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員是地上的天使,用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病人」,自1989年走上手術室護理這個崗位以來,三明市第一醫院護士鄧水珠30年如一日,默默踐行著南丁格爾的這句誓言。
鄧水珠從三明衛校沙縣分校畢業進入三明市第一醫院,從事護理工作近30年。工作以來,幾十年如一日,對待工作盡職盡責,得到醫護人員及患者的好評,在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為患者點燃生命之光。
「一切辛苦都值得」
在醫院裡,有這麼一個群體:無影燈下的白衣使者,他們每天行色匆匆,幾乎腳不離地;他們每天面對的是不同的手術患者,奮鬥在沒有硝煙的戰場;當遇到急危重症患者搶救手術時,他們和時間賽跑,從死神手裡搶生命;他們無懼無畏,為生命護航。
鄧水珠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對於急危重症患者搶救手術而言,及時的手術治療搶救,就意味著病人的生命。手術室護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苦和累是無法避免的。
「最長記錄是連續工作23個小時。」鄧水珠在手術室臨床一線工作期間已經習慣了手術室忙碌的節奏。她回憶說,有一次一天碰到連續多台急診搶救手術,連軸轉。遇到這種時候,醫護人員都擠不出一點點的休息縫隙,無法準時吃飯,有時用餐也只能簡單地「扒拉」幾口,短短几分鐘的用餐時間也就是他們的休息時間。
由於手術室護理工作高強度、時間不確定等特點,長期以來中午無法休息,加班是常事,24小時隨時隨地應對突發事件,與家人聚少離多,這真真實實存在於鄧水珠近30年的手術室護理生涯。可是她卻從未抱怨過工作的辛苦,默默在崗位上揮灑著青春和汗水。
自從走上手術室護理工作崗位以來,特別是作為一位管理者期間,鄧水珠已經記不清自己處理了多少緊急的突發事件,記不清有多少個深夜或是加班後才剛到家又接到電話匆匆趕往手術室參與患者急救的場景。
「工作雖然辛苦,但是當每次看到親自與醫護團隊共同拼搏完成的一例又一例的手術能取得成功,我就感覺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一切的辛苦都值得。」鄧水珠說。鄧水珠擔任手術室護士期間認真做好臨床各個專科手術的護理配合約2.6萬餘台次。
用技術讓醫護更專業
作為一名手術室這一特殊崗位的護士,不僅要有超常的奉獻精神,還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嫻熟的操作技能,才能做好臨床各個專科的手術護理配合。
這個工作極具專業性很強和挑戰性。不同專科的手術護理配合、治療、護理、用藥、安全管理、設備器械的精準應用等任何一個環節都必須嚴謹,不能有細小的疏忽,否則,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所以,鄧水珠在工作方面,時刻為自己敲醒警鐘,督促自己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也對手術室從嚴管理。
「下班前,沒有到整個手術室走一圈我是不會安心的。」每天回家前,哪怕加班再遲鄧水珠都要到手術室各區域查看各班人員的工作情況,當天患者手術進展情況、環境及設備運行狀況、次日手術護理評估及對物品準備情況,及時指導解決存在的問題,在精細化的嚴格管理下,帶領護理團隊完成了7.3萬餘台次手術的護理配合,保證護理質量安全,取得較好的成效。
「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才能充實,發展和完善自己。」28年來,鄧水珠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升業務及管理水平,踐行「規範、安全、高效、創新」的管理理念。
鑽研如何解決疑難的護理問題對鄧水珠而言,儼然成了一種習慣,多數難題在她手上迎刃而解。
有一次,手術室內一款供緊急情況下使用的進口高壓滅菌器發生故障。因為它使用的是全英文,同事們一籌莫展,無從下手。而鄧水珠很迅速找出設備問題所在並解決,「小意外」的解決,得益於她每天有效利用時間學習英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鄧水珠在平凡的護理崗位上,從一個美麗靦腆的小護士成長為一個成熟幹練的護理管理者。她在工作上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也收穫了眾多的榮譽和鮮花:三明第一醫院優秀護士、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市優秀護士」、「三明市首屆最美醫務工作者」、「三明市勞動模範」、「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如今,她的生活依舊很忙碌。她正與護理部同仁們共同做好臨床護理的指導工作、患者護理服務的督查、全院及醫聯體各分院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推進專科小組建設、推動三明市手術室護理專業的發展……
(三明日報記者 陳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