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燒耳機之細數幾款「廉價」的高階洋系耳機型號

2019-07-10     火星魚

對於一些新入坑的耳機發燒友來說,他們優先考慮的往往是一些定位相對較低的hifi耳機,並且可能想不明白一個問題就是為啥一些旗艦耳機那麼貴,隨著產品的不斷升級如今國內外的隨身耳機品牌已經各自有萬元以上級別的產品了。因此,對於發燒目的是追去極致音質的燒友而言,似乎在選購耳機時往往會面臨「夠用就好」以及「一步到位」之間的矛盾。但已經發燒一段時間的燒友估計會清楚,耳機的音質顯然不一定和價格成正比,甚至在對比不同品牌的耳機時反而覺得貴的未必比便宜的好聽,耳聽為實以及夠用就好的理念實際上是非常適合理性派發燒友的。

當然了,隨身發燒耳機幾乎每年都會有新產品推出並且覆蓋各個價位段,但從性價比角度來考慮,旗艦耳機雖好但未必就真的符合自己。況且從耳機發燒廠家的角度來考慮,旗艦耳機往往是作為品牌形象和技術標杆而存在,從增大出貨量抵消沉沒成本的角度來看,耳機廠家的次旗艦以及跑量的中端產品往往反倒是耳機發燒友最值得買的。而隨著技術的發展,近年來一些並不昂貴的發燒耳機已經可以做極高的聲音素質和優秀的聽感,曾經定位高端的品牌也有廉價好聲的型號,這裡推薦4款非國產的個人認為絕對值得入手的產品,國產產品下期再推薦。

一、Final E4000


對於耳機發燒友來說,來自日本的Final Audio或許並不是一個主打性價比的品牌,特別是一些追求極致音質以及擁有特殊腔體構造的產品更是被燒友稱之為耳機中的奢侈品。不過作為日系的專業音頻廠家,Final對於耳機的調音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且整個系列的產品除了高端系列,前綴為E的耳機可以說價格和定位都非常親民了。例如我最喜歡的Final耳機之一毫無疑問就是推出有好幾年的E3000,400來塊的價格有非常好的調音和味道,人聲劇毒而且佩戴和隔音出色。而如果說E3000是能夠一定程度體驗Final獨特味道的耳機的話,那麼這裡推薦的E4000則是真正的高素質白菜旗艦了。

其實從構造上來看,E4000和E3000是高度一致的,單元、腔體大小以及佩戴都幾乎相同,但是在調音上,E4000的聲音和E3000幾乎完全不同。如果要總結性來形容的話,E4000是一條信息量更多並且不再偏科的耳機了,進一步發揮了動圈耳機的寬鬆度以及入耳耳機的包圍感,除了對流行樂有加成為,小編制和口水歌都有更好表現。而且對於耳機發燒友來說,支持換線的E4000毫無疑問有更多玩法,也有更大的配搭和提升空間,可玩性是極強的。雖說價格上E4000去到了999元,但從性價比角度來看全面升級的E4000仍然屬Final最良心的產品。就如標題說的,E4000雖然隸屬定位並不高端的E系列,但毫無疑問是這個系列的高階產品,對窮燒來說算是一步到位解決了品牌、聲音和性價比等問題。

二、JVC FW002


日系的發燒品牌其實很多,除了上面說的Fianl外索尼和鐵三角都算是耳機發燒友繞不開的牌子了,但這類介紹一個相對硬核的品牌推出的耳機,就是JVC的FW002。

眾所周知,JVC其實並不是單純做耳機以及音頻產品的牌子,但是它在進軍耳機發燒界後實際上推出的眾多耳機都是蠻有個性的,其中木質單元就是它的一大特色,而之所以在JVC眾多木質單元中推薦FW002的原因,就是它曾作為次旗艦的定位以及如今價格跳水後不錯的性價比。從我個人聽感來看,作為次旗艦的FW002聲音其實已經能夠遠超自家曾經作為旗艦的fx1200了,寬鬆度高且低頻牛逼,雖然FW002之上有FW001以及FW10000,但是毫無疑問FW001性價比不如FW002,FW10000的定價也是不合理的。作為日系產品,JVC FW002的聲音個性其實並沒有上面介紹的E4000那麼大,聲音寬鬆度和易推程度也是E4000更好,但適應FW002後實際上不少人會越來喜歡,如果有機會的話FW002是值得試聽並嘗試的。

三、Campfire Audio IO木衛一


介紹完自認為性價比還算不錯而且還算獨特的日系耳機外,這裡介紹一條美系廠家推出的更硬核並且同樣主打高性價比的耳機,就是Campfire Audio出品的有「木衛一」稱號的雙單元動鐵耳機——IO。

其實ALO的獨立品牌Campfire Audio推出了眾多耳機,除了最新推出的旗艦「太陽神」外其命名上基本都以星星或者星座進行命名,而IO也一樣,實際上就是木衛一的代號。從Campfire Audio這個廠家此前推出的眾多耳機來看,毫無疑定位上是主打高端的,但IO的推出似乎打破了燒友們對於Campfire Audio的品牌觀感,價格去到了2千元但實際上聲音卻出乎意料的高素質。其實在設計和調音上,據說IO反倒是Campfire Audio調音最漫長並且設計最用心的一條耳機了,調音藍本以6千元級別的仙女座和木星為基準,腔體設計同樣很「Campfire Audio」,有逼格有顏值。

個人推薦IO的一大原因,其實仍然是考慮到它的性價比,雙單元動鐵設計的IO有極佳的解析力和低頻表現,聲音流暢度和三頻銜接甚至比自家不少耳機更優秀,爵士和流行樂完全不在話下,甚至可聽聽大編制。在貴价的旗艦耳機並非每個燒友所能接受的大前提下,作為聲音頗具特色美系廠家Campfire Audio,性價比最高的IO入手其實是最佳選擇。

四、B&O H3


無論是年代久遠的耳機老燒或者是追求時尚潮流的新燒友,B&O這個來自丹麥特殊品牌可以說是繞不過的存在。畢竟在十多年前發燒物資貧乏的時代,B&O就推出了一款在隨身耳機發燒界被稱為神器的產品——A8,到了如今仍然在售並且已經成為了經典。不過相對於情懷占大部分的A8,B&O如今能夠在一定價格內買到的最高性價比的發燒耳機毫無意義是H3這條耳機了。

比H3更貴的B&O耳機實際上並不少,但是單論聲音素質的話作為有線耳機的H3反倒是最發燒的,在隨便一台國磚驅動下人聲密度和高頻泛音都能超越自家更貴的H5、E7等隨身耳機。而且雖然H3帶線控,但定位已經足夠高。做工、品牌加成以及聲音就足以值得考慮H3這條耳機。

比起傳統的森海拜亞AKG這些傳統三大廠以及一些國產發燒耳機,上面推薦的這幾款耳機可以說非常特立獨行了,但性價比絕對高。如果要我選擇的話,一條E4000就足夠退燒,佩戴、品牌加成和可玩性都極高,而像一直以來高高在上的Campfire Audio推出的IO,這算是這個品牌的真正良心,B&O H3對於追求顏值以及聲音有一定要求的燒友來說是絕對的解毒良藥。其實就如我此前說的,購買耳機顯然還是要儘量而為,況且大品牌的次旗艦以及中端耳機實際上並不差,一些高燒型耳機廠家實際上也有不少高性價比型號,對於燒友來說在耳聽為實的基礎上都是可以選擇合適自己的型號並且入手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EACGwBmyVoG_1Z1c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