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孩子人生的底氣!(建議收藏)

2019-06-25     美術寶1對1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澳洲一位清潔工爸爸,成了世界網紅。 他陪伴女兒做體操的視頻,在社交網絡上被瘋傳點贊。

他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極有運動天賦,於是,他把女兒送進了體操訓練班。

可是,慢慢地,女兒從一開始的興致勃勃,變得越來越不願意去訓練了。

一是因為體操訓練枯燥乏味;二是女兒的動作不標準,隊友的嘲笑讓她內心苦惱。

若是一般家長,也就兩條路:要麼心疼孩子,直接放棄;要麼苦口婆心,教育孩子。

他選擇與孩子站在一起。和教練溝通後,課內課外,他都跟女兒一起訓練。

他圓圓的身體,笨重僵硬的滑稽動作,讓女兒及隊友們樂得不能自已。

爸爸的支持,讓原本枯燥的體操變得有趣,也讓曾經失落的女兒找回了信心。

這些年陪練下來,女兒的成績越來越好,世錦賽的表現不錯,據說已經向著奧運會的目標衝擊。

對社會來說,這些父親只是普通人,而對孩子來說,父親卻撐起了他們的整個世界,是他們人生里的英雄。

美國著名心理教育學家尼金·瑪洛娜女士曾呼籲:「當你早晨起來,打上領帶,匆匆奔向自己為之操勞和奮鬥的工作與事業時,您是否曾經認真地思考過自己對兒女所承擔的義務呢?」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角色非常重要,對孩子社會化所產生的作用往往比母親的影響更為強大。因為在子女眼中,父親常常是自己崇拜的偶像和權威。因此,希望天下為人父者,在家庭教育的舞台上,不要放棄自己的角色,儘快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多多的參與家庭教育中來。

01

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勇敢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父親對孩子的冒險行為會適當給以鼓勵,更側重於培養孩子獨立、果斷、勇敢和冒險的精神。比如如果孩子從高台階往下跳、與小朋友一起賽跑等,母親總擔心孩子會不小心碰著了、摔著了、累著了,因此往往會嚴厲批評,禁止孩子有危險行為。可是父親就不是這樣,他會伸出大拇指,對孩子說「真棒!加油!」喜歡帶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這無形中就鍛鍊了孩子的意志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冒險和勇敢精神。

02

有利於拓展孩子的知識面


一般情況下,往往父親的知識面要廣於母親,對史、地、哲上較為精通,因此父親給子女講得更多的是歷史典故、英雄人物事跡、世界各地民情風俗等,在教育內容上更為豐富。而母親則一般都偏重於童話故事、生活習慣方面的養成,涉及史、地、哲較少,在拓寬孩子視野、豐富孩子知識上略顯不足。

03

有利於孩子動手、探索能力的養成


父親一般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做些超前的事,允許孩子拆卸各種東西,或者參與修理簡單家電,讓孩子大膽學騎自行車等,而母親則比較喜歡幫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不允許他們搞破壞。

04

有利於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面對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父親的態度一般都比較強硬,而母親則時常心軟。父親帶孩子逛街,看的、聽的、了解的東西多,零食吃得少;母親帶孩子上街,學的東西不多,零食卻吃得不少。

05

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較高


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針對嬰兒到十幾歲的孩子各個年齡段進行了一次長達12年的跟蹤調查,得出一個結論: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06

可彌補母親教育的不足


母親溫柔細膩,做事認真仔細,通過講故事、教唱歌、陪孩子玩等,給孩子很多關懷與呵護,然而,因保護過度,照顧的過於精細,往往會使孩子表現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點。父親教育則彌補了這些不足,有利於養成孩子堅韌、大膽、果斷、自信、豪爽、獨立等性格。

曾有一篇小學滿分作文《爸爸,我想對你說》在朋友圈瘋傳。

作文中孩子說:手機是爸爸的寶貝,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幾乎所有時間,都用來看手機。

讓爸爸檢查作業也被隨口敷衍,或者乾脆也丟給他一支手機。

最扎心的是,孩子在最後寫道,他很希望爸爸能陪伴他,願意用生命來換取爸爸的陪伴。

這是多麼的可悲!父親的陪伴和正能量,形成了孩子人生最初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奠定了孩子完善性格的豐沃土壤。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人有兩種發展需求,一是親密性,主要來自母親;二是獨立性,來自父親給予的力量和安全感。

小時候,離天空最近的地方,是父親的肩膀,撐起了孩童人生里第一片遼闊的世界。

如果父親不是心目中的那個英雄,孩子就缺少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嚮導,缺少了最崇拜的偶像,進而變得缺乏勇氣、探索精神和創造力。

父親們,請把刷手機、看電視的時間,拿出來充實自己,陪伴孩子,成為孩子的榜樣和驕傲。

珍惜孩子把你當成超級英雄的機會,一生一世,僅此一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_TUHmwBmyVoG_1ZBTy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