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975期)
在民國,有這樣一個奇女子。
她是民國紅極一時的女作家,也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更是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不過與她的才華相比,人們或許更津津樂道於她的緋聞。
民國奇女子中有緋聞的並不少見,然而像她緋聞這麼多的,還真不多見,更為傳奇的是,她的每次緋聞都出的驚世駭俗,仿佛她的一生就是為緋聞而活的。
她便是出生在農曆五月端午節的蕭紅。在舊社會看來,出生在這天是不祥的,因此她的家人便給她改生日到五月八,但這也沒能夠挽救她命運多舛的一生。
她曾反抗舊家庭、逃婚、做第三者,又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兩次懷孕中再嫁他人。
最後,在她31歲時,在病痛中結束了自己緋聞滿身而傳奇的一生。
她的一生備受爭議,她一直在為自由奔走而鬥爭,卻一次次成為了自由的奴。
她一生依附於三個男人,卻一再被辜負。後來得一人憐愛至死,令她紅極一時。
要說蕭紅,她本生長在一個還不錯的地主家庭,可惜母親早逝,父親重男輕女且母親病逝後便再娶,好在還有個疼她的祖父,可惜祖父去世後,她便沒有了依託,變得更加叛逆。
也許是童年成長的陰影,讓她極度缺乏安全感而嚴重不自信,她一邊極度渴望自由和愛,一邊又卑微地奢求持久的依賴。
因而在任何時候都選擇毫無保留地相信並依附於男人,卻從未反省過幸福的真正含義,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因而也一生都束縛在緋聞的漩渦之中。
關於她的緋聞,主要有三:
第一:成名前的「緋聞」
成名前,她是緋聞滿天飛,主要還是風流熱烈的情感糾葛。
她的反抗家庭、逃婚、做第三者,又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無一不在挑戰著舊社會的底線。
上中學時,她因為積極於愛國熱潮運動,因而自然免不了頻繁地和男同學經常交往,傳統封建的父親張廷舉怕她給張家敗壞了名聲,便將他許配給小官僚之子汪恩甲。
她和汪恩甲相處一段時間後,發現他劣跡斑斑便拒婚,卻以失敗告終。而此時有妻室的表哥陸哲舜對她熱烈追求,甚至在他的慫恿下,與之一起私奔到北京求學、同居,同時,他們也失去了家族的經濟支持。
沒有了經濟來源的這對年輕人還得生存、上學,生活無比艱難,陸哲舜最終選擇了妥協,在她灰頭土臉之際,汪恩甲來找她,並且再次熱烈追求她,在汪恩甲的溫暖下,她一顆心融化了,便與之同居,生活到了一起。
汪恩甲工資入不敷出時,她卻懷孕了。汪恩甲回家求援失敗,灰頭土臉地來找她,他們繼續一起生活,直到當他們在旅館已經賒帳食宿600多塊錢時,汪恩甲不得不出去籌錢,從此一去不返。
這時候,她已經懷孕五個月了。
蕭紅被遺棄在旅館裡,老闆為了彌補經濟損失,準備把她賣到妓院去。她走投無路,只好向報社求助。
1932年夏天,《國際協報》收到一封女讀者的求救信,署名是張乃瑩(蕭紅之實名),副刊主編裴馨園非常同情她的遭遇,派蕭軍前去旅館探望。
蕭軍敲門許久後,昏暗的門慢慢打開,映入眼帘的,是一個體態臃腫的孕婦,面容憔悴,幾縷亂髮在額間耷拉著。
蕭軍本想完成任務即刻就走,誰知面前這個女子竟說讀過他的作品並且非常欣賞他的才華,他們不由地傾攀談起來。
他順手拿起了桌上的舊報紙,看到上面留白處塗抹的幾行小詩:
那邊清溪唱著,
這邊樹葉綠了,
姑娘呵,
春天來了!
看到此,他的心融化了,是的,他心動了,此刻眼前的她仿佛不再是一個臃腫的孕婦,而是世間最美麗最美好的女子。他在心裡宣誓,即使傾盡全力也要拯救這顆美麗的靈魂。
兩顆互相吸引的靈魂相遇,他們相愛了。
在蕭軍努力下,他們逃難出來,並且守護她生下了那個孩子,只是當時的他們連自己都養不活,更別說孩子了,只好把這個小生命送人。
她的種種情感醜聞,聽上去非常曲折而傳奇,一個還在新舊社會交替的時代,孕育出了如此傳奇的靈魂。
她用自己一整個青春來瞎折騰,如果沒有蕭軍,她或許早死了。她也的確為自己的「作」,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其實有些無奈,也不是她一人的瞎折騰造成的,還有那個特殊大環境的綜合因素導致。說到底,當這一切沉痛遭遇發生時,她也只是個十九歲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如果她的監護人對她有些許關懷和正確引導,如果當時她所處生存條件稍微好一些,情況或許又會大大不同。
不過,歷史沒有如果,如果真有的話,她也不會有那麼傳奇的人生經歷,也就不會有那麼透徹的人生感悟,也就不會寫出那麼細膩而動人的文字。
第二:出名後的緋聞
她和魯迅先生之間的緋聞至今都是一個謎。
1934年11月,她和蕭軍逃難到上海,拜訪了魯迅,得到了魯迅的極大欣賞。在魯迅的幫助下,他倆的寫作事業越來越順當,生活質量也越來越好了。
按理說,這兩個有才華的人,本應該生活得會越來越好。
可惜,這對苦難夫妻在生存困頓時都心心相惜,在彼此寫作事業越來越成功時,卻漸漸離心離德了。
大男子主義的蕭軍對於蕭紅的感情,更多的是憐愛和保護欲,那個弱小有才華的讓人心疼的姑娘,他是誓死也用保護的。
可眼前的蕭紅,已經羽翼豐滿,自己成長得很好了,蕭軍自然無法顯示出自己的高大了,像蕭軍這樣的男人,感情來得熱烈,消磨得也乾脆。他很快便愛上了別的姑娘,一個又一個。
她一次又一次地到魯迅家去哭訴,她悲痛欲絕。對此,後來許廣平回憶到:「有一個時期,煩悶、失望、哀愁籠罩了她整個的生命力,蕭紅先生無法擺脫她的傷感,每每整天的耽擱在我們寓里。自然蕭紅女士也常用力克制,卻一點也遮不住。」
因為有魯迅的欣賞和幫助,蕭紅的書暢銷得很好,但當蕭軍看到她包里拿出《生死場》的厚重稿費時,卻不再是欣賞和祝賀高興,而是滿臉的不高興、猜疑,爭風吃醋,甚至是憤怒。
他甚至懷疑大師魯迅和蕭紅有不正當關係,他竟然無理取鬧到這種地步。那可是人格崇高,在他們危難時給他們帶來希望的人生導師魯迅先生啊!
他的話傷透了蕭紅的心。而他也把更多的感情放到更多更年輕靈動的生命上。
他們心已經太遙遠了。
最終,他們選擇了徹底分手,而她再次懷孕了,並且在她再次孤苦無依時,端木蕻良站出來了。
他不顧一切地娶了她,娶了這個懷著別人孩子的女人。
當然,這也是蕭紅生命中唯一一個正式的婚禮。
從另外一些許廣平的回憶錄中可以看出,她對魯迅和蕭紅情感關係是有些猜測和不滿的。畢竟女人對一些東西的覺察是很敏感的。
很多人對於魯迅和蕭紅的感情是好奇的。有人說魯迅對蕭紅遠不止對欣賞和培養青年才俊的才華這麼簡單,而蕭紅也可能在對魯迅先生的敬仰背後藏著愛慕之情。
而這段師生情也成為了魯迅與蕭紅的緋聞,可是猜測始終是猜測,真正的情況只有當事人知道。
第三:對待兒女的態度
都說兒女是媽媽的心頭肉,母愛的偉大之處也在於毫無保留地付出和犧牲,恨不得把所擁有的一切全給他們。可是蕭紅對待兩個孩子的態度卻備受人鄙視和指責。
她曾經有過兩個孩子:
第一個是女孩。因為當時經濟原因,她送給了別人。
如果說第一個孩子是情況所迫的話,第二個就讓人無法理解了。
第二個是男孩,最後夭折了。
這個孩子是蕭軍的,她和端木蕻良結婚後,順產下了一個男孩,不過三天後就死了。但當醫生要檢查孩子死亡的原因時,蕭紅卻冷淡地說:「死了就死了吧,這麼小要養大也太不容易」。
聽到此,似乎讓人很憤怒,如果這句話真實的話,那她在母愛方面也太冷淡了,那可是她的孩子啊!此時的她已經是著名女作家,完全有能力養活她孩子的,可是她直接放棄了做母親的能力。
這個孩子的死亡也成了蕭紅生活史上的一個謎。
或許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養孩子的能力。她弱小到連自己的生命都得去依附別人,又怎麼能夠承擔得了另一個更加弱小的生命呢。
若不是到了生命的極致,哪個女人願意拋棄自己的孩子。可更為現實的是,在生存抉擇時,人性的本能才更真實。
儘管她也後悔過,甚至是她一生的遺憾和陰影,她作品中多次流露出了母愛。甚至至死都請求端木蕻良如果條件允許了,一定要幫自己找到送人的那個孩子。
在經歷過激盪的緋聞人生後,她早已看透了世間涼薄,並且情感一直折磨著她,病痛一直折磨著她。
1941年,她沉痛的一生告別了人間。
何人繪得蕭紅影,望斷青天一縷霞。她在親筆寫下「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後便撒手而去,即使有再多的不甘,也只得留下半部紅樓讓世人去補了。
回顧蕭紅的一生,她是個求生欲很強的人,她一直在找一個可以依附的男人,卻一再被辜負。而作為作家的她,我們實在不該再辜負她。
不管她的緋聞真實與否,不管她的一生有過多少緋聞,都不能否認她在創作上的非常才華和作品的生命價值,也許正是因為她有如此傳奇曲折的人生經歷,才會比常人更能體會到更多生命本真的東西,作品才更有生命力。
女作家蕭紅的一生,一直在反抗,反抗家庭,反抗封建。但反觀她的一生的坎坷情路,她一直是怯懦的,弱小的,她一直想著依靠男人求生,卻一次次嘗遍世俗的荒涼,最後31歲的生命在匆匆忙忙淒悽慘慘的荒涼中墜落人間。
資料:《蕭紅傳》《百年蕭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