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報訊】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許多美國人正在努力保持社交距離,人們想知道自己的生活什麼時候能夠恢復正常、或者說會不會恢復。
據《今日美國》(USA Today)報道,我們的一個社交習慣可能不會再出現了:握手。事實上,有些人稱握手本就是陋習。
特朗普總統周四(26日)也表達了同樣的想法。他堅持將復活節定為「重啟」美國的日期,但他表示,國家不會停止執行白宮發布的遏制疫情傳播指導方針。
特朗普說:「坦率地說,也許人們以後都不會再握手了。其實,福奇前幾天跟我提過,我認為他完全不會對失去握手這一習慣而感到難過。」
LHC集團的執行副總裁布魯斯·格林斯坦與特朗普實行「碰肘禮」。(圖片來源:美聯社)
總統補充道:「他說如果我們不這樣做、不握手的話,普通流感傳染會減少,而且會減少相當多的感染人數」。
不只有特朗普這麼認為。華盛頓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chool of Medicine)傳染病教授保羅·波廷格(Paul Pottinger)表示,全國的傳染病科醫生都認為應當摒棄這個社交習慣,他說不再握手的提議並不是從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才開始的。
波廷格說:「作為一名傳染病科的醫生,我想代表我幾乎所有的同事說『是的,我們一直很擔心握手這一習慣』。這顯然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人們可以通過握手將細菌、包括危險的細菌從一個人傳播到另一個人。一直都是這樣傳染的。」
波廷格表示,大多數呼吸道感染和許多胃腸道感染都可以通過握手傳播。
他說:「要說清楚,單純的握手行為並不危險。但是在你吃東西、摸臉或挖鼻子之前,一定要洗手。當我們握手時,微量的細菌和病毒會從一隻手傳播到另一隻手,因此,這是細菌傳播的潛在根源。」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美泰兒童醫院(Mattel Children's Hospital)兒科心臟病學主任馬克·斯克蘭斯基(Mark Sklansky)多年來一直避免和他人握手,從幾年前開始嘗試設立「無握手區」(handshake-free zones),並表示握手「從傳染病學的角度來看是一個可怕的習俗」。
斯克蘭斯基說,當人們認為他有潔癖(germaphobe)時,他並不否認,他還寫過有關在醫療環境中握手的危險的文章。
斯克蘭斯基說:「我們經常而且非常普遍地通過手部傳播疾病。」他補充說,握手是一種社會壓力,因為這個習慣在美國社會根深蒂固。
他說:「現在,社交距離越來越遠……很少有人再握手。事實是,在新冠疫情結束以後,我們仍將生活在一個充滿病毒和細菌的世界,其中許多病毒和細菌可以通過握手傳播。我希望,在危機之後人們依舊能保持不握手的習慣。」
斯克蘭斯基和波廷格一致認為,是時候開始改變問候方式了。波廷格建議大家「隔空碰撞」(air bump)或者隔空擊拳。斯克蘭斯基則偏愛合十禮(Namaste bow),並強調了微笑和良好眼神交流的重要性。
斯克蘭斯基說,當不得不握手時,他非常不情願而且會立即洗手。
他說:「像這樣的文化現象不會在一夜間改變。比如吸煙,這麼多年來大家都知道吸煙有多糟糕,但人們戒煙花了很長時間。所以我們設立了無煙區來幫助大家改變這種習慣。」
「我認為,在新冠疫情結束後,『無握手區』的施行也會變得更容易。這種方式可能會讓人們更容易保持不握手的習慣。」(朱三景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