即合。
2019年1月,王成傑開始張羅生產事宜,王健從別人手裡轉來一家名為「迪風歐」口罩旗艦店經營。由於海綿口罩質量差,差評多、退貨多,王成傑找到一種叫太空層面料替代,並仿照明星款口罩樣式,同時包裝上標明「防塵防霧霾」「醫用」等標誌。
很快,改良款口罩供不應求,二人便擴大生產、銷售規模。王成傑先後確定了6個生產點(相關人員另案處理),其中5個系家庭作坊,缺乏規範的生產制度,加之面料、成品也未經過消毒處理,導致王成傑等人生產銷售的太空層口罩存在做工差、褪色、有異味等問題。2019年5月,王健又購買了兩家網店,同時銷售口罩。2019年7月,王成傑與一服裝廠負責人合作,由對方專門負責生產純棉口罩和冰絲口罩。自此,王成傑等人通過7個生產點生產各類口罩,再通過3個網店銷售。
今年1月下旬,受疫情影響,市場對口罩需求量突增,淘寶平台為穩定市場、惠及客戶,要求所有口罩店鋪採取限購限價銷售政策。面對「商機」,王健有自己的「對策」,他要求客服將王成傑的聯繫方式提供給需求量大的客戶,由其進行線下銷售,並稱自己銷售的口罩能夠防飛沫。
2月上旬,鹽城市大豐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日常檢查中發現王成傑等人銷售的口罩系不合格產品,並將線索移送至公安機關。2月6日,警方對王成傑、王健以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立案偵查,並予以刑事拘留。大豐區檢察院第一時間提前介入該案,引導公安機關從物流清單、原材料採購記錄、刷單交易記錄、銀行交易明細、產品鑑定等方面強化證據收集。2月20日,偵查機關將2人提請批准逮捕;2月22日,大豐區檢察院從快作出批准逮捕決定。3月2日,公安機關將該案移送大豐區檢察院審查起訴。
經審查查明,2019年2月17日至今年1月,犯罪嫌疑人王成傑、王健為謀取非法利益,合夥生產偽劣口罩670餘萬隻,價值1000餘萬元;銷售偽劣口罩590餘萬隻,銷售金額達880餘萬元。其中,疫情期間,王成傑通過微信聯繫,與多人進行線下交易,銷售不合格口罩50萬餘只,銷售金額59.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