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買手機應該注意的三大「噱頭」配置!實用性都不高

2019-11-25     愛搞機的小星輝

你發現了嗎?隨著手機市場競爭的加劇,手機廠商們為了保證自家手機的競爭力,往往都喜歡在發布新品時搞些「噱頭」出來。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噱頭」都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噱頭」都實用,今天小編就盤點幾個並不實用的典型「噱頭」,希望對大家購機有所幫助。

1,攝像頭多並不代表成像質量好

自從華為手機把三攝和四攝帶火之後,基本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在跟進這一「噱頭」配置,目前很多千元機乃至百元機都搭載了後置三攝或四攝。不過,稍微懂點手機的朋友都知道,攝像頭數量多並不代表成像質量就好。本質上來講,如果你預算不足2000,買到的三攝或四攝手機大機率是「湊數三攝」或「湊數四攝」。因為廠商們為了利潤,往往會在後置配個200萬像素的微距、超微距、景深等湊數鏡頭,再加個4800萬像素的主攝,就美其名曰4800萬AI三攝(四攝),但實際成像效果可能還比不上只有1200萬像素的單攝手機iPhone XR。

2,充電功率越大,安全隱患也越高!

可能是手機發展已經來到了瓶頸期,在核心配置方面各大廠商之間的幾乎大同小異。而某些手機廠商為了博取觀眾的眼球,喜歡在快充方面下功夫。有40W、44W、50W、甚至還有65W的,雖然在營銷「噱頭」上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影響力。但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必須知道一個常識,充電功率越大,手機充電時產生的熱量也會越大,安全隱患也越高。而且快充對電池的傷害比普充要大。因此,我個人認為買手機大功率並不是剛需,相反的,入手10-20W充電功率手機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安全係數相對較高。

3,「瀑布屏」螢幕不及傳統2D螢幕好用

某些手機廠商為了避免與其它手機廠商的手機「撞臉」,因此在螢幕上大做文章。比如華為Mate 30 Pro和vivo NEX 3的「瀑布屏」設計,曲率接近90°。看上去似乎很高大上的樣子,但當你真正使用的時候就會發現它們有很多弊端,一方面是容易誤觸,另一方面則是這種形態手機對保護膜有較高要求。保護膜要麼價格昂貴,要麼就是質量不好,無法和「瀑布屏」造型很好的貼合,十分影響手感,維護成本相對高昂。另外,「瀑布屏」的顯示效果也不及傳統2D螢幕直觀。對消費者來說,買「瀑布屏」手機似乎就是在買煩惱。

以上就是小編認為大家在買手機時應該注意的三大「噱頭」配置,它們都有個共同特點,既能提升消費者對手機廠商的知名度,也能展現手機廠商的研發實力。但當你親身經歷之後,就會發現很多都會「噱頭」大於實際。實用性並不高。大家認為買手機時還要注意哪些「噱頭」呢?歡迎在評論區補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v1voW4BMH2_cNUgj_ph.html