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盜墓影視劇,大部分出自兩部書,一部是天下霸唱的《鬼吹燈》,一部是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
前者開創中國盜墓小說之先河,天下霸唱被譽為「中國盜墓小說的開山鼻祖」;後者則是在《鬼吹燈》大獲成功之後,在一眾跟風之作中脫穎而出,以其極具魅力的人物塑造,成為盜墓小說的另一座高峰。
十年之間,兩大超級IP不斷走上大小螢幕。
由於原作在粉絲中的巨大影響力,所以每一次影視化,不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會在影視、小說甚至二次元領域引發熱議。
可以說,只要沾上「鬼吹燈」或者「盜墓筆記」的邊兒,就算不刻意炒作,也能引發超高的關注度。
然而,看過這些影視劇的朋友幾乎都發現了一個問題:在《鬼吹燈》系列改編劇備受好評的同時,《盜墓筆記》改編劇卻逐漸淪為槽點和笑柄。
《盜墓筆記》自掘的「墓」
同時看過《鬼吹燈》和《盜墓筆記》原著的人恐怕都會有這樣的感受:《鬼吹燈》內容比較寫實,且前後情節連貫,再加上天下霸唱深厚的文字功底賦予小說的極強畫面感,這些都大大降低了《鬼吹燈》在影視化時的難度。
相反,《盜墓筆記》的內容則更偏玄幻。我們必須承認,南派三叔的想像力可稱得上是天馬行空,但是他在將我們帶進一個神奇魔幻的世界同時,前後內容不連貫,許多情節成為未解之謎,無法自圓其說的硬傷同樣扎眼。
三叔身後留下的這一串深坑淺坑大小坑,使得在宏大敘事下本就容易讓人眼花繚亂的故事線更加混亂,這就給《盜墓筆記》的影視化改編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改得多,會說你脫離原著;改得少,會說你前後不搭,情節混亂。
數不清三叔筆下的墓坑多,還是留下的「坑」多
此外,相較於《鬼吹燈》整體樸素紮實的內容風格,《盜墓筆記》的內容則顯得有些矯情,書中那句著名的「用我十年時光換你天真無邪」更是透著一股濃濃的網文味道。
整體來說,《盜墓筆記》給人一種低端爽文的感覺,如果改編過程中不能將其消解,恐怕很難引起非原著黨的觀影欲。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盜墓筆記》講得就是盜墓這件事,而盜墓這種行為是國家明令禁止的,所以在改編時針對這一點也要做出很大變動才能過審;
而《鬼吹燈》雖然也和盜墓有關,但故事情節的設置並不在盜墓本身,到後面更是發展成主人公為了治病才不得不下墓。這就讓小說的價值觀整體符合社會道德,不至於為此在改編時做太多變動。
實力派和偶像派的正面剛
《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的pk,可以看成是當代演員實力派和偶像派的一次正面硬剛。我們可以盤一盤雙方的陣容:
《盜墓筆記》代表隊成員:鹿晗、李易峰、井柏然、張藝興、楊洋、陳偉霆、唐嫣、吳磊、秦昊、王景春……
《鬼吹燈》代表隊成員:黃渤、陳坤、舒淇、夏雨、靳東、潘粵明、辛芷蕾、楊穎、姚晨、陳喬恩……
上邊一行幾乎個個都是國內最頂級的流量明星,偶爾穿插一兩個秦浩、王景春這樣的實力派;下邊一行幾乎個個都是國內最頂級的實力派演員,偶爾穿插一兩個楊穎這樣的偶像派。
《盜墓筆記》一眾主演
如果拼流量,《盜墓筆記》代表隊完勝《鬼吹燈》代表隊;如果拼演技,《鬼吹燈》代表隊完勝《盜墓筆記》代表隊。
事實也是如此,一眾頂級流量給《盜墓筆記》改編劇帶來了空前的熱度,以至於2015年6月《盜墓筆記》在愛奇藝上線時出現觀眾擠垮伺服器的盛況,以至於電影版《盜墓筆記》以1.3億的成本最後斬獲10億票房,成為又一個以小博大的經典案例。
然而,對於憑藉流量熱度大發橫財的《盜墓筆記》,觀眾評論的畫風卻經常是這樣的:
和其他大部分流量劇一樣,《盜墓筆記》播出之後全網一片罵聲,罵編劇瞎改亂改的,罵演員演技不在線的,罵台詞雷人的,罵5毛特效的……
一時間,罵《盜墓筆記》成了全網的政治正確。在那一刻,你說不清楚具體是什麼毀了這部劇,仿佛連劇里人物多喘口氣都會成為罪過。
「網上都說它拍的爛,但我還是買票去看了,就因為『盜墓筆記』這四個字」一位知乎網友如此說。不知道南派三叔聽到這句話後會作何感想?
流量是把雙刃劍,當鹿晗李易峰們給《盜墓筆記》帶來空前熱度和曝光的同時,其自身硬傷也被無限放大。而除了提供流量,小鮮肉們對於劇集的幫助似乎並不大,甚至有時候他們自身糟糕的演技成了整部劇最大的硬傷。
與《盜墓筆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鬼吹燈》代表隊成員對於劇集是實實在在的加分項。
其實無論編劇把劇本改的多麼好,挑剔的原著迷都會給你挑出幾處瑕疵。畢竟,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萊特,成千上萬個鬼吹燈迷,就有成千上萬個胡八一,成千上萬個王胖子。
而在這種時候,就需要演員用演技去填充這些由讀者轉化過來的觀眾的想像空間。
當一個演員用高超的演技真正將角色演「活」的時候,即使角色與他心中所想仍有出入,他也一樣會心悅誠服,甚至奉上膝蓋。
畢竟,腦海中未經加工過的粗糙模糊的形象遠不如經過編劇、導演和演員精雕細琢過的銀幕角色有衝擊力。
《尋龍訣》中黃渤劇照
而當你用空氣般的演技塑造出一個連文字的表現力都不如的扁平人偶的時候,就不要怪網友們吐沫星子漫天飛了。
前幾年,影視圈是「流量為王」的時代,《盜墓筆記》系列正是那個時代的典型產物。與之相對應的,在那個時代堅持走「內容為王」的《鬼吹燈》系列卻顯得有些「異類」。
可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返璞歸真的那一天。喧囂過後,洗盡鉛華,大家睜眼一看,《鬼吹燈》還是《鬼吹燈》,《盜墓筆記》卻不是那個《盜墓筆記》了。
我們期待《鬼吹燈》更上一層樓;同樣,我們期待《盜墓筆記》能浪子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