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掌摑乘務員,兒子全程目睹:家長占便宜時,孩子損失的是什麼

2019-08-30     家學寶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非衣


1

前幾天,一個女子下高鐵時,左右開弓,掌摑乘務員的視頻在網上瘋傳。

(圖片來自網絡)

一位網友看到視頻後,對該女子的行為表示不解,他這樣留言:

「乘務員看起來是在幫乘客送行李,為何得不到感謝,還遭遇粗暴對待?」

原來,該女子帶著兒子乘坐高鐵,只買了自己的一張票,而兒子已明顯過了免票範圍。乘務員發現後,要求她補票,才不情願地補票,便對乘務員產生了記恨。

臨下車時,她把行李箱放在過道里。乘務員巡查發現該行李箱無人看管,在詢問其他旅客無果後,按規定,把行李箱放到車廂連接處的大型行李物品架上。

車輛到站,該女子沒有發現行李箱,乘務員問清情況後,主動把行李箱拿給她。而該女子認為這是乘務員對她的故意刁難,於是就對乘務員掌摑和辱罵。

一次逃票,竟演變成這樣的後果,而最不該的是,這一切,她的兒子全程目睹。

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在成年後,都會在無意識地重複著父母的行為。

非常擔心這個孩子,如果他以後也學會了占便宜,將是令人心疼的事。

2

表面上占了便宜,實際上卻失去了更多

一次聚會上,同學告訴我:

他有一個女同事,工作上拈輕怕重,非常自我,從來不做本分之外的工作,就連辦公室的公共衛生,也從來不占手指。

有時自己本分的工作,也會找這樣那樣的藉口,請別人幫忙。好心人提醒她,這樣下去可不好。她竟說:

「這樣挺好的,我很享受這樣的狀態。」

大家也不好說什麼,後來,部門改組,她無懸念地被解僱了。

如果她早料到有這樣的結果,是絕不會這樣肆無忌憚地貪圖小便宜的。

這些事,她有職責做,但就是不願意做,還不是愛占小便宜的心理在作祟。

這些事,他是應該做的。做了,是自己的本分;不做,就是最大的過分。

貪圖小便宜的人,不是輸在能力,而是輸在格局。

他們常常只想到自己,因小失大,結果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

不僅如此,貪圖小便宜,還會引來更為嚴重的後果。

(圖片來自網絡)

知乎網的一位網友分享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他的侄女長期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愛占小便宜,見到自己喜歡的,別人不給,不是搶,就是偷。後來她竟然在超市偷玩具,被營業員逮個正著。人家看她小,沒有報警。最後家人交了錢,賠了禮,才了卻此事。

有一句老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次次地占便宜,可能會引誘她走上犯罪的道路。

如此看來,那些貪圖小便宜的人,實際上失去了更多。

3

越不想占便宜的人,實際上占了更大的「便宜」

生活就是這樣,有些人機關算盡,處處想占便宜,但最終吃了大虧。而那些不想占便宜、一心吃虧的人,往往會贏來意外的收穫。

據俞敏洪回憶,在大學四年期間,他每天堅持打掃宿舍衛生,為同學打開水。

當開水沒了的時候,舍友們都會問:

「俞敏洪呢?」

十年之後,當他創辦新東方需要尋求合作者時,曾經的舍友,毫不猶豫地從美國回來幫忙。

他們說:

「俞敏洪,我們回去,是衝著你過去為我們打了四年水。」

河北女孩王心儀也不喜歡占別人便宜,把苦難當作奮鬥的動力,考上了北大,很多人願意資助她,都被她一一婉拒,感動了無數網友。

吉林農村婦女李凌芝,25歲時公婆、丈夫接連亡故,留下亡夫的爺爺和5歲的孩子,還有20萬的債務。別人看她困難,都說不用還了,可她不想占便宜,用了十多年,一筆筆還了,贏得了別人的尊重。

他們都是不想占便宜的人,實際上生活賜予他們更大的便宜。

以前吃的虧,日後都會得到數倍的回報。有財富、尊重、友情……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修行。在修行的路上,得與失一點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種心境。

心境達到了,失就是得;反之,得也是失。

4

理智的家長一定不會讓孩子占小便宜

貪圖小便宜的人,終究會失去更多。知乎網上,一位網友大膽地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歷:

一個單位找他寫稿,稿酬1000元,對於他這樣沒有名氣的人來說,已經很多了。可他貪圖便宜,居然跟人家要了1200元,從那以後,人家再也沒找過他。

他非常後悔當初的做法,多要了200元,失去了更多的1000元。

生活中,占便宜的人,每占一次,就是給自己挖一個坑。隨著坑越來越多,越挖越深,自己就會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占便宜真的不是什麼好事,可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有發現「占便宜」的美妙,甚至會做些小偷小摸之類的事情。此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不讓孩子貪圖小便宜,首先家長就不要貪。

董卿說過: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做什麼樣的人。」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師。他們一旦發現家長占了別人的便宜,就會不知覺地去模仿。就像做遊戲一樣,樂此不疲。

因此,家長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率先垂範,不貪圖小便宜。

其次,要明確孩子的物權意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孩在兩歲左右,就會進入物權敏感期。

這時候的孩子,覺得什麼東西都是自己的,什麼東西都想占有。此時,家長要及時地告訴他們,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就可以任由自己支配;哪些東西是別人的,如果要拿,必須徵得別人的同意。

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孩子也許太渴了,在超市裡拿了一瓶酸奶,一會兒喝光了。便將空袋子放在超市架子上。媽媽見了,不僅告訴他沒付過錢的東西不能使用,還領著孩子,帶上空袋子,到收銀台前,付了錢。

最後,要適當地滿足孩子。

有的時候,孩子喜歡占便宜,是因為在某些方面得不到滿足。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基本的、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轉移成不合理的需求。

所以,當孩子的需求合理時,家長要予以積極的回應,滿足的他們的需求,他們也不會再想著占別人的便宜。

在《拜託了冰箱》節目中,黃磊的孩子非常想吃冰淇凌,為了滿足孩子無比期待的心理,但又怕孩子吃多,黃磊一次就給孩子吃一小格大小的冰淇淋。

假如孩子的需求不合理,家長也不能粗暴對待,必須和孩子講明原因。只有從心裡上解決問題,孩子才不會做出錯誤的事情。

(圖片來自網絡)

薩提亞心理學有一句名言:「孩子沒有錯,如果錯了,一定是父母的錯。」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了孩子健全的人格,美好的未來,家長不僅自己不要占便宜,還要時刻地關注孩子,不讓他們跟著別人學占便宜。

孩子是無辜的,一旦養成愛占便宜的惡習,那必定是令人無比揪心的事情。

因為愛占便宜,往往才是最容易吃大虧的。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gaw6GwBJleJMoPMvIY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