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鈔機再次開動,加密貨幣上漲,為什麼說比特幣是未來趨勢?

2021-03-08     中金網

原標題:美國印鈔機再次開動,加密貨幣上漲,為什麼說比特幣是未來趨勢?

加密貨幣牛市,如果你也不想錯過本輪大牛市,添加微信號:feiyu850711,來關注我們的投資課堂,這裡讓你空手而來,滿載而歸。

印鈔機再次開動,比特幣價格上漲

3月7日,美國參議院終於以微弱優勢通過了1.9萬億美元的救濟計劃,美元大放水的消息傳來之後,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就開始迎來了新一波的上漲,而前段時間跌跌不休的走勢也開始逐漸反彈。

傳統法幣正是因為不斷隨意印鈔,使得物價上漲,進而消耗人們對法幣的信任,而比特幣正是因為總量一定不隨意增發,並且可以自主控制的因素,使得華爾街等機構趨之若鶩,從歷史的發展角度來說,加密貨幣是現如今貨幣發展歷史上的一個必然出現的產物,這也是人們無法阻擋的趨勢。

貨幣的數字化,從 DigiCash到虛擬貨幣

從歷史上來說,加密貨幣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第一個嘗試進行加密貨幣行為的事情發生在荷蘭,沒錯,就是那個曾經發生鬱金香泡沫和第一個股份制公司的荷蘭。當時荷蘭一個偏遠地區的加油站被搶劫,大量現金被劫匪搶走,於是當地的人們就想著使用智慧卡的形式來進行付款,這種形式也推進了後面使用銀行卡進行購物付款的形式,直到今天銀行卡購物刷POS機依然是主流的形式。

之後在荷蘭,關於加密算法和數學研究比較流行, 1983 年,大衛·喬姆在RSA算法(一種加密算法)的基礎上,研究出一個炫目公式,用於網絡加密。它允許一個人發送一串數字到另一個人,而且這個數字可被接收方所修改,大衛·喬姆也創立了數字現金技術公司DigiCash ,並構建依託網際網路的加密貨幣,這也是最早的網際網路加密貨幣的原型。

但是好景不長,最終大衛的數字貨幣公司因為違反荷蘭央行規定,因此只能將成果賣給銀行,之後再加上運營不善,數字貨幣公司最終破產倒閉。

貨幣數字化發展

DigiCash對當時的社會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效果,因此也誕生了很多嘗試使用網際網路進行支付的公司,這些公司在90年代大量出現,比如我們常見的騰訊公司、paypal、盛大等都建立自己的網際網路數字化的貨幣的業務,並進行探索。

騰訊公司發展了我們最常知道騰訊和盛大的模式比較類似,Q幣本質上是一種虛擬貨幣,由於法律的關係,我們只能將這些稱為單方面兌換的貨幣,也就是人們使用現金或充值卡的形式可以充值虛擬貨幣,但是這些虛擬貨幣卻不能兌換成現金。虛擬貨幣的名稱本身是指的是主要用於網際網路虛擬遊戲之中或虛擬世界人物所使用的,比如QQ秀、盛大的遊戲點卡、網易的遊戲點卡等等,這些其實都指的是虛擬貨幣,而他們僅僅只是使用了資料庫對稱加密和資料庫技術,以保證系統記錄方便和不被黑客所篡改,這些虛擬貨幣主要的特徵就是不能用於購買現實世界中的物品,而且擁有自己的貨幣單位,比如1個Q幣。

而另外一種形式就是paypal模式的貨幣形式,國內發展到現在也有微信、支付寶這樣的形式,其實和paypal模式是一樣的,我們稱為貨幣的數字化,paypal實現的是貨幣的數字化過程,這個和銀行卡系統比較類似,在90年代之後,銀行也開始探索網上貨幣的轉帳技術研究。

網上銀行和paypal+網際網路購物的發展,使得貨幣的數字化發展加速,而paypal和銀行這類的系統也相對比較成熟,同時他們為了保障系統運行的安全性,所以使用了大量的密碼學技術,比如我們使用的網銀U盾,其實就可以看成一種認證的秘鑰證書,當網頁需要認證的時候,就可以使用U盾進行加密認證,同樣也有一種離線形式的動態口令卡,利用這種形式對用戶的遠程操作進行認證。這樣一來,並且為了系統的安全性,往往也實現了多重備份的策略,這樣使得系統即使受到攻擊,也能夠得到恢復,和之前虛擬貨幣的形式一樣,這些數據的控制權都是集中化的形式,這類貨幣是傳統貨幣的網絡電子化,使用貨幣單位還是以前的形式,比如元、美元、英鎊等。

貨幣的網上轉帳和網銀之類的轉帳使得人們能夠利用網際網路輕鬆進行轉帳操作,同時也使得網絡交易開始流行起來,大量的股票交易所轉為網絡下單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才能夠發展到今天的樣子。

區塊鏈加密貨幣和數字貨幣

2008年比特幣被提出來之後,由於比特幣不被廣大人所知,僅僅在小圈子裡為人熟知,因此當時的人們也根據中本聰白皮書的說法,將比特幣稱為一種電子加密貨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加密貨幣,也有人稱為電子貨幣。

比特幣使用了新的貨幣單位,早期有一些人將比特幣用於網絡遊戲和博彩之中,因此普通玩家認為它的使用方法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Q幣在使用沒有太大的區別,也就將比特幣稱為虛擬貨幣。

隨著IBM提出大力發展區塊鏈技術之後,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因此區塊鏈技術中所使用的橢圓曲線加密算法引起人們的注意,更多的人開始將比特幣稱為加密貨幣,電子貨幣的稱號逐漸減少。

而一般使用虛擬貨幣名詞的主要是傳統新聞,這類主要秉承著合法合規的思維方式,對於比特幣而言,他們不認為比特幣是一種貨幣,但是比特幣卻有自己的貨幣單位,比特幣的相關活動就受到了法律方面的限制,國家也及時提醒比特幣的風險,因此只能將比特幣劃為虛擬貨幣的行列之內,在他們看來,比特幣就應該和Q幣一樣,人們可以持有,但是卻不能用買購買商品,不能行使貨幣職能。

比特幣的去中心化

在幣圈裡,人們一直強調去中心化,這是為什麼呢?

在區塊鏈出現之前,數字貨幣具有可以被無限的特徵,並且由銀行等具有權威性的第三方金融機構來充當中心化媒介這一角色,為交易雙方的資產交易提供查詢服務。

區塊鏈出現之後,「去中心化」得以實現,通過非對稱加密,區塊鏈可以把數據以一個公共總帳的形式記錄下來,交易各方可以直接查看交易信息,而無需藉助第三方中心化金融機構的幫助,比特幣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最大特徵就是人們可以實現財產的高度自主權,傳統的無論實物貨幣或電子形式的貨幣或網際網路形式的貨幣,最大的特色就是會受到一個團體所控制,我們的錢僅僅只是帳戶中一個可以隨便更改的數字。而當比特幣出現之後,雖然我們的比特幣也是帳戶中的一個數字,但是因為去中心化,所以這個數字是不可以篡改的。

每一枚比特幣都有它自己的出處,這樣就保證了比特幣不可能隨意被增發。也真因為數量方面是不可篡改的,所以比特幣獲得了人們的信任,最終發展到今天的樣子。

其實我們綜合貨幣的數字化過程,可以發現,前面的貨幣之所以沒有發展成比特幣的樣子,主要是因為中心化控制,正因為中心化,所以無法挑戰法律的限制,也就被束縛在現有的貨幣體制之下,而以比特幣代表的加密貨幣,也正是因為去中心化,所以比特幣才能挑戰現有貨幣體制,從而構建一個新的體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gHOEHgBMMueE88v0c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