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蘇州專稿 文/馬月華】
太驕傲啦!
就在今天
蘇州又一位「中國好醫生」載譽而歸
他就是江蘇省蘇州市中醫醫院
骨傷科主任醫師姜宏!
他是蘇州第3位
獲得「中國好醫生」稱號的醫生
今天下午14:30
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了
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
「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
走進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現場交流活動
活動發布「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
2019年10月、11月、12月月度人物
並邀請衛生健康系統先進典型代表
進行現場交流訪談
講述他們不忘初心
全心全意服務百姓健康的感人故事
(後排右二為姜宏)
作為「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
2019年10月月度人物
姜宏也參與其中
剛剛
看蘇州記者也聯繫上了姜宏醫生本人
對於此次獲獎
他謙虛地表示自己受之有愧
「在我的身邊,在我的周圍,有許許多多比我更好的好醫生,是他們影響了我,感染了我。而且,醫德、醫術和甘於奉獻都是醫生的生命,作為一個普通醫生,今天能參加這樣一個活動感到十分榮幸,我想我做得還很不夠,比起現場獲獎的人,特別是有些一線的鄉村醫生,默默無聞,甘於付出,把溫暖把健康送到每一位老百姓手中,讓我也深受啟發,感到醫生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
其實在此之前,姜宏還曾先後榮獲
2017年「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2年江蘇省年度新聞人物
江蘇省第二屆「醫德之星」
江蘇省百名「醫德醫風標兵」
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江蘇省中醫藥科教先進工作者
蘇州市勞動模範
……
等等眾多榮譽
不過相比此次獲得的「中國好醫生」稱號
姜宏感慨道
這次的榮譽衝擊力更大
因為「好醫生」是更加崇高的肯定
同時他也再三強調
獲得這個榮譽
不是對他一個人的肯定
是對他所在的醫院和所在科室的肯定
是對他們骨傷科幾代人努力的肯定
也是對吳門醫派的肯定
其實
一直以來
在平凡的醫療崗位上
姜宏始終兢兢業業、勤奮工作
把救死扶傷、治病救人
作為神聖的使命
他表示接下來將再接再厲
更要將醫生做好!
姜宏個人事跡>>>
銀針憑妙手,白衣秉丹心
2012年年初的一個下午,姜宏正在醫院開會。五六個家長抱著一個才28個月的小孩,到會場找到他。家長們心急如焚加上七嘴八舌,姜宏好不容易才弄明白,原來兩小時前,孩子不小心摔斷了上臂,送到了一家醫院急診,經檢查是肘關節的肱骨髁上骨折,嚴重錯位。接診的醫生馬上讓孩子住院,準備在麻醉下行急診手術。家屬在手術知情同意書上也簽了字,但在孩子即將進入手術室時的那一刻,孩子的爺爺卻受不了,這麼小的孩子就要承受麻醉開刀之苦,於心不忍啊,他希望能找到不開刀的辦法。
有緣善寫紅十字,立德長學白求恩
為了讓患者獲得最佳預後,他甚至甘願擔風險。
多年前曾經有一位70多歲的患者,患上罕見的夏科氏膝關節病,這種病例行手術治療有「三高」的風險,即高失敗率、高感染率和高鬆動率。
換關節,患者很可能下不了手術台,不換關節,患者再也無法行走。怎麼辦?姜宏謹慎地反覆權衡之後,建議患者進行手術。幸運而欣慰的是,手術成功了。而這一疑難病例手術成功的報告,後來被發表在美國的Pain Physician雜誌。
「醫生可以讓患者自己選擇治療方案,責任就由患者承擔。但醫生具備專業知識,應該知道哪個方案更合適。」姜宏說。
「用心厚德,用功仁術。」姜宏把這八個字作為骨傷科的科室座右銘。
欲向市中求妙藥,需知東吳有奇方
有一患者左腳植入鋼板已經三年半了。當時手術的醫院考慮到患者年齡大,建設不再取出鋼板,但是一次複查時,又建議要取出鋼板。為取出鋼板,患者慕名找到姜宏,姜宏看了片子後,毫不猶豫的說:「鋼板磨損骨頭太厲害,立即住院手術」。
但是鋼板已經植入三年半多,原始資料又已經遺失,要取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次組織醫生反覆推敲,準備了好幾套取鋼板螺絲螺帽的方案。在組織手術時,一顆、兩顆……取第五顆螺絲時還是遇到了麻煩,好在術前準備充分,最後還是順利取出來了。
治病救人,搶救生命,是醫生的天職。在姜宏的履職字典里,永遠把這一點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辛勞採得山中藥,克奮醫救世間人
2003年,接過上一代領頭人龔正豐的接力棒,姜宏成為蘇州市中醫醫院骨傷科第四代掌門人。在擔任科主任的15年中,姜宏責任感和事業心很強,他身先士卒,任勞任怨。在臨床、教學、科研、科室管理和國家重點專科建設等方面付出了大量辛勤的勞動,取得了很多的成績。
作為學科帶頭人,他將「用心厚德,用功仁術」作為骨傷科的團隊精神支柱。針對骨傷科的發展方向,姜宏提出了「一體兩翼」的學科發展思路。所謂「一體兩翼」,就是以中醫骨傷科理論體系及其臨床經驗為主體,並以吳門醫派葛氏骨傷診療技術和國內其他骨傷流派與現代醫學和現代骨科學作為兩翼,來發展蘇州市中醫醫院的骨傷科事業。
在「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的思想指導下,近十多年來,骨傷科先後經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和原衛生部國家重點臨床專科兩個層次的騰飛。特別是市中醫醫院2011年整體性、提升性搬遷至現在的新醫院後,骨傷科學科規模不斷擴大,業務量呈井噴式上升,處理危急重患者的技術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姜宏除了治病救人之外,還肩負著教書育人的使命,作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和南京中醫藥大學的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至今共培養出了30名研究生。
姜宏一直在探索運用中醫藥治療巨大/破裂型腰椎間盤突出症。對該病現有國內外臨床指南主張手術治療,而他甘冒風險,敢為人先,敢於創新。經過20多年的臨診實踐與摸索總結,他在國內首創了一項中醫促進突出椎間盤重吸收的適宜診療技術,成功地治療了一部分原本需要手術的巨大/破裂型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治療後通過複查核磁共振發現,突出椎間盤呈不同程度地縮小甚至消失,讓一些臥床不起的重度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避免了手術治療。
治病救人,提高療效,權衡治法,讓病人獲益最大化,在姜宏的履職字典里,永遠把這一點放在最顯眼的位置。
姜宏簡介
姜宏,中共黨員,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醫正骨》和《頸腰痛雜誌》編委。
從事骨傷科臨床工作近40年,曾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師從全國名中醫施杞教授,系統學習上海著名的石氏傷科,並曾赴德國漢堡ENDO-CLINIK醫院學習人工關節手術技術。主要側重於脊柱、關節和創傷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與手術治療,對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有較深入的臨床研究。他衷中參西,博採眾長,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經驗,並將「能中不西、先中後西、中西結合」這一骨傷治療策略所帶來的優越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11項,發表論文110多篇,S C I 收錄論文6 篇。主編《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臨床專著3部,先後在報刊副刊發表散文50多篇和攝影作品10多篇,著有散文集《談笑往來》、《穿越記憶》及攝影集《縱橫光影:一個醫生眼中的世界》。
部分資料來自蘇州市衛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