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產品:網際網路行業在快速發展,微信即將成為過去式?

2019-09-02   艾永亮產品創新

微信目前面臨的三大挑戰分別為:對社會化不敏感;產品日益老化;國際化受阻。越發觸及用戶生活方方面面的微信,面臨人際過載、內容過載,花費大量時間處理朋友圈、朋友圈謹言慎行、看不完的公眾號文章引發用戶焦慮等。


超級產品:微信


2019年6月起,微信安全中心發布公告宣稱,將大量清理營銷號,折射出在微信里因營銷信息泛濫,嚴重影響到用戶體驗。對於目前的微信來說,它面臨著三大挑戰分別為:產品逐漸老化,國際化受阻,社會化不敏感。微信這款app觸及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面臨人際超載,內容過量,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清理朋友圈或在朋友圈須謹言慎行,以及看不完的微信公眾化文字等推送,極度引發了大部分用戶的不適。

關於微信,再多的讚美在它面前都顯得黯然失色,光是月活躍度用戶八億就足以說明微信的厲害之處,雖然微信通過開放戰略成功地在眾多社交app中脫穎而出,但我們重點還是要說說這個國內用戶總量和年度最高的超級產品所面臨的三大挑戰。


超級產品:產品


一、產品逐漸老化

2014年,騰訊在O2O領域中持續加碼,連續投資滴滴、大眾點評、58、京東以及遊戲中心,與其說微信是騰訊構造O2O和獲得利潤的領頭羊,不如說微信是淪為騰訊滿足一己私慾的工具而已,隨著使用微信的用戶越來越多,微信從早期簡單的社交軟體變得異常貪心,舉個例子,微信最新版推出的7.0.5版本中,有一項功能讓不少用戶苦惱,那就是在有WIFI的情況下,微信朋友圈中的視頻會自動播放,仿佛強制性的逼著用戶觀看朋友圈的視頻一樣,這也是導致微信口碑下降的原因之一。

儘管用戶對微信頗為不滿,但因社交剛需且微信連接著用戶的社交關係鏈,也只能默默的忍了,同時期待著取代微信的超級產品早點到來,然而微信作為顛覆式的超級產品,往往伴隨著終端變革,畢竟在短期內手機仍然是用戶常用的終端之一,所以在短期內恐怕無法誕生出顛覆微信的超級產品,因此,用戶還得忍受微信帶來的煎熬。

同時,微信已經走過了八個春秋,雖然暫時不用擔心被其它軟體所顛覆,但必須得正視自己不再年輕的事實,喜新厭舊是用戶的天性,也是微信的天敵,尤其是以00後為代表的年輕人喜歡追求個性。


超級產品:突破


而如今的微信之所以在移動社交領域中排名第一,並不是因為擁有新的突破,而是過去成功的慣性使然,從本質上來說,微信並沒有實質的進步,相反希望逃離微信的用戶正在逐步增加,具體數量暫時無法統計,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因無可奈何而使用微信的用戶忠誠度不會太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上半年,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提及的企業微信,引發了外界的熱議,張小龍認為,企業微信如果定位只是一個公司內部的溝通工具,它的場景和意義就會小很多,所以打算將企業微信延伸到企業外部,讓企業微信產生更大的價格跟微信就行打通,用戶可以在微信里加到企業微信的好友。一時之間網友議論紛紛,雖然這樣做對企業的好處顯而易見,例如,當你使用企業微信跟客戶溝通時,可信度會提高許多,從而促進交易的成功率。

但對於用戶來說,還是希望工作和私生活分開的,畢竟個人微信是自己的小世界,如果連個人微信都要涉及到工作未免有點強人所難。而被寄予厚望的企業微信也赤裸裸體現出微信的野心,當你連工作和生活都在使用微信時,你還有什麼理由離開微信呢?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增加個人微信用戶的高黏性,連同企業都不放過,微信能夠更大規模的擴展自身發展。卻終究會讓許多的個人用戶對微信心生不滿,這恰恰可能造成微信的危機。


超級產品:國際化


二、國際化受阻

在中國市場最大的好處就在於能為網際網路公司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而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容易讓企業安於現狀,偏安一隅,沒有走向國際化的野心或國際化淺藏輒止,從而無法提升產品。就像微信,它對中國市場是極度重視的,但是如果微信想要在全球市場內保持相同的功能,就需要跟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企業談判並建立合作,顯而易見這是吃力卻不一定能討好的活兒,而且成本極其的高,因此微信在中國市場的功能完善、服務接入優先於別的企業也是無可厚非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產品與中國產品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中國產品始終比國際用戶慢半拍。

微信曾在4周年時推過國際版跟國內版本相比,國際版本只是披著微信名稱的空殼,例如,用戶無法微信美國版WeChat訂購任何東西,也不能預定打車服務,當然,時運不濟也是微信國際版遠不如預期的原因之一,畢竟微信是在2012年才啟動國際化,那時其它移動社交軟體早已在當地市場站穩腳跟,微信根本無法與影響力極高的Facebook抗衡。


超級產品:核心競爭力


更殘酷的是,移動社交軟體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連接人跟人直接的關係,換句話說,如果身邊沒有朋友使用這款軟體,那這家企業打再多的廣告都是徒勞的,姍姍來遲的微信試圖通過明星效應的方式打開國外市場,可惜效果並不理想,極具本地化特色的社交軟體才是用戶的最愛。

除此之外微信在國外的當地策略也是不盡人意的,它沒有針對當地市場的用戶的需求進行調整自身的產品,例如,國際版微信無法將圖片分享到Twitter,美國用戶在聊天時無法搜索到獨立日、美式足球等表情包,巴西用戶無法搜索到狂歡節、齋月等表情包。

事實上這微不足道的表情包不僅可以提升用戶的粘性還可以增加用戶對產品的體驗,而在國際版微信上增加這些表情包並不是什麼難事,但微信就是不願意這樣做,原因只有一個,微信沒有將太多的精力放在國際化市場上。或許對於微信而言,擁有國內市場就足夠了。


超級產品:社會化


三、社會化不敏感

宣稱可以「連接一切」的微信早已超出移動軟體的範疇,它的功能早已滲透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微信在給用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層出不窮的煩惱,首當其衝的就是人際和內容的過載,花費大量的時間清理朋友圈、在朋友圈中謹言慎行、看不完的公眾號文章推送,引發用戶過度適等

同時,部分營銷號並不會在內容上下功夫,反而利用用戶「好奇心」的方式來投機取巧吸引用戶的眼球,小白用戶成為中招對象,首當其衝的就是對於科技並不熟悉的老人和文化水平不高的人。

再加上人性生來都有諸多的弱點,社會矛盾的產生也會出現各自問題,而在網際網路時代更容易放大人性的弱點,一旦人性弱點跟網際網路信息過載產生的後果不堪設想,像微信的搶紅包,不少人因為搶紅包的問題大打出手,甚至做出更過激的行為。

因此,即便人性弱點和社會矛盾都與微信無關,但微信確實是連接這一塊的重要工具,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價值觀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除此之外,虛假信息、詐騙等層出不窮的招數容易引發社會的恐慌,微信響應機制也迎來了巨大的挑戰,必須每天篩查接觸的信息、查找、回應等每個流程都在跟時間賽跑。

儘管微信團隊實力強悍,但時不時還是會出現一些故障,例如,支付故障,朋友圈故障,發送信息失敗等,這些看似極小的問題,都容易給用戶帶來不好的體驗感,微信團隊往往是看能否及時修復,而不是以一紙公告的形式安撫用戶,這背後反映出微信對社會化的敏感度並不到位。


超級產品:發展


網際網路行業的快速發展早已成為不可逆轉的事實,這個大趨勢只會推動著企業前行,而對於企業而言,它們經營的核心是用戶,唯有以用戶為中心,做出能解決用戶問題的產品,通過反覆的驗證疊代,最終才能打造出像微信一樣無可取代的超級產品。

更多精彩文章,請搜索關注「艾老思」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