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西南部的漳平市,除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山水自然風光,還有那令人如痴如醉的風味小吃。
米漿粿
米漿粿是漳平的傳統風味小吃,在外地是非常少見的,不過福建人都十分喜歡。其實這米漿粿就是用米漿蒸製而成的,逢年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燒起爐灶做米漿粿,一做就得好幾個小時,特別繁瑣耗時,所以也只有在過節才能吃到了。
經過一番複雜工藝製作而成的米漿粿,層次分明,口感筋道,揭一層、金燦燦、亮鋥鋥;抖一抖,顫悠悠,就像少女的肌膚一樣光滑柔韌,如果配上蔥油、蒜醋、滷汁或者豬臉肉、豬血酸菜湯等佐料配食,那便是美味佳肴了。
真心豆腐
關於豆腐丸的發明,有一則有趣的傳說:從前有位大戶人家宴客,廚子不慎,將一條做菜用的鰱魚讓貓叼走了。廚子急中生智,用豆腐做了一道假魚丸-豆腐丸。沒想到上席後,吃的人個個叫好,從此,豆腐丸便傳開了。
其製作如下:先取若干鮮豆腐投於盆中,加蛋、薑汁、蔥頭、味精、胡椒粉及少量的木薯粉,攪成糊狀,然後用湯匙舀起,包入肉餡,投於水中文火慢煮,丸子浮出水面時,撈起備用。接下來,將鍋燒熱,倒入鮮豬油,加薑絲、蔥頭使其有香味,再倒入適量清水,然後將煨好的豆腐丸傾入鍋內,用文火煮至10-15分鐘,加味精、麻油、黃酒、辣醬等佐料,起鍋後即可食用。
油炸粿
漳平油炸粿,又名油漿粿、油制粿。在漳平城鄉街巷小店門口,人們時常可以看到一些婦人,豎一爐,置一鍋,當街浮制油炸粿。油炸粿要趁熱吃,入口時又脆又香,很耐咀嚼。油炸性的食物,一般屬熱性,於是當地老百姓用豆漿、豆腐花等涼性流質食物配食,說是一熱一涼,可以中和。
蘿蔔糕
蘿蔔糕俗稱「菜頭果」,寓意著新的一年能有個「好彩頭」。別一聽蘿蔔糕是糕點,就以為它是甜的,其實它是鹹的。在漳平當地,蘿蔔糕流行兩種吃法,一個是將攪拌均勻的米漿,直接放油鍋里煎熟即食;另一個就是將蘿蔔糕裝袋上蒸籠蒸製,蒸製好的蘿蔔糕,無論是直接吃還是干煎後品嘗,香味兒俱佳,一口香脆一口蘿蔔蒸肉味,很受老百姓喜歡。
明姜
明姜是漳平一種用薑片和糖加工而成的蜜餞,從清乾隆年間始產,至今也有200多年的歷史了。製作明姜時一般在白露前後採掘姜頭,先洗姜去皮切片、浸泡於米水,後加白糖、晾曬。成品的漳平明姜雪白透明,清甜微辣,脆嫩可口。既可作高級茶點,又可藥用,因此,深得人們喜愛。
在漳平,除了可以吃到很多的美食,在境內的茶鄉南洋鎮,還可以看到閩南和閩西客家的生活習俗。在九鵬溪景區附近的幾個村子,生活著客家人,他們還保留著傳統的客家習俗。這裡,既有茶文化,也有獨特的酒文化。
客家人釀製米酒一般在下半年,下季稻收成的時候。此時釀製的米酒,剛好過年招待客人。過年沒喝完的米酒,就整瓮拿到村子旁邊的小溪邊,放著。小溪環境好,樹林茂密,流水潺潺。小溪的流水常年保持低溫恆溫,是天然的酒窖。
每家每戶都在小溪邊找一個固定的地方放酒。平時,誰家有客人了,自己就去小溪邊把自己的酒瓮抱回家。如果再沒喝完,又抱去放著。也有特別有心的,特意多釀製一些米酒,在小溪邊放個三年五載。那時候就是老酒,青綠色,黏黏糊糊,要用水兌著,煮開了,才喝。相當美味!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2_BUHMBiuFnsJQVkJq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