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陵兵馬俑最大謎團,所有士兵為何沒人戴頭盔,是腐了還是沒有

2020-10-18     小懶貓yen

原標題:秦皇陵兵馬俑最大謎團,所有士兵為何沒人戴頭盔,是腐了還是沒有

許多去秦始皇兵馬俑玩過的人,都會對秦俑的打扮感到十分疑惑,秦始皇兵馬俑坑內的秦俑士兵頭頂部的打扮極其簡單,一部分士兵頭頂戴著麻布做的方巾,一部分軍吏則戴著用人造革製成的板狀帽子,還有大量的士兵將秀髮盤在頭頂,製成一個髮鬢。作為衝鋒陷陣的士兵,為什麼沒有一人戴頭盔呢?

對於常常身先士卒的士兵來說,頭盔是極其好的防身武器。為什麼秦俑普遍沒有配備這種武器呢?難道說是匠人們的一時粗心大意嗎?顯而易見並不是。

大家都了解,秦俑是始皇帝部隊的栩栩如生重現,在歷史上的秦軍是否也像秦俑一樣不戴頭盔呢?

回答是毫無疑問的。先秦時期,步兵團、鄉兵都沒有頭盔,只有部分騎兵隊有皮做的頭盔,嚴酷的現實意義也可以稱為「皮盔」。

秦軍不戴頭盔有很多緣故,大部分人的見解是秦人弘武,不戴頭盔剛好是戰鬥武勇的主要表現。秦自商鞅變法至今,推行的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秦軍的戰鬥能力是遠高於別的六國的。秦軍為什麼有那麼強的戰鬥能力,這來源於他的激勵機制。

秦法規定,在戰鬥中士兵每得到一個首級,國家就獎一級爵位,同時也會安排一個勞動力每月給他家干六天農活,而爵位每升一級每月就多六天免費勞力,沒有爵位的人不但沒有這種待遇,還要常常淪為免費勞動力。

換句話說,要是士兵在競技場是多殺對手,多拿頭顱,他們是沒有顧慮的,更何況這也是農村基層士兵出人頭地的好機會。

因此,許多士兵通常不管不顧本人禍福,乃至不戴頭盔這類的頭頂部防護用品就自己投入作戰,為的便是省掉不便,奪得對手頭顱。擁有這層確保,秦軍的武勇通常令敵人忌憚。

自然,作為一個作戰機構,給士兵必需的防護措施,不是合理鼓勵這麼簡單。有別於府兵制,秦軍的武器裝備是由國家承擔的,這就需要考慮到綜合難題了。

一種武器裝備一旦升高到發展戰略總額,就需要考慮到預期效果和成本費和技術性難題了。基於這些考慮,秦軍當然很重視矛革等攻擊能力武器裝備,而輕甲、頭盔等防護裝備。但迫不得已提的是,秦代的武器在七國當中,也是較為差的。

就成本費技術性來講,不戴頭盔也是無奈之舉。古時候,頭盔的關鍵原材料是黃銅、鐵等金屬材料。秦軍所處的時代仍然是青銅時代,用黃銅製作頭盔,西周時已有,但費用較高;當時煉鐵技術已有,充分考慮到費用和技術難題,銅製頭盔的應用範圍並不很廣泛,秦軍也只有長兵器的槍械和弩頭才有鐵等金屬材料成分。

鐵質極易腐蝕,使用周期不長。如此一來,有金屬背景的頭盔便不容易在秦軍中有很多武器裝備了。

就防禦力作用來講,戴頭盔在那時候好像並不是完全必要。因為當時的武器裝備主要是戟、劍等暗殺武器裝備,而刀、斧等群毆武器裝備還沒有大規模化。這種武器裝備進攻的位置大多數是胸、腹腔,這也是大家見到的秦俑披甲而不戴頭盔狀況的一個關鍵原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vIEOnUBURTf-Dn5Jou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