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火了 靠張大奕盈利的如涵怎樣突圍

2020-03-13   中國商網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朱夢秋)近期,赴美上市的網紅孵化平台如涵發布了2020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其2020財年第三季度凈收入為4.821億元,同比增長25%;凈利潤為2100萬元,同比增長35%,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盈利。從現金流來看,其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為8990萬元,也同樣連續兩個季度實現正現金流。各種跡象表明,如涵的變現能力正在提高。



中國商報記者查閱如涵的招股書發現,其在上市前曾連年虧損,2017財年凈虧損4010萬元,2018財年凈虧損9000萬元,2019財年前三財季凈虧損5750萬元。

事實上,如涵的商業模式從上市之初就遭到了不少質疑。張大奕、蟲蟲、大金等頭部網紅在公司業績中占據的比重過大,無形中增加了經營風險;頭部網紅可遇不可求,打造頂級網紅的成功率不高。而隨著以李佳琦為代表的新興帶貨力量崛起,張大奕等早期網紅開始日漸式微,這也意味著如涵的業績支柱岌岌可危。

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如涵開始轉變以往注重自營店鋪的做法,轉而發力平台模式,運營輕店鋪,同時不再追逐頭部網紅的打造,而是著重發展肩部以及腰部網紅,分散頭部網紅過於集中的經營風險。

「今年以來,我們在淘寶平台開設的大量分享性質的輕店鋪持續成為公司本季度業務高速增長的驅動力之一,而在主流平台上的商務直播業務也正在成為網紅變現的新舉措之一。」 如涵創始人兼董事長馮敏表示。

平台模式已經成為如涵GMV(成交總額)高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據了解,平台模式主要是把網紅和第三方網店或商家進行匹配,來促進第三方網店產品銷售,或為第三方商家在網紅的社交媒體平台上提供廣告服務。

2020財年第三季度,如涵的平台模式業務實現的GMV為7.27億元,同比增長249.35%,在總GMV中的占比由去年同期的20.62%提升至42.69%,與其自營店鋪所產生的9.76億元GMV差距明顯縮小。

為了大力發展平台模式,如涵的自營業務持續收縮。一年時間內,如涵旗下網店的數量從的91個減少到22個,自營模式下的網紅數量從25個壓縮到6個。但是,壓縮規模並沒有降低自營業務的業績,通過精細化運營,頭部網紅自營業務增速持續保持高位,數據顯示,2019財年,頭部網紅自營店鋪的GMV同比增長31%。

肩部、腰部網紅對業績的貢獻與頭部網紅的差距明顯縮小。報告顯示,從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底,如涵平台業務模式下的網紅人數由101人上升到了145人,平台頭部、肩部以及腰部網紅的人數從18人增長至37人。包括張大奕在內的三名頭部網紅仍舊占據著業績大頭,一共貢獻了10.45億元GMV,同比大漲63.7%,占總GMV的61%。相比之下,肩部、腰部網紅的增速更快,共實現GMV6.58億元,在總GMV中的占比提升至38.61%,增速高達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